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作为人权的主体是人权的基础。在西方"天赋人权"已经显示出理论和实践缺陷的当下,挖掘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人"的法理对发展人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以"现实的个人"作为人权的逻辑起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的方法论,揭示出人权之"人"是个体的存在、社会中的存在和历史的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资本主义人权的批判,揭示出人的政治解放限制了人的普遍权利,而人类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普遍权利。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命题揭示了人权的根本目的,实现了人权主体、内容和价值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
塞缪尔·亨廷顿将导致国家间冲突的根本原因界定为由“文明冲突”造成的“文明断层线”,这种论断既是“西方中心主义”价值作用的结果,也隐含对西方文明优势的宣扬。当前,文明观在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特别是人权理念塑造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明差异所产生的人权理念冲突则是当前国际社会实现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实上,文明差异虽客观存在,但并不必然导致文明间的冲突。中国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当代中国人权观,充分体现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人权理念,将有效地缓解甚至消弭人权文明领域的价值冲突。其中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进程中所提炼出的包容性理念和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有助于解读人权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为构建公正公平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具有严谨理论逻辑和系统理论框架的理论体系。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在对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是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生态文明认识论建立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基础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人与人关系上,坚持社会主义属性,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生态文明价值论的最终目标,同时鉴于生态问题的全球性,生态文明价值论还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生态文明方法论以系统思维为指导,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路径。生态文明认识论、生态文明方法论和生态文明价值观从"认识——方法——目标"视角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阐释,实现了思想性与行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内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潇 《理论探索》2007,3(2):22-24
如何科学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以人为本就是以平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和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为本,它是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弄清以人为本的科学含义,必须划清它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界限,防止对以人为本的理论误读。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论及方法论前提在于以制度公正来消解经济关系中的不和谐,保证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以政治民主化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人权和遏制权力腐败营造条件,大力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构造一个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实现了新发展。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人权实现观,着力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人权动力观,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观,以生存权、发展权、追求幸福权为主的核心人权观,“五位一体”的人权保障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人权发展的人权世界观。这些理论凝练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继承和全面提升西方人权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本国人民权利 ,树立了一面伟大的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人权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生成的 ,而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 ;人权不是抽象的 ,超阶级的 ,而是具体的、有阶级性的 ;人权并非是建立在个人政治权利基础之上的 ,人权首先是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并不仅仅是个体人权 ,而是个体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 ;人权不是抽象之物和自然之物 ,人权的保障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 ;人权并不仅仅是政治权利 ,它是一个系统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权主体、人权权利、人权的经济基础、人权的民主法制保障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其思想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国际人权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革命建设时期的人权理论等。中国社会人权发展中的内外矛盾是该思想发展的动力,全面认识这些因素是我们科学把握这一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晋婷婷 《学理论》2012,(6):56-57
人权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人权的刑法保障是人权之最有力的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迫切需要。在法治社会,人权保障已经成为刑法的灵魂与使命。由于刑法具有保护公民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行为制裁的特殊严厉性,探讨刑法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基本人权和人权保障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是当代刑法机能所蕴涵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权”概念,从基本内容来看,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古典人权概念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其中也包括对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人权思想的批判继承。事实证明,对古典人权观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认真分析古典人权观的历史价值,这对建设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科学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一、“人”的发现和思想自由之权的凸现 人权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同时,人权原则又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旗帜。当然,这面思想旗帜的诞生是有历史前提的,它是资产阶级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  相似文献   

11.
<周易>提纲挈领的命题"天地之大德曰生",标显出本体论与价值论合一的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和对生命(宇宙生命)的肯定和终极关怀,从而为中国古典美学确定了哲学出发点,建构了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基本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12.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需要在深入解析西方"宪政"话语的基础上超越西方"宪政"话语。理解西方"宪政",不能脱离其原初置身的特定"文明情境",如此方能避免掉入"普世价值论"或"阶级定性论"的窠臼,从而把握人类政治治理的基本问题,即主权者与法律的关系问题,理性与意志的平衡问题,国家能力、政府责任和法治的统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应与解答体现了对西方"宪政"话语的超越,包括借鉴吸收了西方"宪政"话语的合理内核,在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强调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位一体基本框架下进行法治建设,为实现"善治"而更加注重治理权的积极作用,基于中国文明情境而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人权问题开展进一步讨论的过程中,人们正越来越认识到资产阶级人权论与社会主义人权观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差别.资产阶级人权论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出发,以抽象的人代替社会的人、阶级的人,以抽象的权利代替具体的权利、阶级的权利,因而无法正确说明人权的起源与发展,不能合理解释人权的本质及特征.社会主义人权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去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在近年主要表现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歪曲和否定,严重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其历史本体论是唯心史观,历史方法论是形而上学,历史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历史价值论是抽象人性论。历史虚无主义无中生有、伪造历史,随意推测、臆断历史,罔顾史实、歪曲历史,孤立、静止、片面地认识历史,从哲学根源上讲就在于其与唯物史观相悖而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历史价值论的有机统一,是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从其理论根源着手,以唯物史观作为根本的批判武器,深刻揭露其虚假本质,认清其本真面目,消除其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任中平 《理论探讨》2005,39(2):30-32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渗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政治思维与主张之中的科学体系,它指引着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成功。对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可以从政治本质论、政治本体论、政治方法论、政治价值论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3)
基于国内学者对于马克思人权理论以及普遍人权的研究,对其进行归类研究,分析在马克思人权下普遍人权的发展及其趋势。一是对世界人权思想演变方面,能够归纳出演变的规律,以及当时社会对人权的影响,二是对马克思人权研究国内学者较多地指出对马克思人权观的研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三是国内对人权普适性问题的探究体现在政府机构的人权言论和一些人权科研机构之中,认识到普遍性人权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文明之间只有通过不断沟通与对话,才能克服差异从而形成正统的普适性人权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阶级的人权观 人权概念首先是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适应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来的,是反对君权神授的封建特权的有力武器。它的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卢梭等人。资产阶级人权观尽管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几番变迁,但它的基本观点是一样的。因此,为了搞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基本内容与实质,我们有必要回顾和考察洛克、卢梭等人的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从学术思想的层面、从历史纵深感的层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三个不同的视角。从"新法家"的视角看,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古代中国的法家、现代中国的新法家,都有内在的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吸纳了法家与新法家的思想;从"新宪政"的视角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这个内容可以支撑一种新的中国式宪政;从"新中国"的视角看,"新中国"是一种文明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是对"新中国"作为一种文明秩序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卢春雷 《理论探索》2004,3(4):14-16
人权并不是与马克思主义无涉的概念。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自己人权理论的逻辑起点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虚假和抽象人权批判的基础上 ,以“自由人联合体”作为自己人权理论的支撑点 ,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人权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