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智慧城市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最先落地于平安城市和智能交通。宇视科技为平安杭州提供了完整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了全市十余个区县的天网监  相似文献   

2.
今后几年,平安城市将逐渐向智慧城市靠拢,随着网络的全面覆盖,平安城市的图像信息资源不断整合与共享,带来平安城市的大数据时代,利用云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平安、智能、智慧的兰州。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智慧城市建设基于平安城市建设之上,安防建设为平安城市保驾护航多年,而目前智慧城市改造需要技防的升级,尤其在高清智能的行业趋势下,以经济的布点方式实现全方位监控是为可行性方案。沈阳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4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这里投资兴业,区域内共有100多家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5家。作为沈西工业走廊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进入了智慧型平安城市3.0时代。与此同时,大规模社会资源的实时监控、海量视频信息的高质量可靠存储、系统的管理和运维、监控图像的共享与综合利用等挑战也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以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为主的平安城市项目是实现南宁市乃至整个自治区安全和稳定的基础,不仅是"平安南宁"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智慧南宁"的重要载体,虽然南宁市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其视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状况仍有待提升,智慧南宁建设为此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6.
智慧平安城市三大体系中摆在首位的是智能监控预防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思想在于“预防”二字,通俗地说就是“变被动安防为主动安防”。因此智能主动安防视频分析系统,是该体系的核心系统,也是整个智慧平安城市的核心系统。而智能主动安防视频分析系统的核心是生物识别技术。“高维形象几何仿生信息学”的诞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智慧平安城市建设的诸多难题,同时也一举打破了国外多年的垄断局面,垫定了我国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信息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的重要手段,对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具有深远意义。平安城市发展历程自2005年公安部提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已走过13个年头。这13年来,平安城市从少数城市试点到大规模城市普及,从没有标准到标准化建设,从城市延伸到乡镇,各类公安自建监控点位数量逐年稳步提升,视频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8.
刁一平 《刑警与科技》2013,(11):152-156
<正>从2004年开始的平安城市建设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其技术一直在变化,本文从高清、网络、SDI、平台几方面阐述智慧城市应用特点。自2004年全国首批"3111"试点城市监控系统建设以来,我国进入了平安城市高速建设期。城市视频监控应用系统是实现城市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基础,一般由公安机关来主导,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可以满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平安的长沙,就不可能有发展的长沙,更不会有文明的长沙。智慧长沙建设离不开平安长沙作为基础。近年来,全国平安城市建设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市民和用户正感受到这一工程带来的安全感。今后几年,平安城市将逐渐向智慧城市靠拢。在保证网络覆盖的同时,平安城市将更加注重实战应用和全警应用,利用云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不断提高安全保障的效率,打造智能高效的智慧型平安城市。  相似文献   

10.
刘立峰 《刑警与科技》2013,(15):100-102
<正>2004年,公安部和科技部组织第一批平安城市建设。而现如今,在平安城市基础上发展的智慧城市,从安防行业的角度来说,需要技术升级的方面较多,而如何与时俱进,本文与读者分享。新一轮平安城市建设风起云涌自2004年以来,在公安部、科技部"科技强警"、"科技创安"等一系列战略推动下,国内先后开展了第一批城市报警与监控试点(北京、济南、杭州、苏州等4个城市)、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试点(上海、北京、郑州等21个城市)、第二批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  相似文献   

11.
高智文 《刑警与科技》2013,(17):140-143
<正>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平安城市"的应用,未来"平安城市"安防系统将更加的智能化,将向"智慧型平安城市"迈进。我国平安城市的发展历程平安城市的建设起源于"科技强警"战略和"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两大项目。最早在北京宣武区、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和江苏苏州四个城市开始做试点。2004年公安部提出"科技强警"战略,启动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智能化交通等各项政策的实施与深化,以及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等各行业用户对安防意识地不断增强,大屏幕显示在安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求也越来越高。安防进入智能可视化管理新时代在安防行业中,大屏幕拼接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安、交通、能源、金融、企业、社区等领域的大型监控系统,用于实现资料信息集散共享、人机交互辅助决策、信息数据实时监控、视讯会议会商等功能。整套系统的集成度程度高,结构复杂,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正智能安防系统是智慧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防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伴随着平安城市的建设,智能安防逐步从传统的安防发展而来;在智慧城市更大规模、更新需求的现实情况下,传统安防通过融合新的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智能安防云平台的发展,正在推动智慧城市加速前进。智慧城市对安防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生  相似文献   

14.
王华安 《刑警与科技》2008,(18):132-132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启动了“平安城市”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化城市监控系统,向着“保一方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在平安城市建设的浪潮中,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推出的iVS IP智能监控解决方案,截至2008年6月底,已经成功中标并服务于88个“平安城市”建设工程项目,成为“平安城市”建设工程视频监控第一品牌,更推动了全国平安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卫星导航应用领域宽泛,尤其是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这三大领域都是行业化应用,因此每个行业应用又有各自不同的需求特点,有车载导航与监控、个人或物品的定位与监控、精密测量以及授时,这些都是行业比较关注的技术方向。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下,各地城市的建设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冲动也将极大地推动北斗导航产业。现在的位置服务和地理信息是基于卫星导航的两个广阔市场,而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数字城市正是建立在地理信息和位置服务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郭曦 《刑警与科技》2013,(6):102-108
<正>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视频监控技术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更迭,以及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高清视频、海量视频存储、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成为当前视频技术发展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安防行业飞速发展,除了市场需求的增加外,政府的大力推动使全国进入了安防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何遥 《刑警与科技》2013,(24):254-254
<正>作为安防监控领域的领导品牌,杭州中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上重点展示了平安城市高清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与城市级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以及相应的软硬件产品,显示了中威电子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强大实力。以VAR3S为核心的平安城市高清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作为新一代高  相似文献   

18.
黎莉 《刑警与科技》2013,(Z1):73-77
<正>平安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平安城市项目中,由于画面的不清晰导致破案难度增大的案例比比皆是。一套智能化高清监控能够大大提升系统的使用效率。广东的首例高清平安城市项目——阳江高清平安城市的成功应用,将给其他地区的平安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1、系统综述 平安城市(城市动态监控系统)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大型综合监控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内保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交通智能卡口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社会重点防范单位的监控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子系统。虽然系统的组成非常复杂,但是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公安监控中心,监控资源,用户群。监控资源是信息的提供者,用户群是信息的服务对象,公安监控中心是信息的管理者,是信息共享平台。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左雄伟 《刑警与科技》2013,(13):152-154
<正>平安城市建设虽然已经逐步升级为智慧城市,但它依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离不开报警与监控系统的建设,本文以案例形式进行介绍。系统概述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平台,是当前我国城市公安机关处置各类社会突发事件、打击各种恐怖暴力犯罪、预防可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