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使用了"课业负担"这一词,纲要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也出现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样的说法。华东师范大学胡惠闵老师采用文献研究法,针对500篇代表性文献进行文本分析,得出"课业负担"的定义如下:学生在为了完成或者更好地完成课业所实际承受到的负担就是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能是过重的,也可能是过轻的;可能是应该承担的,也可能是不应该承担的。  相似文献   

2.
胡卫 《民主》2006,(2):18-20
当前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是复杂的,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方方面面,因此,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任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社会上一直抨击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几经反弹,至今仍在孩子们的叫苦和众多家长的抱怨中继续。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前夕,记者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走访了一些省市主管领导、教育局负责人、校长、教师和家长。他们大多认为,中小学生不堪承受的压力难以减轻,根子在于应试教育还有很大的“地盘”。过重的负担是怎么加出来的孩子从学校带回的一封给家长的信,上面列举了“有益”的理由后,“希望每位家长能为您的孩子订阅一份《xx报》,接下来,孩子还要特别提醒一句:“老师说了,都得订。”老师的话对小学生就是真理。不少…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发过13个文件强调予以解决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年第2季度,由上海市政府直接领导的一次很有特点的调查,以翔实的统计材料,得出了当前该市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结论.国家教委认为,这一结论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具有普遍性.本刊择要发表这份调查报告,旨在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为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综合性的治本之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谢艺明 《民主》2012,(1):17-19
“减负”不是不要负担,而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的目的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质量。即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减负”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更关注取得结果的过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减负提质开始由感性走向理性,由一线教师的自觉探索走向行政规范。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工会成立于1951年,至今已走过了近60年工作历程。目前有工会会员1300余名,有13个二级工会和1个三级工会,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6,(2)
正人物名片鲁少飞(1903—1995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上海人,著名漫画家、编辑。被誉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中国漫坛的"伯乐"。曾创办中国漫画家协会,1934年担任《时代漫画》主编。主办《救亡漫画》,主编《国家总动员画报》。1951年,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画册编辑组组长。作品有《改造博士》、《鱼我所欲也》、《晏子乎?》、《渔鹰》等。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授予鲁少飞"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  相似文献   

8.
鲁林岳 《民主》2007,(7):16-18
一、学生学业负担的结构分析学生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课业负担主要是指完成学校所设置的课程的学习任务所产生的负担。目前,中小学生中尚存在着课程多、书本多、作业多、考试多、竞赛多的"五多"现象。由于学习任务重、难度大,大多数学生的活动、休息、睡眠时间经常得不到保障,已经构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
咧,等等。因此,顺着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个“果”往下捋,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根”,而且是“盘根错节”,不多方动手、多管齐下,实难摘掉这个沉重的“果”。 别的“根”先不说,其中有一条“根”不可小视,这就是课堂教学质量。这条“根”,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也是家长担心学生“减负”之后学业滑坡的关键所在。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典型特征是 “阵地转移”,亦即课业从课堂转向课外,正是所谓的“工夫在课外”。这种学生“工夫在课外”的现象,事实上遮蔽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淡化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责任意识,并且使课…  相似文献   

10.
文斓 《瞭望》1990,(49)
自然灾害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美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顾问委员会1987年的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诸如地震、洪水、泥石流、飓风、龙卷风、滑坡、海啸、火山喷发和自然大火等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约280多万人死亡,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经济损失近千亿美元。 减轻自然灾害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要求。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2000年间的10年定名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IDNDR),呼吁各国政府和科技团体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IDNDR的总目标做出贡献,期望到2000年能够使人类受灾的影响程度减少50%。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不应是一个“筐”●素质教育不能同文化课截然分开●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10年前,针对中小学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倾向,有学者率先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10年来,这一概念逐渐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教育思...  相似文献   

12.
“减负”,能否从教师做起本刊记者周大平今年2月,国家教委相继推出了“停办各类学科奥校”、“控制各类学科竞赛”等强制性措施。有关专家称,这是新一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简称“减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持久战”的开端。新学期伊始,来自城镇家长们的明...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0,(Z1)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最近指出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把“减负”作为基础教育战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当前要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 ,推动学生负担监督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促进中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今年上半年集中力量 ,紧急行动起来 ,采取坚决措施 ,打一场围歼战 ,切实减轻小学生经济负担、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 :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分阶段确定“减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杨熺 《瞭望》1984,(46)
中国的航海业,在公元一四○五年到一四三三年间,以郑和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为标志,达到了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或者因为瓷器也已成了海外贸易的大宗,而被称为海上丝瓷之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在这段历史时期,有一件历史事实值得补叙一笔: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十四一七——一四一九)时,他的船队曾沿着非洲东岸向南探索,到达过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一带,而其先遣船已绕到非洲南端的大西洋海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一四一五),葡萄牙的亨利亲王也派了船队沿着非洲西岸向南探寻。可惜他们都没有绕过好望角。若不是他们中途返航,这两支船队终将相遇于  相似文献   

15.
张弛 《瞭望》1998,(13)
对历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向的忧虑张弛编者按:本刊第9期《不仅是为了减轻课业负担》一文中,就降低小学初中课程难度的最大价值,作了为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空间的阐释。由此,一位从教30余年、送走过13届高中毕业班的高级教师,又从年甚一年地束缚学生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6.
<正>2008—2010,短短的三年间,在中国发生了三件不同寻常、意义重大的事情,仿佛注定要把这特别的三年,深深地定格在所有中国人的记忆中。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了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8月8日—8月24日,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圆了中华民族体育大国的百年梦想;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在这三起让整个中国经历悲喜  相似文献   

17.
刘鹗业 《民主》2011,(9):35-38
六·二三事件是知识分子与广大民众相结合的一次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6月23日上海十万民众请愿和平大会与南京下关惨案是这场爱国民主运动的序幕。自辛亥革命后三十多年间,  相似文献   

18.
徐健 《瞭望》1998,(38)
别再“出租”学生山东徐健近日,山东省五莲县教委作出规定,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演出等与教育无关的社会活动,违者将给予严肃处理。此举一出,立即得到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有识之士的称赞。提起中小学生负担,人们往往会想到过重的课业负担──书积如山、题滥...  相似文献   

19.
<正>方汉奇(1926—),广东普宁人,新闻史学家。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创立中国新闻史学会,出版著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曾两次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20.
施平 《瞭望》2000,(12)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在最 近召开的“两会”上,又一次 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门话题。记得十几年前,也是召开“两会”的时候,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就曾呼吁过给学生减负,那时形象的说法叫:一定要把学生书包的重量减下来。为此,还有一位先生顾名思义,在一家报上发表意见,建议给学生发两套课本,一套放在教室,一套放在家中,就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了。 会后,教育行政部门确曾采取过一些措施,比如,规定不许滥印各种教学辅导材料、参考材料以及减少部分教材内容、加强体育美育等等。但是,这些措施似乎见效不大。就以各种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