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限制适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沉默权最早起源于英国 ,其法律本质就是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或不被强迫自我归罪的特权。我国目前尚未确立沉默权 ,但随着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和侦查技术的提高 ,我国有必要确立沉默权。但在确立沉默权时基于犯罪特点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应有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赵鹏程 《传承》2009,(24):156-157
沉默权是国外刑事诉讼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根据此项权利,犯罪嫌疑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禁止刑讯逼供、正当程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沉默权能否被写入我国能否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诉讼中能否赋予嫌疑人沉默权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有关,还需要与沉默权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规定"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者强迫承认有罪".这就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强调并遵循的"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之原则,由此延伸出沉默权.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我国的法律制度、司法活动也不可能超然地游离于国际普遍规则之外,在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势在必行.为此,必须改革我国的刑事讯问工作,如设置沉默权告知程序,加强对讯问工作的监督和控制等.  相似文献   

4.
沉默权是国外刑事诉讼制度中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根据此项权利,犯罪嫌疑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禁止刑讯逼供、正当程序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沉默权能否被写入我国能否刑事诉讼法,在刑事诉讼中能否赋予嫌疑人沉默权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有关,还需要与沉默权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沉默权尚停留在口头议论的阶段我国已于1998年10月5日正式签署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所有参与国必须共同遵守“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基本法律原则。所谓“不受强迫自证其罪“,也即非经本人自愿,法律和司法人员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或变相强迫任何人供述或承认自己犯有罪行。也就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可以在讯问过程中拒绝回答司法人员的提问,享有沉默权。继我国新的刑  相似文献   

6.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享有沉默权。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者对刑事指控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权是随着现代人权和民主的发展而被提出的,它最早源于英国,美国首先移植了这一制度,并在宪法中予以确认。二战后,人权保障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沉默权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普遍确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沉默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不被强迫自证其罪;②有权拒绝陈述;③不应因拒绝陈述而被作出不利于已的法律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没有规定沉默权制度(以下把刑事诉讼法简称刑诉法)。相反,我国刑诉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我国刑诉法对沉默权没有确认,笔者以为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享有沉默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何为沉默权     
什么是沉默权?一般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的讯问而享有的拒绝回答的权利。沉默权在国外是通行的原则。各国说法不一 ,有的国家称为沉默权 ,如英国 ,而美国的宪法第五修正案称其为反对被迫自我归罪之特权。从严格意义上讲 ,沉默权与任何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原则还不太一样 ,后者比前者的范围要广。沉默权通常指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但任何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对象除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之外还适用于证人。证人虽有作证的义务 ,但如果证言中有对自己不利之处 ,证人有权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8.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起源于欧美大陆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现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为一项通用的刑事诉讼原则。直至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正式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加入相关条文,并区别于沉默权和如实供述义务。结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我国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已有一系列"本土化"进程。进一步规定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违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法律制裁,将有助于谋划和完善该原则在我国的未来和出路。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追诉人人权的保障,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的产物。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有效贯彻该原则,值得我们探讨。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概念、与沉默权的比较、入法原因以及具体适用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将该原则更好地运用到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  相似文献   

10.
“你有权保持沉默,不回答任何问题,否则你的陈述将会作为呈堂证供。”美剧司空见惯的桥段可能是我们对沉默权最直观和原始的认识。沉默权的规定与否事关刑事诉讼法治文明,但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沉默权的相关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第50条)“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视角下我国沉默权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沉默权制度。通过对沉默权制度的考察和价值判断来论证其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当然,沉默权的移植要考虑其精神及我国的实际情况,避免法律移植过程中的片面化和理想化等负面因素。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建立沉默权制度,侦查阶段是建立沉默权制度的重点,沉默权的内容应予以明确界定,沉默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12.
在二战以前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对沉默权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英美法系国家充分肯定沉默权。英、美法律均规定 ,禁止强迫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 ,他们认为 ,在侦查阶段讯问被告人的方式不能成为主要的取证手段 ,这对防止审讯过程中的侵权现象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有利于杜绝“口供”定案。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认为沉默权阻碍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 ,使得国家权力无法有效追究罪犯 ,因此这些国家在侦查阶段否认沉默权。两大法系国家对于沉默权的不同态度 ,主要与他们各自的历史背景、哲学观点有关。英、美等国的思想家多持“天赋人…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 ,沉默权产生于17世纪英国普通法的支持者们反对教会和国王、争取宗教和宪法自由的斗争中。美国沉默权问题专家莱纳德·利维在《第五修正案的起源》中指出 :沉默权是在两种对立的刑事诉讼制度的斗争中产生的 ,一边是支持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普通法 ,它逐步形成发展了不得被迫回答可能导致自我归罪的权利(沉默权) ;另一边是罗马法传统以及适用于审讯制度的英国教会法庭 ,它的执法者们强烈反对沉默权。此后 ,两种不同类型法院适用的审判方式分别发展成控告式诉讼模式和纠问式诉讼模式。至17世纪 ,宣誓(强迫被告人做“无罪宣誓”。…  相似文献   

14.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是最能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上的诉讼权利之一,亦是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但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中所处的位阶较低,不能起到提纲契领的指导作用,且新《刑事诉讼法》中未规定作为其程序保障的沉默权,也没有取消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的义务,这在理论上是有矛盾的。因此有必要在新《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权原则作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沉默权反映一个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文明与进步状况,被认为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斗争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沉默权有利于抑制刑讯逼供,沉默权的确立有助于我国立法与国际法接轨,我国引入沉默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是一个无法让人沉默、无法让人回避的话题。通过借鉴、引入沉默权制度,不断深化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作为借鉴之用,我国就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即有条件或有限度的沉默权制度,适时引入、规范适用。  相似文献   

17.
沉默权制度:中国司法改革之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沉默权制度,是我国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也是无罪推定原则和对抗式诉讼结构的要求,它有利于诉讼效率的提高。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为沉默权制度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使沉默权制度有了植根的土壤;实行沉默权制度的物质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形成了沉默权制度生存的法治空间。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扩大律师辩护权,以及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等内容,能对刑讯逼供产生明显的遏制作用.但是,由于沉默权的缺位有可能使此次修法关于遏制刑讯逼供的努力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应当加快人民陪审制度建设以确保独立审判权的实现,全面引入沉默权制度,彻底杜绝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1998年加入联合国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否应该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刑事诉讼上的沉默权,各种观点聚讼一时。考察沉默权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其运行机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法制发展状况的实际,我国现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赋予沉默权还为时尚早,应予缓行。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所在。承认并有效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是保障人权、保障被追诉人的程序权利,实现诉讼中的力量均衡的重要表现。不论是沉默权的历史,还是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现状,都表明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已是势在必行,其终极目的是完善我国司法改革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