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亦明 《政府法制》2012,(26):48-48
世界上的“李鬼”真的是很多,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 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感到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2.
鲁迅最早接触高尔基的作品,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中,鲁迅已在一些文章、书信中论及高尔基及其创作。一九二六年,在为收有高尔基作品的译文集《争自由的波浪》所写的“小引”中,鲁迅指出:“戈理基”等人的作品“在中国是很有好处的”,它们可以使国人“明白别人的自由是怎样挣来的前因”,并“推见将来”。一九二八年,在《奔流》一卷七期推出“列夫·托尔斯泰诞辰百年纪念专号”时,鲁迅又在“编  相似文献   

3.
作家高尔基是带着热情和焦虑、带着“过于饱和”的印象,呐喊着进入文坛的。他的全部文学活动,始终有着改造社会、改造人生的鲜明意向。在他创作的第一时期(1892—1907),这一意向又具体地显示在他对社会的激烈批判态度上。他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民众,特别是挣扎在底层的千百万劳动者,鼓舞他们奋起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的、充满理性和爱的新世界。高尔基文学活动的这种明确的社会目的,决定了他这个时期的创作呈现出追求以气势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尔基创作的分期问题,似乎早有定论,也没有人提出疑义。但纵观我国的高尔基研究史,却会发现各时期的评论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本文对主要的几种不同观点及其来源和科学性作了考察,初步梳理了我国评论界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演变过程,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高尔基,并深思一下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究竟源出何处。  相似文献   

5.
张秀芝 《政府法制》2013,(32):13-13
上个世纪初的一个冬天,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到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小镇采风。恰巧此时。小镇上的一家剧院正在上演他的一部戏剧,于是高尔基便决定晚上去看一看,想知道观众对自己作品的反响如何。  相似文献   

6.
杨利华  冯晓青 《中国法律》2014,(1):55-57,113-117
一、引言 职务作品是公民为了完成其所在的法人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产生与公民所担任的职务紧密相关,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完成任务而创作的作品。它既不同於公民个人的作品,也不同於法人或其他组织委托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作家主体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与显现,并非为浪漫主义文学所独有。高尔基的小说创作便是一例。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成功地绘制了一长列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画廊,真实地反映了两世纪之交动荡不安的俄国社会生活;而在艺术地再现被自己感受过的世界时,他又努力表现这种感受本身。这就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社会风俗画的特点和“无可争辩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9.
职务作品与职务发明创造,前者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之一,后者是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之一,两者都具有“职务性”,一个是因职务而创作,另一个是因职务而发明创造。职务作品,它是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包括公民在本职工作中创作的作品;在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中所创作的作品;退职、退休、调动工作后在较短时间内继续履行原单位交付的任务所  相似文献   

10.
朱孔芬 《检察风云》2011,(15):86-87
作为改革开放后接受学院教育而渐渐成长起来的青年画家。王辅民所走的路子有着一定的代表性。由严谨的素描造型训练到写实人物画的创作,从对传统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再认识,到在自身创作中注重笔墨的写意性,追求绘画精神表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离婚案件中涉及到的财产分割问题出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知识产权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就是一个新问题。本文拟就著作权在离婚案件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大家商榷。一、著作权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著作权(有的国家称作版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对自己的智力创作作品所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随作品的产生而产生,为著作权人所享有的精神权利,它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离,是作者专享的…  相似文献   

12.
作品独创性问题是版权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而作品独创性的程度问题更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异常繁复的问题。作品独创性的程度体现了作者创作作品的投入多少、作品质量及社会贡献大小。建立科学合理的作品独创性程度评价体系,对于鼓励创作、繁荣文化等版权法追求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实现版权法作为法律本身所应该承载的公平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睿 《政法学刊》2008,25(3):98-100
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所产生的权利,它所反映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同属于民事权利的物权、债权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征。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对于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繁荣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人剧,是指中下层人创作并主要体现人审美趣味的短杂剧,康海,王九思是共早期代表,其中创作特色集中表现为创作主体强烈的情性及其现实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5.
赵兰英 《政府法制》2014,(32):48-48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俄语文学翻译家.翻译托尔斯泰小说全集12卷.包括《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名著:获得过俄罗斯政府颁发的“中俄友谊奖”、“高尔基奖章”,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鲁迅文学翻译彩虹奖”等.  相似文献   

16.
在《最后一盘录音带》中,剧作贝克特采用了平行、交叉和复现等三种蒙太奇技巧,从而借助蒙太奇所特有的叙述功能和表现功能,实践“纯戏剧”和“反戏剧”的主旨,并且重新组织了人物语言,变革了时空结构,模糊了时空观念,以直观具体的舞台形象直喻了非理性的作品主题,使创作形式和创作内容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职务作品与单位作品的区别谭伟才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而对于单位作品则未提及,只有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作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单位包括法人单位和非法人单位,因此,本文所说的单位作品,就包括了法人...  相似文献   

18.
版权理论中的创作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版权理论中的创作概念曹世华一、创作概念在版权理论中的地位创作不仅是一切精神产品产生的前提,而且是版权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基础,正如保罗·戈尔茨坦所言:“如果仅用一名话来表示的话,版权所讲的是作品的创作(authorship)”。〔1〕就抽象水平而言,...  相似文献   

19.
倩兮 《法治纵横》2014,(9):13-16
乔治·赫伯特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传说:“每一位母亲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上帝不能亲自到每家,所以他创造了母亲”;网络说:“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生命,母亲的伟大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  相似文献   

20.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依照法律对已经创作0陈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不受侵犯,调动知识分子创作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但是,《著作权法》没有对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权益的行为规定相应的刑事制裁条款,使著作权的法律保护存在欠缺,对一些严重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