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人物能做什么,肯尼迪总统就已经告诉你了。我们看看他的行政机构的功能就能知道他和乔治·布什比起来还只是个中等水准的总统。然而我们今天还在谈论他的光辉岁月,而布什的行政机构早已被人遗忘,不是仅仅因为肯尼迪的遇刺。当然,肯尼迪比较有钱,关系好,加上连他夫人都比不上他长得好看,这些使他更容易被别人记住。  相似文献   

2.
作为保安员,我们可能经常会碰到比如“你算什么东西”等难听的话语,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骂不还IZl”。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恶语相向,又或许会跟对方大打出手,因为他们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就会采取一些不理智的手段,而结果就是不但自己违反了法律,也使得整个保安队伍的形象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些事没人干,一些人没事干,一些没有事干的人整天盯着干事的人干事,看他究竟干了哪些事,特别是没有做好哪些事,做错了哪些事,然后议论干事的人,品评干事的人所干的事,慢慢地使干事多的人尽可能地少干事,干事少的人开始不干事,不干事的人总是不干事,总是干不了事,于是显得整天没有事。  一些干事的人一天总有干不完的事,而只知道干事不会整事,往往经常被那些整事而不干事的人整事,当干事的人醒悟时也就不干事了,因为不干事的人总是责怪干事的人,说他们不会干事,干不好事,干不成事。而自认为会干事,能把事干好的人却…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一场“菲典”令全国皆惊,全国皆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打响。至今,“非典”还令许多人难以忘怀。十年过去了,回顾那场“战役”,我们能记住什么?又从中学到什么?  相似文献   

5.
《时事报告》2012,(10):79-79
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会在心里自问:我是应该全力以赴选择一个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是找一个十拿九稳的工作?说到底,他们是在暗自掂量:我能找到自己最想要从事的工作吗?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就像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公里远的地方。我们应该直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再绕回来还不迟。这就是“择业停车位理论”。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事情。人生中要做的选择很多,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如果我们这一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不去追求我们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等到老了,我们又怎能不后悔?通向有意义、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算梦想不可能实现,也要记住,它是我们人生的北极星,会指引我们到达对自己和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  相似文献   

6.
说与做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喜欢夸夸其谈,喜欢在别人面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吹牛,仿佛自己真的是了不起,但是一到做起事来,就黔驴技穷,就原形毕露了。这种人光说不做,是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上级有什么指示,工作中有什么要求,这种人在领导面前一说一套的,他会说这项工作我们打算如何如何去做,讲的是条条有理,头头是道,仿佛前景一片光明。可实际上,一到做的时候,他们就傻眼了。文件一到他们手里,他们不是完完全全按照上级精神执行,而是首先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他们有利的,他们就执行;对他们不利的,他们就不执行,或者找个理由蒙骗…  相似文献   

7.
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幸福与政府的关系,我周围有一些人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我:"得了吧!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政府何干?"另有一些遭遇过一些不顺的人有时会蹦出这么一句偏激的话:"别扯啦!我看政府就没给我们什么幸福!"他们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真的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相似文献   

9.
给各色历史人物作评价,往往有个词是必用的——局限。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人受到什么什么的局限,因而在一些事上做得不怎么样,在一些话上也说得不怎么样,等等等等。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姿态。  相似文献   

10.
作为领导 ,如何才能善于用人 ,尽力发掘职工的长处 ,是领导好一个部门工作的重要一环。有个单位的女职员说“我的上司皆依照我们的能力来分配我们的工作 ,因此可使自己的长处尽情发挥 ,所以做起事来很能得心应手。”任何事做起来只要能配合自己的兴趣 ,符合自己的能力 ,就能工作的格外起劲。人都有其优、弱点 ,如果老是揭发个人的短处 ,就会使人萎缩不振 ,这就好像培养的花草一样 ,一旦得了萎缩病就可能整株枯萎下去。反之 ,倘能不断地发挥长处 ,短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无遗 ,甚至短处也会变成长处了。但也有些领导专门挑剔部属的漏洞 ,对…  相似文献   

11.
涉案人坦称:“像刘主任那样给自己和家人办“低保”的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不少,大家都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很多领导找我给他们的亲属办“低保”.虽然大多数不符合条件.但领导说话了.能不给办吗?而且审批时不会有什么阻力,我家条件还不如他们呢,我给自己也办了一份”。 “街道办事处领导考虑到社区主任的工作量.对此也都很理解,很容易就批了”  相似文献   

