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1月,卡塔尔正式退出欧佩克。卡塔尔此次退出欧佩克的原因,包括美国因素、沙特因素、欧佩克石油生产配额限制以及欧佩克成员国影响力削弱等因素。这一事件反映出国际能源供求版图发生深刻变化,折射出当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美国加强对能源地缘政治核心区的争夺,欧佩克的影响力下降,沙特俄罗斯联手打造"欧佩克+"来提升能源话语权,石油消费国加强合作,中东能源地缘政治热点频发等。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关大国加紧战略布局,地缘政治博弈加剧。面对西方压力,俄罗斯加快实施"转向东方"战略,提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意欲将地缘政治优势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扩展。其中东盟成为大欧亚伙伴关系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和安全合作是俄罗斯扩大地缘政治影响、构建欧亚新秩序、抗衡美国战略遏制的重要切入点。当前,俄罗斯对与东盟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在大欧亚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欧亚经济联盟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建设有强烈需求。对东盟国家而言,与俄罗斯发展合作关系有利于其大国平衡,维持其在东南亚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尽管如此,与双方政治和安全合作的不断升温相比,经济相互依存度低和合作基础薄弱仍然是制约俄罗斯与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由于东盟利益的全球化和俄罗斯实力的增长,影响双方合作的诸多因素实际上超出了双边关系范畴,大国博弈和南海局势等为双方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美国原油产量与出口量的大幅增加,美国对欧佩克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形成全面挑战。尽管美国与欧佩克的竞争加剧,但共生性依然是双方关系的主线与本质特征。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与欧佩克先后经历了互补性共生关系和竞争性共生关系两个发展阶段。当前,美国与欧佩克正处于竞争性共生关系阶段,并将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广泛的影响。其一,美国原油产量的持续增加是欧佩克闲置产能不足的有效补充,有利于维护全球原油供应的稳定;其二,欧佩克与美国关系的共生性本质决定了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通过政策协调和沟通对话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稳定将是欧佩克与美国的理性选择;其三,欧佩克与美国共生关系的竞争性又决定了同为原油生产国与出口国,双方必然围绕国际石油市场的核心利益展开激烈博弈与较量,其中,美国与欧佩克的地缘政治较量将成为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亚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地区。“9·11”事件更使中亚地区的形势及其各种利害关系变得错综复杂,特别是随着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增强,围绕地区安全事务主导权及其里海能源之争,美国与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关系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尽管其中出现了一些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彼此在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所导致的竞争格局仍将是影响中亚地区在世界政治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特朗普上台以来便将与欧佩克争夺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定为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层面,特朗普致力于促进化石能源产业开发,减少对欧佩克国家的能源依赖。在国际层面,他一方面推动美国油气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利用本国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对欧佩克进行分化。作为应对,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国家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决定结成市场调节联盟,共同对抗美国带来的影响。对中国来说,应妥善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抓住机遇与印度等国实现合作,共同促成国际石油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学者B.Π.古林教授近日在俄http:// geopolitika.narod.ru网站发表了题为《新世界格局中俄罗斯的安全问题》的文章,对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状况、俄罗斯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路 《国际展望》2023,(2):137-157+162
2022年初俄乌冲突发生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多年来因非对称能源依赖所累积的矛盾激化,引发的地缘危机直接造成欧盟能源短缺,价格飙升,能源问题政治化趋势明显。基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的严重恶化,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上升。欧盟先后出台对俄罗斯的煤炭和石油禁令,主动对俄实行能源制裁。这是欧盟自成立以来首次从官方层面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能源市场,标志着在地缘危机的驱动下欧盟开始深刻变革自身的能源理念——由能源理想主义走向能源现实主义。欧盟正重新定位与俄罗斯的关系,并试图弥补以往由于认知偏差所造成的自身能源结构缺陷,扭转能源体系的脆弱局面,重塑自身的能源安全格局。相较于以前的能源政策,欧盟新的能源行动更加注重能源的结构性安全和相对的能源自主,但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经济利益和气候目标为代价,其行动的一致性和政策效果还受内部利益分歧和外部供应链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8.
