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反全球化运动:新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颖 《欧洲研究》2005,23(2):58-72
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际社会掀起的反全球化运动与60年代末兴起的新社会运动颇为相似。本文从社会运动和新社会运动的含义与特征入手,在对新社会运动的几种主要理论即现代化矛盾理论、后物质主义理论、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当今国际社会中反全球化运动的议题、主体、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以及政治机会结构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反全球化运动是新社会运动在新的国际背景下的一种体现,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新社会运动理论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2009年兴起的茶党运动是美国历史上最强劲的右翼平民主义运动之一,它具有其他平民主义运动所共有的反精英的特征。这次运动可以被视为美国逐渐衰落的中产阶级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政府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的强烈反应,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是这一运动兴起的直接契机。平民主义运动在美国的周期性爆发也凸显了代议制民主对某些社会成员的代表性不足的固有缺陷。美国社会和政治制度对历史上的平民主义运动有良好的控制和吸纳作用,所以茶党运动不会对既有体制产生重大冲击,但美国当前的社会情况有可能使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考察20世纪的日本环境抗争,既能够对当前中国环境治理提供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在理论上扩展社会运动研究。通过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熊本水俣病抗争事件,能够探讨政治机会结构变迁如何对环境抗争产生影响。基于对水俣病抗争的文献搜集与实地考察,将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水俣环境抗争分为"前抗争"阶段(1956年—1959年)、"政治机会结构扩张"阶段(1960年—1968年)和"抗争发展"阶段(1969年—1973年)。为何水俣病抗争从零散的地方暴力事件逐渐沉寂,继而在60年代末期逐渐兴起并产生全国范围的影响?其中的重要机制在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政治机会结构的扩张。政治机会结构的扩张从4个方面促进了水俣环境抗争的发展,它们分别是:抗争组织规模扩大、抗争议题上升、官僚系统内部分裂加剧、生态合题的重要性加强。  相似文献   

4.
焦佩 《当代韩国》2013,(1):75-83
韩国的环保运动和绿党建设在世界上并不属于先进之列,但在亚洲比很多国家先行一步。正是这先行的一步,为文化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相近的周边国家提供了借鉴经验。20世纪90年代全面展开的韩国环保运动,一直坚持草根政治路线,致力模仿欧洲绿党建党。2012年3月成立的绿党,将政治选举和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具有运动政党的典型特征。但是,由于韩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还没有为绿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韩国绿党不仅很难进入国会,甚至不能继续正式注册。如何进一步丰富政党政策,巩固政党组织,增加绿色理念的社会认知度,直接决定韩国绿党能否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李秀峰 《当代韩国》2014,(3):106-112
韩国在韩国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新农村运动被誉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的成功范例。本文从韩国建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的善治特征,变革目标和战略选择等角度,全面分析韩国新农村运动的成功要因,以及韩国经验对中国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也谈美国新黑人文化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卫峰 《美国研究》2002,16(2):109-120
20世纪初发生的新黑人文化运动是美国黑人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黑人知识分子以复兴黑人文化和自尊为手段,争取黑白融合和黑人融入美国社会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为后来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国际上的"认同黑人文化传统"运动奠定了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孙群郎  邓先竞 《美国研究》2016,(4):139-154,8
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的论述有夸大之嫌。事实上,自美国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多少自治权可言,它们在各项地方事务中受到州政府事无巨细的干涉,由此导致了美国地方事务管理不善,漏洞百出。从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到进步主义运动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再次兴起并不断深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地方政府确实获得了一系列的自治权,尤其是在结构自治和功能自治方面,但在财政自治和人事自治方面还受到州政府的一定干预。  相似文献   

8.
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造村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主要做法包括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开展多元化的农民教育,创设合理的融资制度,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等。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造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效,主要表现在基本消灭了城乡差别,增加了农民收入,刺激了农村多元化的消费,运动的内容由农业扩展到整个生活层面,运动的地域也由农村延伸到城市。  相似文献   

9.
抵制日货运动是萦绕于20世纪前期中日两国间长达三十余年的重要现象,但相应的研究尚存很大空缺,尤其是针对其经济效力的研究更为数寥寥。在中日两国学界针对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研究中常见"一高一低"现象,即"高度评价"与"贬低评价"。"一高一低"两种声音均是基于短期或单次运动之经济效果而做出的评价,未能反映前后延续长达三十余年的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整体面貌。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日本对华贸易的整体进程为参照,旨在以日本对华贸易特别是对华输出为例探讨抵制日货运动经济效力的实像。研究表明,抵制日货运动的经济效力在短期与长期上呈现"一大一小"的现象,以及在不同商品上存在"或有或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枪支管制运动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征 《美国研究》2002,16(4):69-86
本文对枪支管制这一在美国社会中极具争议的问题的由来、发展及前景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枪支问题的出现,是由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积淀而造就的.当代枪支管制运动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曲折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目前美国社会关于枪支管制的争论,涉及到公民权利、政府权力与公共秩序维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法定权利、利益集团政治和党派之争等多种因素也交织其中,显得异常复杂.因此,美国的枪支管制运动将是一个曲折、渐进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东南亚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不断发展,尤以印度尼西亚为典型.这种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还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在"中心"与"边缘"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差异与不均衡性.因此,减少这种不均衡性,将有助于解决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 80年代 韩国社会自觉地开展民主化运动已有30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以后迅速进行的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促使女性从传统的社会领域开始走进资本主义的社会公众领域。这样,虽然看起来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多,但实际上,这一过程却是将家长式的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儒家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加重了女性的压力。与近代社会所倡导的自由、平等观念相反,女性所受的压力与不平等更为明显,促使女性开始认识自身的处境。  相似文献   

