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企业名牌创建与实施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国企业为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名牌创建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在创建企业名牌的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际管理行为中的偏差。因此,必须实施名牌战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从而保证企业名牌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创名牌兴工业──南丰县实施“名牌战略”剖析李履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有了很大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档次明显提高,追求名牌、讲究质量的消费心理表现突出。实施"名牌战略"可促使企业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把市场、质量、技改、...  相似文献   

3.
名牌战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怎样实施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战略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实施名牌战略在地方经济工作中应如何定位?这是人们正在思考、探讨并渴求回答的问题。今年5月和6月,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兵分两路,对大江南北的青岛、大连、柳州、株洲等城市进行了重点考察。这几个城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经验及其带来的巨大效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与启示。一、不断强化名牌意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柳州和株洲的经济工作者,用一句形象的话,表达了他们对名牌的深刻认识与理解。这就是:“市场是海,企业是船,名牌是帆。”我们在考察时,青岛报纸上正在开展“生死攸关话名牌”的大讨论,青岛人高赡远瞩地提出一个响亮  相似文献   

4.
2001年以来,我省的工业企业抓质量、抓管理,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了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成果辉煌。如双汇火腿、金星啤酒、新飞电器、莲花味精、宇通客车、少林客车、黄河旋风、金龙铜管、方欣米业等等,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目前河南中国名牌总数达到65个,在位次排名上河南“中国名牌”总数量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省份第一位。  相似文献   

5.
名牌经济与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96年9月我在武汉市名牌战略研讨会上提出名牌经济概念并论证名牌经济是市场经济精华的观点以来,引起许多同志的兴趣和关注,认为有必要对这一问题继续进行研究;也有的同志认为没有必要提出名牌经济概念,名牌经济并无客观依据。这些都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我研究的结论是:名牌经济是一个客观存在,名牌经济是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结晶。只有站在名牌经济的理论高度才能真正提高名牌意识,提高实施名牌战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孙香莲 《前进》2000,(6):40-41
当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入世”预示着中国将进一步向世界敞开大门,预示着更多的商品、服务涌入国门,预示着我国企业将同国外竞争对手面对面的直接较量。随着中外企业之间在产品性能、数量、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差异的缩小,品牌竞争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成败关键。现在,国外一些大公司正有计划、有目标地围剿中国名牌,因此认真研究、制定、实施名牌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目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宣传和保护战略  名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年努力渐次积累的结果。可以说名牌的成长既是企业实力不…  相似文献   

7.
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加速湖南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君 《湖湘论坛》2003,16(1):35-36
名牌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湖南省急需树立名牌战略意识,实施适合本省的出口商品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8.
青岛是全国率先实施“名牌战略”,最早开展创名优产品活动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培育出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名牌,成为我国名牌产品和企业集中最多的城市之一。目前名牌战略已经成功地向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推进和延伸,实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和点线面的结合,形成了青岛名牌现  相似文献   

9.
“名牌兴,则武汉兴”。近年来,随着对名牌战略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重视名牌,企业争创名牌,社会关注名牌的氛围在我市开始形成。9月23日,由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及本刊联合召开了“武汉市实施名牌战略研讨会”,来自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各有关部门的领导,武汉地区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与我市部分企业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武汉经济”的良策。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发于此。(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0.
钟鸣 《群众》1998,(10)
近年来,一股强劲有力的“名牌热”席卷中国。实施名牌战略,推动名牌事业,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和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生存、谋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实施名牌战略,作为企业面向市场推出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从体制、机制、法制等方面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不断增加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新特点。不少企业为争得市场主动权把美学注入名牌产品的开发、营销之中,重视塑造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强化企业精神、企业观念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实施名牌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有助于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有助于迎接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一、名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题中之义每个企业(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实施名牌战略,则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名牌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名牌产品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产物。因此构思、创造、传播、…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亟需实施名牌战略潘成华据国外某权威机构的市场预测:即将到来的21世纪实为名牌一统天下的世纪。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市场。目前,国外名牌产品及名牌企业正已大举进军我国市场,态势咄咄逼人。我国企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否则,且不说开拓国际市场,恐怕连国...  相似文献   

13.
创造名牌,发展名牌,壮大名牌,我省不少企业已趟出了成功之路,这里,我们将部分企业的经验予以刊发,意在让大家从中领悟打造名牌的真谛。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科学引导,有荆楚儿女的智慧和勤奋,我们相信,光耀楚天、辉映世界的湖北名牌一定会越来越多,湖北名牌战略的实施,一定会促进湖北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名牌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企业导入名牌战略模式,是一种战略选择,必须从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战略的高度,选择既切合实际,又具拓展空间的名牌战略模式。一、自创名牌模式企业创名牌的过程是企业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成果高度凝结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生产和经...  相似文献   

15.
杭州司迈特电器有限公司系中英合资企业,创立于1992年。本着“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为实现“一流员工队伍,一流优质产品,一流驰名品牌”,公司早在90年代就开始实施名牌战略,紧紧围绕创名牌、保名牌和发展名牌开展工作1999年首次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2年、2005年连续两次复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司迈特”于1992年生产了我国第一台饮水机,作为国内饮水机行业开创者,“司迈特”用心血浇铸产品质量,创出名牌。公司花大力气强化全体员工的名牌意识,使员工具备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名牌转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一流的质量支起名牌,…  相似文献   

16.
培育品牌企业,增强名牌意识,培植品牌经济,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各个地区特别是各个城市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有实力、有活力的重要标志。青岛是全国率先提出"名牌战略"的城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青岛的名牌战略获得了巨大成功,培育和成长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培育品牌企业中政府应该发挥哪些作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介绍了青岛市政府在培育品牌企业中的重要举措,以期促进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名牌战略正成为带动经济内涵式、集约型增长的有效途径。面临中部崛起的机遇,总结湖南过去发展战略的经验,湖南应通过实施名牌带动经济增长战略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体来说,应通过培育实施湖南省名牌战略的新增长点;积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等方面来实施名牌带动经济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8.
去年岁尾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结合我市具体情况,部署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1997年要抓好八件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抓紧名牌战略的实施。钱运录书记前不久也指出,实施名牌战略在我市还刚刚起步。创武汉名牌,创中国名牌,任重而道远。读读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同志的这篇文章,相信对我们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正兴起一股名牌热,消费者选择名牌,企业争创名牌,政府扶持名牌。名牌,日益成为企业形象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我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我们中国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面对潮水般涌入的洋品牌,如何造就中国名牌,如何树立企业形象,如何击败海外品牌,就成为经济发展中迫切的任务,因此,对企业来说,实施名牌战略,加强名牌的创立与保护,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当务之急。一、名牌的创立名牌商标一旦创立,就等于创造出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创驰名商标的几个误区误区之一,认为名牌就是高质高价。的确,有不少名牌产品如奔驰、劳力士等,是高质高价产品,是富有地位的象征,但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和消费实际而言,应将精力放在创立面向大众消费的名牌产品上。误区之二,认为名牌可以一劳永逸。名牌产品可能一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趣味会改变,新技术的产生,替代品的出现等,都可能对名牌产品构成威胁,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使名牌立于不败之地。误区之三,认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政府部门的事,企业无能为力。当前,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