章波 《当代世界》2015,(12):37-39
<正>冷战后的世界秩序中,美国的霸权使得俄罗斯和伊朗之间形成事实上的战略联盟,俄罗斯和伊朗的关系有明显的战略意义。俄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在地缘政治、能源战略等方面有密切的合作。伊朗是俄罗斯重要的市场,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俄罗斯国防工业的第三大客户。俄罗斯和伊朗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可增强两国把能源作为外交武器的分量。更重要的是,伊朗需要俄罗斯在地区和国际层面上给伊朗支持,以应对两国共同的安全担忧。2015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9.
"能源新现实主义"是特朗普政府内政外交的关键之一,构成"美国优先"的核心内容。从"能源新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看,特朗普政府抛出"能源新现实主义"既是为了修正"能源新自由主义",又是为了维系美元霸权,更是为了以较低成本护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从"能源新现实主义"在欧亚大陆的实施路径看,特朗普政府企图以能源合作"连横"美国在中东欧、中东、东亚及东南亚的盟友和友好国家,以挤压其在欧亚大陆的竞争对手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弱化、遏制它们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为对冲"能源新现实主义"引起的地缘政治冲击,俄罗斯、伊朗和沙特等能源出口大国纷纷推出各自的反制措施。对此,中国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及早作出战略反应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自沙皇俄国时期就重视北极开发。开疆拓土的历史惯性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共同构成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逻辑出发点。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目标是把北极地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巩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实现俄罗斯民族复兴。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新北极政策的着力点是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包括吸引投资、开发能源和建设基础设施,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关切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多关注北极地区的民生福祉。俄罗斯推进新北极政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1.
王弘毅 《国际展望》2022,14(2):78-98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警惕但难以形成合力三个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持续,美德(欧)与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扩大,美德(欧)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攻势升级,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压力持续加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俄罗斯反“守”为“攻”回应西方威胁,而德国新政府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更加突出价值观因素,导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总体上有增无减。但是,美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中东欧控制力的弱化以及美欧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的恶化,也为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了潜在机遇。以上因素作为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借机实现了对中亚地区"军事介入"的历史性突破.俄罗斯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随之受到严重削弱.同时,中亚各国在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13年,美国加快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步伐,阿富汗战争迫近尾声。然而,阿富汗重建仍面临安全局势恐遭逆转、政治和解举步维艰、经济发展难以持续等严峻挑战同时,美国、俄罗斯及印度、巴基斯坦和中亚国家等基于各自国家利益与地缘目标,反恐合作减少,而利益分歧加深,政策冲突加剧,这将对地区安全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舞台,网络地缘政治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分析视角。网络空间组成架构的地缘属性、网络空间活动主体的地缘属性以及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日益上升的权力,都构建了网络空间的地缘政治属性。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地缘政治逻辑包括六大方面:地缘政治思维构建网络安全话语和政策、网络空间人造壁垒与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合、网络主权问题强化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网络空间权力争夺重现地缘政治竞争、网络军事化趋势加强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网络问题逐渐被纳入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由美国引导的大国网络博弈的地缘政治趋势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形成了威胁,中国应与各国携手,超越地缘政治并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印度与越南的防务安全合作步伐持续加快,无论合作规模还是合作层次均有很大提高。印越防务安全合作隐含很多"中国因素",其用意和指向颇为微妙。基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安全等方面的现实考量,印越两国不断推进和发展防务合作关系,将对东亚地缘格局形成一定影响。随着地区形势和国家利益的微妙变化,印度和越南将会进一步积极调整防务安全战略,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合作关系。不过,受制于国防工业实力不足、现实战略需求效应和东亚地缘格局变迁等因素,印越防务安全合作对地区格局的影响又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领域都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因此已成为中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阿关系总体发展顺利,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的创立以及“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为双方加强集体对话与协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以及中东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新时期的中阿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双方必须以新的思维和新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以页岩气、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等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发展迅猛,改写了全球能源版图。美洲地区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地位迅速崛起,中东地区则相对下降,油气开采呈现出"西移"趋势,并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保障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的可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对里海能源外交政策做出调整,体现在调整对里海法律地位的立场,由坚持不分割到有限划分;与他国合作建立里海油气外运管道;加强军事力量,用武力捍卫石油利益;增加经济援助,以期达到笼络沿岸国家目的。这些政策显示了俄罗斯在里海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俄里海能源外交也存在问题: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结合不够;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让邦交国心生畏惧;国内和国际的不确定因素会削弱其能源外交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