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后,中国高层领导人发表了大量讲话予以阐释和解读,引发了国际政界、新闻界、学界的广泛关注。高层言论话语分析显示,合作是中国官方语境下"一带一路"倡议最主要的内容。然而,以"合作"为核心概念的官方话语体系并未有效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具言之,国际社会担心倡议具有地缘政治方面的意图,甚至导致霸权转移。针对外界的质疑,中国学界应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学理研究,从规范和实证两个维度论证倡议对于优化全球治理模式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发声力度,为做好"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工作作出应有的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的实践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意义。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快速推进,为中国—东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东盟各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从最初的观望、谨慎逐渐转变为欢迎和支持,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在东南亚的巨大发展潜力。与政府层面相比,东盟智库层面对"一带一路"的认知仍处于逐步深化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在此背景下,应深入分析东盟各国政府和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多元认知和关切,制定有针对性的合作策略,以更好地在东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3.
廖中莱 《当代世界》2015,(11):28-28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大事。马来西亚特别重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番话令我们感动。马来西亚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公  相似文献   

4.
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意大利,期间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意大利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也是欧盟创始成员国,中意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既有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继续推进注入新动能。意大利地缘和经济优势使其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而过去几年意大利对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一带一路"倡议认识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两国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大有可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平台,中意合作将迈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有望对带动中欧整体合作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启动,为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推动建立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理念相通、目标一致,相互对接有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增信释疑,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吸引力,提升中国参与南南合作的水平,帮助中国在新的国际发展治理体系乃至整个全球治理架构中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两者的对接也有利于形成对中国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外部约束,促使中国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对接2030年议程面临着落实时间差、理念与议题契合、非国家行为体作用、与西方大国协调合作、地缘政治风险等一系列挑战,中国需在战略理念、合作政策、落实平台、具体目标等层次明确对接方向,认真设计对接方案,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监测指标设计和后续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丁新 《当代世界》2016,(3):34-37
正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影响最为关切的还在于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成败和走向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相关的研究非常多,单边视角多集中于中国的外交理念,而双边和多边的视角则集中于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却很少有基于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这两大传统视角的相关研究。人们似乎在避免将"一带一路"倡议政治化、战略化和中国化。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基于地缘概念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在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合作规模迅速扩大,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合作机制不断完善。"走出去"的产业既有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有新兴产业。在国有企业主导产能合作的同时,民营企业也不甘示弱、蓬勃发展。但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规模小、难点多、风险大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解决。根据产业互补指数测算,未来中国与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广阔的产能合作空间。为促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持续深入发展,需要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三方面的积极性并形成合力,本文从建立和完善产能合作体制机制与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本土化策略、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培养和延揽国际化人才、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型全球化方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民心相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与其他旧的全球化方案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不是推动制度变革建设一个好的政府,而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交流和累积共识是"一带一路"的治理之道,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理论上,社会网络运作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理论框架,有着强大的理论潜力和治理效能。在实践上,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应按照区域合作架构的紧密程度,建立由联通度、熟识度、参与度、治理度和认同度五个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以此系统测量民心相通建设的总体进展和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之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和广泛支持。他们视"一带一路"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国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如今,在中方与有关国家的共同探讨、共同规划之下,"一带一路"已经从战略倡议步入务实合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及他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但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中,印度是唯一对中方邀请"态度保留"、"犹豫不决"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在酝酿和发展以自身为核心的"季风计划",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因此,"季风计划"往往被解读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措施。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季风计划"在结构和本质上并不具有天然的对抗性,相反能实现相互对接甚至融合。通过概念对接、功能对接和文化对接,中印之间能够规避冲突、凝聚共识、开拓合作。中印战略对接是以非零和的方式建构非对抗性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将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程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进入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化的新局面,合作内容从过去的聚焦"五通"拓展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及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新领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助力非洲的减贫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为提升新时代南南合作水平及推动国际对非合作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外援助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进行政治、经济合作,实现政策、民心互通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发挥先锋、先导作用,从战略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在资金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并通过构建援外制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存在援外制度不健全、援外基本法缺位、援外管理体系不协调等制度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援外战略、调整援外资金结构和数量、提高对外援助实效等都对中国的对外援助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完善对外援助制度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中国可尽快出台《对外援助法》,理顺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援助绩效评估,通过制度完善提升援助实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16+1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重要的区域合作框架。它因应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需求,是推进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制度保障,有助于形成全面均衡发展的中欧合作关系,还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区域形成良性互动效应。"16+1合作"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纳入自身发展规划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16+1合作"还需要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国的关系,采取措施走出贸易与投资困境,应对好中东欧地区的动荡局势,确保金融支持工具有效投放至中东欧市场;不能忽视对于合作的负面舆论及不友好态度,以及协调好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注重不同框架和平台之间的合作、坚持开放办平台的政策、加强对欧盟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认知、发挥好"走出去"企业的作用以及完善双方合作的金融支持工具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并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中国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对于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破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连接中国、南亚、中亚的重要枢纽国家.随着美国军队逐步撤出阿富汗,印度加大对阿富汗问题的介入,该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地缘战略格局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顺利推进的背景下,"中阿巴经济走廊"的设想应运而生并展现广阔前景.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阿富汗的推进也面临阿巴矛盾、美国余存势力和印度深度介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应以安全合作为基础,以政治对话为突破口,以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推进中阿巴三国人文交流,密切三国联系,打造新的三国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上,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相互交往,通过易货贸易交换丝绸、陶瓷、黄金、象牙等货物。当时这些交换都是在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的,实际上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此外,莫中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在1858年前后,就曾有一批中国人(大约30人)到达了莫桑比克北部的莫桑比克岛并在那里生存繁衍至今。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的主题——"共促民心相通共话民生合作共创美好生活",不但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覆盖面广,其全面推进提出了更高的智力支持要求。通过梳理既有研究现状,笔者试图发现,从智力支持角度,"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未来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亚研究带来重大机遇,使其资源投入增多、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机构增长、学术阵地拓展,但中亚研究所贡献的智力支持仍存在重要不足。为逐步强化中亚研究对"一带一路"倡议及更为宏大的国家战略的智力支持,中亚研究界需要加大对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区域问题研究的融合,加大对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深化与拓展研究议题。唯有如此,才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中亚研究水平的真正提升,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提供更好、更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美国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及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的观点发现,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虽包含一定客观理性的成分,但基于战略谨慎的认知仍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已明确表态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合作,但其内在动机仍是竞争,意在维护其自身利益及霸权地位。基于此,中国的策略选项包括:构建"中美利益共同体",深化中美"一带一路"对话交流,拓宽美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渠道,挖掘中美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周边争端,主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已经成为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28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61个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土耳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已由最初的疑虑、审视,转变为关注,进而积极响应、寻求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中国与土耳其的国际产能合作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重点合作领域和方向已基本确定,并取得了早期收获。不过,中土双方产能合作也面临地区局势不稳、中土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等难题。未来,中土产能合作依然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