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1].离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2],也就是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但是,共产主义由"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3]到作为完全的社会制度而最终建成,又不能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4].于是,如何切实达成当前实践与最终目的的内在统一,也即既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奋斗",又"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还坚持着运动的未来"[5],就成为一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切真正的共产党人,为着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所必须予以正确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西曼是近代历史上较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的先行者之一。1991年。全国法制委员会主任张友渔给张西曼的题词是“宣传马列主义.支持革命运动。怀念西曼先生”。张西曼在中国对马列主义的传播及对近代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正逐步得到人们的认识和澄清。  相似文献   

3.
张恩亮 《奋斗》2010,(1):11-12
<正>1950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哈尔滨视察时,获悉正在召开哈尔滨市第二次团代会,他欣然挥笔写下"学习马列主义"的题词。在毛泽东题词的鼓舞下,我省很快出现了群众性学习热潮。1958年6月,共青团三届三中全会做出决议,号召全国青年开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毛泽东著作的运动。到1960年2月,全国约有2000万青年参加了学习。1960年4月,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在哈尔滨专门召开了"全国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黑龙江现场会议",推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明确认定自己的任务决不仅仅是"解释世界",而是要"改变世界"①.贯穿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始终的"全部问题",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即"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②.致力于反对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并最终向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③.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加强党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内容涉及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目的等问题。在为什么学的问题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够,还不能满足革命实践的需要,全党上下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加紧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在学什么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推动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既要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研究革命实践所得出的规律性结论,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重点学习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论;在怎么学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要解决党的学风问题,要把个人自学与学习运动结合起来,要在工作中学;在学习目的问题上,毛泽东认为要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革命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马列主义是一党的信仰,现在宪法上规定马列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这是将信仰“国家化”,是不民主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一方面,它没有看到宪法规定马列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某一阶级、某一社会集团、某一政党强加于宪法的不民主行为。另一方面,它没有真正理解宪法规定马列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只是讲用马列主义指导我国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之所以能够出现于世界的东方,诞生在中国.这应该归结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步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掌握和运用。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可以说。如果没有马列主义.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意识形态的主管,雅科夫列夫被称为"公开性"运动的奠基人,隐身于戈尔巴乔夫之后的"精神教父",是苏共高层领导中西化、自由化的代表人物。他在肆意诋毁苏共历史和马列主义的同时,对资本主义观念赞不绝口,成为瓦解苏共的关键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论断,特别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科学体系。这种统一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等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10.
去年春夏之交在我国发生的动乱和暴乱,以及东欧国家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的极端重要性,各级党委在重视和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必须认真研究对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素养的考核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企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主题教育中把握"四个支点",夯实"四个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培养人才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主要环节。但是,目前在高校,多数马列主义理论课存在着学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背书本,临时搞突击的现象。相当多的学生,对这门课感到乏味、单调、空洞、死板……。本来应该是~门最具有活力、最能掌握群众、最能联系和解答现实问题的课程,反而成了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学习的一门课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为什么现实中又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上…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本身就"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它的基本原理,也叫普遍真理,放弃了就要犯错误;再一个方面是它的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或者说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见、办法,那要随时随地地从实际出发."①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首先就要立足于发展、变化着的中国国情,依据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中国革命和建设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具体任务与具体情况,正确地把马列主义的这两个方面,有机地融为一体,切实在面向实际与"不丢祖宗"(任何情况、任何阶段上都始终坚持而绝不背弃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这二者之间,不断达到具体的与历史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4.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当前,越南马列主义教育,以马列主义与胡志明思想为指导,以胡志明思想、社会主义特色理论教育为主体内容,以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程与教学为主渠道、主载体,并通过社会舆论宣传与引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载体与途径而实现,为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与革新开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以共产党命名的组织至少有5个,其成员大多在50人到500人之间。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成立于2004年的、年轻的英国马列主义共产党。一间约130平方米的宽敞会议室,便是该党的主要活动地点。靠墙的主席台上铺着大红色台布,台后墙上挂着马列主义共产党党旗。两侧墙上,一边依次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画像,  相似文献   

16.
坚持马列主义,始终贯彻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思想原则,是中国共产党80年历程中一切胜利的世界观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中全部经验的最高概括.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一脉相承”一词科学地揭示出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间内在密切、统一的承续关系.其意在于郑重说明: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那种为了宣传邓小平理论而把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甚至予以否定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正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过》中有言:"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检视问题是知不足、找差距、明短板的"放大镜",是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的"手术刀"。如何用好这一"预警器""体检单",决定主题教育的成效。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检视问题不实不准、不  相似文献   

19.
董佳敏  秦敏 《世纪桥》2020,(1):8-10,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时,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党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确保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永葆生机的战略之举,是新时代共产党员能够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制度保证,决定着党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衡量党自身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准则,更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本文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重要意义,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途径,以期为新时代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李忠义 《奋斗》2013,(11):58-58
关于马列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问题早有定论,哈尔滨是马列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中也总是这样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其实,哈尔滨中东铁路的工人们,早在20世纪初叶,也就是1905年前后,就开始接触布尔什维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的影响和启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