13.
赵虎吉 《当代亚太》2005,(10):28-40
20世纪40年代末,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韩国建构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制度框架,然而,实际政治过程却滑向了权威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的实际政治过程重新回归民主轨道.本文将这种现象类型化为循环式发展.韩国现代化的国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先进-落后"二元结构环境,国内环境可以类型化为"强国家-弱社会"二元结构环境.本文讨论了韩国政治制度规定与实际政治过程二元化后又逐步一元化,即循环式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兼论了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美国研究》2021,35(1):102-117
近年来美国不断流行的反智主义阴谋论,是美国极右翼政治信息生产与社会动员的核心机制。美国的反智主义阴谋论通常带有强烈的福音派宗教色彩,受商业社会扩张的推动,主要在受教育水平偏低和意识形态保守的人群中流行,但当前阴谋论的生产和传播具备新的技术和心理基础。科技发展使社交媒体上的"数据空洞"得以被信息操纵者利用;美国社会"失范"、利益团体对立以及当前的历史性灾难,让社会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偏执心态"。美国极右翼政客抓住了匿名Q运动机会,利用新技术和偏执心态推广匿名Q阴谋论,打破了教育和意识形态因素的限制,吸引了大批狂热信徒。匿名Q运动与极右翼阵营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使其在特朗普任内得到极大发展。在大选失败后,特朗普支持者中的匿名Q信徒受到美国建制派的严厉压制,未来可能进一步走向极端,成为美国新的暴力和恐怖主义源头。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新村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70年开始的韩国新村运动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农村扩散到城镇,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民间主导,从解决农村问题演变为实现国家现代化。30多年来,新村运动通过一系列改造和发展项目以及启蒙教育,取得了物质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取得了精神激励方面的成效。新村运动的实质是各地区居民依靠自主努力和相互合作,改善居住地环境,发展地区经济的开发运动和现代化建设运动,更是一场改变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唤醒国民精神的意识改革运动和社会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全球化理论认识和反全球化思潮为研究视角,对全球经济、社会、政治三个层面的反全球化现象和政治思潮进行了动力、机制、认知方面的梳理与分析。文章认为,英国脱欧是反全球化的转折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全球化红利"支付难题,已经导致民族国家政治解决社会问题的复杂化;而社会底层运动的呼声,得到了西方部分政治代表人物的响应并推动着政治哲学层面的观念转换,这些都是影响反全球化的重要因素。传统西方左右翼政党的主流政治无法全面应对极右翼跨界联合的新挑战,从而在更深的文明层面引发了多层次的冲突与对抗,而这种社会认识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扩散正在主导本轮反全球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之间依据某些原则所形成的排列组合和内在联系;从层次分析出发,可将国际体系分为三个层面,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某些分裂国家),韩国民主化就是在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情况下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体系宣告终结,国际体系从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逐渐转变为以美国为主的一超多强体系;在国际体系变迁的过程中,韩国的政治发展随之展开。鉴于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韩国一直处于大国角逐的前沿阵地,政治发展过程带有明显的国际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贾敏 《美国研究》2012,(3):145-155
冷战结束以来,一种新型的社会思想冲突开始席卷美国,并被形象地称为"文化战争"。与1960年代青年反正统文化和反越战运动相比,"文化战争"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超前两者,其中又以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崛起而受人瞩目。在这场论战中,新保守主义者不仅在一系列美国社会的重要议题,如国家、社会、经济、宪政、对外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小川 《美国研究》2004,18(3):99-125
美国本土主义运动是美国历史上一场以排外思想为理论根基 ,以反对天主教、犹太教、亚洲和拉丁美洲移民为主要任务 ,以一些兄弟会性质的组织为骨干 ,以维护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为主要目标的运动。这场运动断断续续存在多年 ,至今余波未尽。它从下层开始 ,逐渐波及到上层 ,是美国社会政治运动中的重要事件 ,也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制订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美国本土主义运动与移民问题紧密相连 ,与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还与美国白人种族主义、美国民族主义、美国主流宗教等问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运动对于民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韩国民主发展过程中,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它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大举进入政治舞台,通过游行、示威等抗议斗争瓦解专制、维护民主,然而由于公民社会组织自身的一些缺点,也造成了政治混乱和社会失控局面的出现,以往一些学者认为韩国的民主发展是在民主力量与专制政府的长期斗争中展开的。对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价,同时也要重新认识政府在实现民主过程中的作用,正是“威权主义”政府维护了民主的基本形式和框架,使政治文化获得了进化的时间,这一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