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家主体意识在作品中的渗透与显现,并非为浪漫主义文学所独有。高尔基的小说创作便是一例。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成功地绘制了一长列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画廊,真实地反映了两世纪之交动荡不安的俄国社会生活;而在艺术地再现被自己感受过的世界时,他又努力表现这种感受本身。这就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社会风俗画的特点和“无可争辩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中期创作的艺术特色汪介之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907)的基本风格是犷悍泼辣、刚健明快,以力度与气势取胜。作家在这一时期所吟唱的高昂激越的旋律,给两个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坛所造成的冲击的确是巨大的。对此,不少评论者曾不吝笔墨作过大量精采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俄罗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在我国的接受曾出现过某种延宕,但是我国读书界一经直接阅读《日瓦戈医生》,便立即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作家以诗的语言对动荡的20世纪的叙说,对这一世纪中知识分子命运的出色艺术表现,使中国知识者读出了自己的精神传略;而帕斯捷尔纳克及其作品的份量和命运,也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反思自身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20世纪历史的变动,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在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摄取侧重和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五四时代对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吸纳,1930至50年代前期对苏联革命文学、日丹诺夫主义的移植,50年代中期对"解冻"文学的译介及其后对"修正主义文学"的批判,自80年代中期起对"回归文学"的引进,90年代以来对俄罗斯文学的补充接受,以及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当代文学的接纳.这一漫长的接受史程,既不断刷新着国人心目中俄罗斯文学的原有图像,也折射出接受者民族的历史传统、时代氛围、文化心理和现实需求,还透露出中外文学关系史的某些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5.
维·伊凡诺夫从研究“酒神崇拜”等希腊民间狂欢活动开始 ,探讨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认为希腊戏剧是一种体现着“合唱原则”的宗教活动 ,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同性”的理论 ,强调他所提倡的“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及整个现代艺术和文化均应以“共同性”为指归 ,并主张以此克服个人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6.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化史上由近代向现代转换的大时代,也是一个创作大繁荣的时代.这种转换与繁荣的原因和动力之一,在于俄罗斯本土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的撞击、磨合与融汇,其结果则是造成了那个时代人文科学和艺术各领域精神文化创造的密集型高涨.这一文化现象是两种异质文化发生碰撞之后产生新质文化的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7.
鲁迅最早接触高尔基的作品,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第一个十年中,鲁迅已在一些文章、书信中论及高尔基及其创作。一九二六年,在为收有高尔基作品的译文集《争自由的波浪》所写的“小引”中,鲁迅指出:“戈理基”等人的作品“在中国是很有好处的”,它们可以使国人“明白别人的自由是怎样挣来的前因”,并“推见将来”。一九二八年,在《奔流》一卷七期推出“列夫·托尔斯泰诞辰百年纪念专号”时,鲁迅又在“编  相似文献   
8.
一、对某种“前提”的怀疑在讨论“文学的传统与创新”的问题时,人们或许都自觉不自觉地确认这样一种观点:全部文学史,就是一种新的“主义”取代另一种过时的“主义”而占统治地位,然后它自身又被另一种更新的“主义”所取代这样一个无穷尽的过程;创新,也就是摈弃某种旧的“主义”,适应或创造  相似文献   
9.
汪介之 《金陵法律评论》2004,(4):114-119,138
俄国现代主义小说随着俄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白银时代,成果显著,甚至像高尔基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某些作品也具有现代主义因素.20世纪30至50年代初,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受到阻遏,但仍有一些作家写出了现代主义杰作.从60年代末期起,现代主义小说再度出现,同时后现代主义小说也接踵而来,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在上世纪晚期俄罗斯文学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尔基创作的分期问题,似乎早有定论,也没有人提出疑义。但纵观我国的高尔基研究史,却会发现各时期的评论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本文对主要的几种不同观点及其来源和科学性作了考察,初步梳理了我国评论界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演变过程,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高尔基,并深思一下过去的一些模糊认识究竟源出何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