12.
现在电话、电脑(网络)发达了,许多人就幻想着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人尽情交流的快乐,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就变成了指头与指头之间的“交弹”,人的美丽可爱的笑脸也变成了屏幕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有越来越多的人,整天守在电脑跟前,热衷于跟电脑里的符号耳鬓厮磨──甚至还有人跟电脑“结婚”的。 然而跟机器呆在一起,真的就能取代人与人在一起的快乐吗?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内时老是羡慕西方几乎什么都可以让机器来帮忙,什么都可以让机器来代替,可是真正到了西方.还没过多久,他就“恨不得把机器砸了。现代化的居室,一…  相似文献   

13.
做人的解释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解释做人也最难。拼上三年两载功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和解释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不会做人,也弄不清做人的解释。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一个人连人都不会做还能做什么?还能解释什么?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需要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解释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描越黑。譬如有人骂你是白痴;你便解释你不是白痴;有人丢了东西,你便解释你不会做贼……诸如此类的解释,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做人应该像日月经天,而日月从不解释自己的缺蚀;做人应…  相似文献   

14.
现在回头想想,几乎都记不清当年是为了些什么和父母吵架,想来也不过是挨批评了觉得委屈,想要什么东西没有要来,或者其他鸡毛蒜皮的事。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却被我们看得比天还大,小小的身体里也会因此迅速爆发出惊人的怒气。  相似文献   

15.
写文章谈爱情,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隋。不过,在电视上看有关婚姻爱情方面的电视剧、娱乐节目,倒也是很多人茶余饭后的乐事。记得多年前,北京电视台曾经有过一档相亲节目,叫《今晚我们相识》,那时候电视还没有上星,估计节目的普及面只在北京地区,但就是这个节目,让北京市民很好的关注了一阵。也就是那时,我记住了节目的主持人杨光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有一件事想向您咨询一下,这件事也是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和我爱人在北京打工已有好几年了,孩子从小就被托付给老家的父母也就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不觉得什么,每个月按时寄回钱去,逢年过节回一趟家看望孩子,有时我因工作特殊过年时还不能回家,但总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孩子,都是值得的。但现在孩子慢慢大了,上了小学,一些问题就出来了,爷爷奶奶总是在电话中或来信中提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任性,不好好学习,脾气还特别大…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一生的经历中,总会被一些人一些事所感动,感动我们的人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感动我们的那些事就是激励我们上进的英雄事迹。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我们曾经被共同的一些英雄所感动,他们的名字一直像灯塔照亮我们要走的路;还有许多人许多事,他们虽然没能被大众所传扬,但他们却是藏在我们心里的英雄。当您看到这一期特稿时,清明这个特别的日子或许已经悄悄地到了,那么让我们用心一起来做一件事吧:   在平常的日子里,请为活着的英雄祈祷幸福和平安 !   在清明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为死去的烈士献一束花吧 !  相似文献   

18.
我天生笨拙,从来不敢问津于政治。政治问题复杂,从政的人也很累。每天看电视,见一些大小领导忙于讲话,这个会上讲完了,马上再到另一个会上讲。一天内不管讲多少场,同样的严肃认真,同样的慷慨激昂。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会上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讲话之外,还得听汇报、还得批文件、还得视察、赴宴、接见各种各样的各人。想他们也是有家口的人,老婆孩子跟了他们,大概也很累很累。也有会讲话的领导,用不着开口就讲报纸上讲过一千遍的大道理,用不着伸手就拿秘书熬夜写出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人文”?想必读过书的人也未必能说得清。据日前《钱江晚报》报道,在绍兴文理学院,作家梁晓声用了六堂课的时间讲这两个字的含义。不少学生觉得惊讶:“‘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话,以人为本。”梁晓声因此发出一声感叹: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以前人们对国家机关官僚作风的描绘。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好一点呢。最近有关部门作了一些调查,是好一点,但要说根本转变,还说不上。基层单位、下级机关到上级机关办事,尤其是地方的同志到中央国家机关办事,受到冷遇,甚至连头也不抬,看也不看一眼,这种事还有。很让人寒心。我们一些人,长期在大机关,培养了一种大架子。对于外地来人,理都不理,有的虽然“理”了一下,但表现出很不耐烦,更不用说热情相待了其实,基层来的同志,要求并不高,只要你站起来,表示欢迎,有茶泡茶,没茶白开水也行。事能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