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以被视为灭失货物再现后货物所有权归属问题为核心,在对我国海商法相关条款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被视为灭失货物再现"是海商法的一个空白点.在对相关法律制度中类似事件进行比较与借鉴的基础上,就如何确定被视为灭失货物再现后货物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提出了修订<海商法>第50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上货物运输迟延交付是指货物未能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在约定的卸货港交付。迟延交付一旦构成,货方往往会因此遭受巨大损失。我国《海商法》第50条第2、3款规定:“除依照本章规定承运人不负赔偿责任的情形外,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灭失或者损坏,承运人应当负赔偿责任;由于承运人的过失,致使货物因迟延交付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即使货物没有灭失或者损坏,承运人仍然应当负赔偿责任。”以上表明,承运人对迟延交付损失的赔偿范围包括两类:一类是货物的灭失或者损坏;另一类是经济损失。在具体的海上货物运输迟延交付纠纷个案中,以上两类损失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货物的灭失是指货物发生物理上的毁灭,或虽未发生物理上的毁灭,但已无法为所有人拥有。货  相似文献   

3.
徐炳 《法学研究》1991,(1):67-71
所谓货物的风险是指买卖双方订立买卖合同后,卖方根据合同向买方转移对货物的占有权,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货物灭失的风险(“灭失”意指货物丢失或毁灭,也包括货物因碰撞、受潮、受热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和损害)。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风险是指货物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意外损失和灭失。货物风险的转移就是指货物的风险何时从卖方转移到买方。风险转移直接涉及买卖双方的利益,它关系到是由卖方还是由买方承担损失的问题。在实际业务中,明确货物风险转移的具体条件和时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关于风险转移问题,各国法律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和国际贸易惯例都有不同的规定,但主要有这么两项基本原则:第一是把风险转移和所有权转移联系在一起,以所有权转移时间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那么,所有权转移则为风险转移的条件。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法律持这种原则。第二是将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与风险转移的时间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5.
寄送买卖是国内和国际贸易常见的一种交易形式,其本质特点在于出卖人仅负责安排运输发送货物,而不承担运输货物的义务。出卖人将货物移交给承运人,并非完成买卖合同的交付义务,所有权未发生转移,但价金风险发生转移。出卖人虽不负担运输义务,但如果未尽到合理安排运输以及其他注意和保护等附随义务,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且价金风险不转移。寄送买卖中独立的承运人并非出卖人的债务履行辅助人,出卖人无须为承运人的过错负责。如果货物发生毁损灭失,在符合适当构成要件时,买受人可主张侵害货物所有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或违反运输合同的违约责任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试析买卖合同中货物所有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物买卖,说到底是买卖货物的所有权。卖方把自己的货物所有权转让给买方.并从买方取得相应的价金;买方支付价金,从卖方取得货物所有权。以价金换取货物所有权是买卖的本质,是其区别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的根本特征。既然货物买卖是买卖货物的所有权,那么,在买卖合同中,货物的所有权从何时起由卖方转移于买方,则是至关重要的了。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本文评析了各国法律有关所有权应于何时转移的三种主要规定,指出了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就修改和完善我国合同法的相应条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商店看中某物品并支付货款后,商店将该物品交给购买者时,该物品的所有权随即转移到购买者,即归购买者所有。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时清结的口头头卖合同,物品所有权的转移是清楚明了的。但在复杂的经济往来中,在履行书面合同之时,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情形就复杂多T。由于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涉及到标的物意外灭失的风险责任以及第三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是否合法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惯例是,标的物意外灭失的风险责任应由所有人承担。所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就决定了意外灭失风险责任转移的时间。也就是说,所有权的转移与风…  相似文献   

