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张鸣岐同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辽沈大地涌现出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也是省政府办公厅上下深切缅怀追思的老领导、好同事。我是1995年来到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的。在日常工作接触中,经常会听到年长一些的同志讲起鸣岐同志1986年至1992年在省政府工作时的往事。归结起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鸣岐同志是一位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的领导;鸣岐同志是一位兢兢业业、不事张扬、求真务实的领导;鸣岐同志是一位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心底无私的领导;鸣岐同志是一位事  相似文献   

2.
张鸣岐同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辽沈大地涌现出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也是省政府办公厅上下深切缅怀追思的老领导、好同事。我是1995年来到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的。在日常工作接触中,经常会听到年长一些的同志讲起鸣岐同志1986年至1992年在省政府工作时的往事。归结起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鸣岐同志是一位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的领导;鸣岐同志是一位兢兢业业、不事张扬、求真务实的领导;鸣岐同志是一位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心底无私的领导;  相似文献   

3.
<正>在鸣岐同志逝世21周年之际,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并举办《张鸣岐的故事》出版座谈会。此时此刻,作为鸣岐同志生前工作和战斗过单位的同志,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十分自豪。鸣岐同志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这里,我谈三点感受:第一,省委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出版《张鸣岐的故事》,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参加《张鸣岐的故事》出版座谈会,对我来说,无论是作为当年亲身参与宣传张鸣岐的新闻记者,还是作为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宣传干部,都感到非常激动。还记得当年我采访的一位省领导曾流着热泪说:"我们共产党人常说要把一切献给党,鸣岐同志就真正做到了。"诚哉斯言!张鸣岐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但辽宁的广大干部群众却仍深深地怀念他。无论是21年前还是21年后,张鸣岐同志都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  相似文献   

5.
参加《张鸣岐的故事》出版座谈会,对我来说,无论是作为当年亲身参与宣传张鸣岐的新闻记者,还是作为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宣传干部,都感到非常激动。还记得当年我采访的一位省领导曾流着热泪说:“我们共产党人常说要把一切献给党,鸣岐同志就真正做到了。”诚哉斯言!张鸣岐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但辽宁的广大干部群众却仍深深地怀念他。无论是21年前还是21年后,张鸣岐同志都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杨飞  李美玥 《世纪桥》2012,(4):48-52
对于张太雷牺牲的这段史实,广州起义时在军委工作的一位领导同志曾甚为惋惜地回忆说:“太雷同志虽然是我们党内有威望的领导者,是一位好同志,但他是书生出身,缺乏军事常识,缺乏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就以他在十二日中午出席西瓜园工农兵代表大会之后遇难这件事来说,对警卫工作没有注意,结果却给敌人的冷枪打死了。”  相似文献   

7.
宋法棠、张左己同志,省委常委同志: 我看了原辽宁省委书记郭峰同志住院期间致同志和亲友的公开信,有颇多感慨.郭峰同志是1937年我在太行山创建冀西抗日根据地时的老战友.他自从我们党开创东北根据地伊始,即任沈阳市委书记,后任辽宁省委书记.现在,我们都老了,都已离休多年.但他在辽沈多年,同志战友极多.这是他在2003年7月到北京做全胃切除手术后,2004年4月6日又回沈阳金秋医院治疗期间,对去医院看望他的亲朋战友,发出的希望"六不"信示.对于这种清廉自律的"六不"言行,我建议在党内发表倡导!  相似文献   

8.
近日读到《周未》报上佳鸣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及周恩来谈写书的一件轶事,禁不住让人心潮澎湃。1961年7月18日,周总理和陈毅同志在上海冒着酷暑来到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家作客,同时,还约见了在沪的部分电影界著名人士。在亲切随和的气氛中,有位同志向周总理恳求道:“总理,您给我们写一本书吧!”总理笑着向这位同志看看,没有立即作答。有人便说道:“总理太忙了,没有时间写。”此时,周总理说话了:“如果我写书,就专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这可不是卢梭的《忏悔录》,而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错误中吸取教训。”他说此话时,双眼炯炯发光,看得出是动了感情的。“如果我写书,就专写一生中的错误。”周总理把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无限事业中去了,以致他无暇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写这样一本书。他说:“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当像条牛一样努力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21年前,辽宁省凌海市大凌河镇尤山子村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洪水过后,村庄一片狼藉。然而,更让他们难过的是,在那场大洪水袭来时,一位市委书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21年过去了,尤山子村的党员和村民们仍时时怀念他们敬佩的鸣岐书记。每年清明和张鸣岐的忌日,  相似文献   

