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由于过去二十年的冷战,东南亚华族中的大部分人在政治上保持相对的中立。当地政府的反共政策以及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华侨中保持牢固的关系,也是东南亚地区一些华人采取骑墙态度的原因之一。那么,当前亚洲重建新的势力关系时,东南亚这些华人的态度将引起当地政府和中国的关心。亚洲社会科学者对于这些少数民族集团跟当地社会主要土著民族在政治社会同化中的新趋势,感到特别兴趣。  相似文献   

2.
引言尽管东南亚华人千差万别,但专门研究这一群体的学者还是倾向于把他们看成一个统一体,称他们为“华人”或“华侨”。在这些东南亚国家里,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这种倾向在大多数人中很明显,他们使用了“支那人”、“中华人”或“华侨”等名称。我们认为,这些名称只能应用于那些外侨、非混合血统者、以及那些起初并没有打算永久定居的人。我们认为,对这一群体采用什么术语和下什么定义对文化、社会、心理、特别是政策考虑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平 《东南亚》2011,(2):61-66
在东南亚,印度人是一个人口数量仅次于华人的第二大外来移民群体,遍及东南亚的每一个国家。东南亚的印度人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印度次大陆迁入东南亚的,在人种和语言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差异,因此,广义的印度人实际上包涵了众多的种族和民族。虽然如此,这些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不同种族和民族,都或多或少地经受过印度文化的熏陶,他们在来到东南亚之后有着某种程度的文化认同,东南亚各国的本地居民也都把他们视为一个大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为有关种族身份和种族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利的社会试点。人们发现,在该地区有很多不同的种族共存于称为“单一民族国家”的现代独立实体中。东南亚各国的人口状况各不相同。在新加坡的人口中,华人占了将近80%,而印度尼西亚则拥有300多个种族和几百种语言,其华人仅占人口总数的3%左右(500万人)。东南亚各东道国对少数民族和少数宗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提供了世纪之交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作者认为,20世纪后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会。在不同族群文化与不同族群关系的互动下,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将与各主体民族一起,在当地化、多元化的方向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4月份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发生的劳工抗议活动迅速升级成反对华人的骚乱。当局势平静下来时,有一个华人商人被打死,另有150家华人经营的商店以及汽车和房屋被毁。在菲律宾,1992年以来绑架分子劫持了100多名富裕的华族商人。现在华人儿童的家长不得不派武装保镖护送他们的子女去上学。 这些事件加上最近华人纷纷把资本投向中国,从而提出了一个关于整个东南亚的华人前途这一严肃的问题。华人融入东南亚并为当地所接受的情况如何?他们内心是否还  相似文献   

7.
刘稚 《东南亚》2005,(3):62-64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华侨华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渐成“显学”。然而纵览现有相关成果,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缺憾:这些成果大都是对汉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而对构成华侨华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虽有一些论文、报告和专著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仅限于某个民族或某一地区,鲜有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论著。而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研究员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正是一部在这一领域勇于探索、多有创见,具…  相似文献   

8.
中南半岛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半岛地区(简称中南半岛)的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的广大山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一般统称之为山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东南亚山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保持着刀耕火种、游耕游居、种植罂粟的生产方式,在政治上与所在国的主体民族也存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山地民族问题已成为这些国家主要的民族问题,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东南亚半岛地区各国的疆域基本上都由沿江、沿海平原和内地山脉组成。这些国家民族分布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比较先进的主体民族都居住在肥沃平坦的平原河谷地带,而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则主要…  相似文献   

9.
稿约     
正《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我刊竭诚欢迎惠赐大作,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0.
稿约     
《南洋问题研究》2013,(1):F0004-F0004
《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我刊竭诚欢迎惠赐大作,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1.
稿约     
《南洋问题研究》2013,(3):F0004-F0004
《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我刊竭诚欢迎惠赐大作,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2.
稿约     
正《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我刊竭诚欢迎惠赐大作,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3.
稿约     
<正>《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正值、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我刊竭诚欢迎惠赐大作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的关于东南亚华人社会文化的论著中,华人的宗教问题虽屡有提及,却总是处于从属(sub-set)的地位.事实上,"宗教是文化的中心要素"①.而且,"华人通过宗教来维持他们的特性"②.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深刻理解华人社会的特征、现状和走向,对于寻找华人文化渐入东南亚社会的最佳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稿约     
<正>《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我刊竭诚欢迎惠赐大作,并请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6.
《南洋问题研究》2022,(1):F0004-F0004
《南洋问题研究》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7.
《南洋问题研究》2023,(2):F0004-F0004
《南洋问题研究》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东南亚各主要国家在与中国联系时,几乎都无可避免地涉及到当地的华侨华人华族问题。换言之,东南亚华侨华人华族由于其特殊的历史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在国家关系中承担着既定的角色,哪怕这种角色在整个冷战期间是多么地被动,他们依然被特定的历史所规定,从而成为在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目前约有2000多万人,约占海外华人总数的70%。早在唐代,史籍就有华人移居东南亚的记载,但大规模的移居是在鸦片战争、特别是19世纪末以后。华人移居东南亚的潮流,到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才结束。 东南亚华人作为一个整体,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本世纪30至70年代,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最快最大的历史时期。在这半个世纪的  相似文献   

20.
稿约     
《南洋问题研究》2009,(2):F0004-F0004
《南洋问题研究》由教育部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