8.
祝愿 《法制与社会》2012,(34):32-33
"路货"的出现反映了国际贸易中日益激烈的竞争。路货买卖实际上是单据交易。在此交易中,是单据交易而非货物交易。由于运输有多个阶段,如果在货物到港后被发现有灭失或者损毁,往往很难去判断这种损失究竟发生在哪一时段,风险损失应该由哪一方承担。同时有些因素的发生会导致当事人关于风险转移的约定失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商法》第59条规定了承运人以及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丧失限制单位赔偿责任权利的情况:“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不得援用本法第56条或者第57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者迟延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的故意或者明知可能造成损失而轻率地作为或者不作为造成的,承运人的受雇人或者代理人不得援用本法第56条或者第57条限制赔偿责任的规定。”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如果承运人有“故意”或者“明知”的过失…  相似文献   

10.
论买卖合同的货物风险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冰 《河北法学》2002,20(1):89-92
买卖合同的货物风险仅指承担风险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承担货物损坏或灭失的责任 ,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一般认为 ,应以货物的交付时间来决定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 ,但货物的风险以货物交付而转移是有条件的 ,这些条件是货物的特定化、货物的品质保证、代表占有权单证的交付。对于海上路货这种特殊交易 ,货物的风险仍以货物交付时间来决定转移时间 ,但形式上表现为合同的订立。卖方仍负货物特定化和有限的品质保证责任来转移货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13.
Conclusion The issue of justice in intergenerational exchange has been studied with a focus on what is owed the elderly. Conceptual matters have been emphasized. The analysis has concerned two levels: the macrolevel on which a social contract might be achieved between representatives of generation-based interest groups, and a microlevel on which members of families and family-based networks have to find a proper balance between elder care and their other wants and obligations. The paper was written with the situation in Sweden in mind, but I believe that the analytical arguments have a wider generality.  相似文献   

14.
托运人托运危险货物的义务和责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上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频频发生,多数由托运人过错引起。拟结合国内外案例,系统阐述托运人托运危险货物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无单放货案件中,承运人有否实施放货,即有关货物交付的事实认定问题,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海事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焦点.如何认定货物交付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在检索国际海上运输法律制度中对货物交付定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海事审判实践中提单持有人和承运人各自举证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无单放货案件所应体现的价值取向,就此类案件中货物交付的认定标准进行梳理和小结,以期为海商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uying of stolen goods in Denmark. The study consists of a self-report survey based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general Danish population (n = 2311) and six focus group interviews consisting of both informants experienced with buying stolen goods and of those with no experience (n = 37). The survey showed that 4.8% had bought stolen goods, while 15.7% were uncertain whether they had bought stolen goods. Young people, males, and unemployed were more likely to purchase stolen goods. No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and buying stolen goods was found. Focus groups suggest the buyers of stolen goods did not buy stolen goods because they could not afford legitimate products. We recommend targeting consumers not interested in buying stolen good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how to avoid such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多式联运是将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起来进行运输的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不同于单式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多式联运合同法律适用更为复杂。目前有关多式联运合同法律适用的研究大多只针对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从国际多式联运合同和国内多式联运合同角度对多式联运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反倾销机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亚东 《法学论坛》2002,17(4):46-49
近年来 ,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频繁利用反倾销措施限制我国产品进入其市场。作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 ,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立法。应当对相关机构予以整合 ,完善反倾销的行政与司法救济制度 ,以期增强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 ,制裁对我国的反倾销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一、法律行为与公序良俗条款在私人自治原则之下,当事人得藉法律行为或合同自主地从事交易活动,立法者或裁判者原则上无权置喙此种民事活动的正当性与妥当性,因为“自治法既然强调自治,似乎就不应再渗入公共政策的考量,让它像一套中性的比赛规则一样,没有政策就是它的政策。这确实是传统民法从罗马法以降向来隐藏的一个大前提。”〔1〕然而,基于维护公共利益或当事人利益甚或其他正当理由的考量,法律也设置规范对私人自治予以一定的限制。综观世界各国或各地区民法关于法律行为或合同有效要件的规定,可以说,这些立法均毫无例外的以一定的表…  相似文献   

20.
辛柏春 《行政与法》2007,(5):96-100
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非由当事人过错所致的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以货物交付时间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的理论,得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采纳,我国《合同法》借鉴了该公约的相关规定,但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合同法》应在有关“风险”的概念、风险转移原则的调整范围和适用的前提条件、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风险转移的交付时间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