10.
<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21年前,辽宁省凌海市大凌河镇尤山子村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洪水过后,村庄一片狼藉。然而,更让他们难过的是,在那场大洪水袭来时,一位市委书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21年过去了,尤山子村的党员和村民们仍时时怀念他们敬佩的鸣岐书记。每年清明和张鸣岐的忌日,村里  相似文献   

11.
61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博古(秦邦宪)同志与王若飞、叶挺、邓发、黄齐生等老一辈革命家不幸在黑茶山遇难。今年6月24日是博古诞辰100周年纪念日。7月9日至10日,他的亲属从北京等地来到山西省离石市,在中共吕梁市委、市政府和兴县县委、  相似文献   

12.
敬爱的小平同志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的耿耿情怀却永远铭记在家乡人民的心中,激励着家乡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他的遗志,把广安建设好。 1904年8月22日(农历甲辰年7月12日),小平同志诞生在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1918年下半年,小平同志离开广安,1920年自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追求富民富国之路,这  相似文献   

13.
我们向各位读者推荐《人民公仆张鸣岐》一文,该文值得一读。张鸣岐同志在抗洪抢险一线不幸以身殉职的事迹已经通过各种新闻传媒在全国广泛传诵.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张鸣岐同志对党、对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他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始终如一地贯彻党的宗旨,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神圣义务;他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职责,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为党和人民的 利益贡献了全部聪明才智,直至英勇献身。他的事迹值得全体党员、干部、全国人民学习。得知张鸣岐同志遇难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代表江泽民、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分别给辽宁省领导同志打电话,对张鸣岐同志以身殉职表示哀悼,对张鸣岐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亲临锦州,高度赞扬张鸣岐“这种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目前,一个向张鸣岐同志学习的热潮正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兴起。  相似文献   

14.
李剑 《党史纵横》2012,(11):9-12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雩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1962年7月29日,建军纪念日前夕,叶剑英元帅在寓所推窗远眺,心情澎湃。他转身来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了这首怀念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刘伯坚同志的七绝《怀战烈》。写毕,他掷笔于案,双目泛起了泪光,喃喃地说:"伯坚啊,你要是活着该有多好,你也能看到这火红的北京城,你也能同人民一起享受这胜利的喜悦啊!"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先锋队》2011,(17):28
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他60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用一生时间履行了入党时的誓词,用他一生的事迹为全体共产党员树立了一座丰碑,是我们所有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在赵机农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心情沉重地对妻子刘康芝说了如下一段话:“我有病,已经给团里够添麻烦的了,你不要为你工作的事找领导。万一我不行了,作为干部家属,你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家里欠的债,你慢慢还……”这就是赵机农,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在他的生命和追求行将结束时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赵机农去世后,中共一六八团委员会和中共农九师委员会分别于2001年7月13日和2002年3月19日先后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赵机农同志学习的决定。今年4月16日,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作出决定,追认赵机农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基层干部”,号召“兵团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向赵机农同志学习的活动”。赵机农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的那片土地上,向他学习的热潮仍然澎湃不息。□刘文健  相似文献   

17.
我党的优秀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在这难以忘怀的日子里,我重读了他的《松树的风格》一文,缅怀他那刚烈的英姿和高尚的情操如同看见苍劲的古松,屹立在高山之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认识陶铸同志是在解放战争序幕揭开  相似文献   

18.
1959年7月14日下午,毛泽东收到了彭德怀写的要求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一封长信,此信在庐山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上标题《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并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田家英时任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室主任并负责中央会务工作,他在信件发到与会人士之前就看到了这封信。他素来敬重彭德怀。当他读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2日,新华社以一篇300余字的电讯稿报道了原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陈忠经同志逝世的消息。报道中特别提及,革命战争年代,陈忠经"为保卫党中央作出特殊贡献"。2005年,陈忠经的战友熊向晖去世时,新华社的电讯稿中也有同样的这一句话。而早在1949年7月周恩来接见熊向晖时就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中,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0.
陈复君 《党史文汇》2006,(10):46-49
金城同志要是还活着,今年该是100岁了!然而他离开我已经15年了。我是1945年初和我的同学、恋人黄晓庄一起到延安的。1946年2月10日,我和晓庄的婚礼由金城主持在交际处举行。月下旬,晓庄随他的祖父3代表延安各界人士去重庆慰问在“较场口事件”中被打伤的郭沫若、李公朴等,4月8日,晓庄和祖父及王若飞等在由重庆返回延安时,因飞机失事而遇难。这不幸的消息,也正是金城告诉我的。正是在我一生中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刻,他给了我许多关怀帮助和战胜心灵伤痛的力量。1947年,他成为我的入党介绍人。1948年3月19日,我们成为一家人。我常常苦笑着说:黄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