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伟 《外交评论》2007,51(1):46-55
近年来,围绕着国际结构如何解释国家行为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遭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批评,同时,现实主义阵营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国家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安全与财富的关系、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结构现实主义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宽泛的预测;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阐述了制度地位、实力地位与霸权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则概念化了实力地位和大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虽然关注的重点所有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都试图结合国内因素以增强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民主话语权关系到国家利益,民主话语权的构建受国家经济能力、民主政治程度、宣传能力和军事干预的影响。西方国家通过改造民主理论、"铺天盖地"式宣传和霸权式民主输出这"三部曲",在全球逐步确立起民主话语霸权。而构建中式民主话语权,必须要先批后立。首先揭示西式民主话语霸权的真实面目,既而要理论、实践和宣传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3.
波兰尼提出了"双向运动"的概念,他认为,国家政策摇摆于经济扩张收益与社会保护成本的制衡之间;资本扩张与秩序维护形成了体系层面的"双向运动",霸权国则扮演了"体系中的政府"这一角色。国际体系的"双向运动"的矛盾焦点,在于经济扩张的同时如何维护国际层面及国内层面的秩序。美国霸权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相当娴熟的策略与技巧,利用国际多边机制使其成本外部化且将收益内部化,但美国的霸权也未能彻底克服"双向运动"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存在着软肋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以“军事优先、普世民主、单极霸权”为基本内核的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布什外交中发挥着重要的谋篇布局作用。但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潮流中,单边主义遭遇多边合作、意识形态让位于国家利益、普世民主接受民族主义的挑战,使得新保守主义这一强调单边,追求自我的国际政治思潮在不断的实践中陷入困境,构成在指导实践时出现的理论悖论。  相似文献   

5.
争夺和维护霸权始终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本质。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共同特征是:建立和优化稳定的同盟、消灭或安抚对手、奉行实力原则、以民主和自由贯穿全过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表现形式不断演变,包括安全重心的转移、安全目标的多元化、安全战略内容的调整和方式的变化以及内外安全的兼顾等。  相似文献   

6.
美国霸权的形成除了依赖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外,还有其深远的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即霸道意识、天赋使命、实用主义。美国霸权以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民主和平论和新帝国主义论为理论支柱。从本质上讲,这些理论的背后,是美国美国要用一切手段把他们自认为是最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制推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要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失败国家”是美国在后冷战时代发明的一个词语,自出现后其内涵不断扩展“,失败国家”逐渐与恐怖主义、民主、人权等联系在一起。这个词语具有强烈的美国特征,它反映了美国与它所谓的“失败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展示了美国的霸权意识和打击“失败国家”的企图。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这个词语受到盟国的欢迎、第三世界国家的怀疑和失败当事国的抵制。世界各国对“失败国家”词语的不同态度,也是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和对事实的自我认知。通过对“失败国家”词语进行反本质主义的解构可以发现,这个词语并不完全是世界真实的反映,而是一个想象、偏见与半真实的混合物。当我们使用或者分析这个词语时,需要认清其表象背后的事实以及概念背后的本质,即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美国发明的一个霸权词汇,是美国为首的一些霸权国家为了合法地干涉、打击别国制造的借口。因此,人们始终不应忽略霸权或地区霸权主义者使用这个词语是为了实现自己隐秘目的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美国试图通过伊拉克战争和伊拉克重建来推行其国家战略,实现其国家利益。然而,在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先发制人”的反恐、反扩战略大受质疑,“民主移植”战略效果不佳,石油霸权战略阻力重重,单边主义战略不得人心,国际战略地位严重受损。伊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利益得之少,失之多。美国在当代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相对化。  相似文献   

9.
对国家行为和国家间关系进行解释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但国家利益不是一种自然的客观存在 ,它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的观念的建构。冷战后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对应观念建构 :意识形态对手身份、霸权国与潜在挑战国身份和相互依赖的认同 ,它们在竞争着两国对自己国家利益的定义 ,从而导致中美关系冷战后时期的三次大的危机和起伏 ,但两国最终没有走向根本对抗。这三种观念建构在新世纪仍然竞争着两国国家利益的定义 ,并规定着中美关系的基本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世界历史上 ,大国的对外扩张往往伴随着文化扩张 ,只有文化上的征服才会实现长治久安。自从 2 0世纪 4 0年代美国建立了它的霸权体系以来 ,除了使用“硬实力”维护和加强其霸权地位外 ,也更加重视“软实力”的运用 ,从而使美国霸权呈现出明显的文化霸权的特性。美国的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通过对外援助、利用文化交流和借助大众传媒等方式强行推行其价值观和民主、人权标准 ,以此来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 ,企图实现美国的一统天下。美国这种文化扩张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其特殊的民族文化传统、战后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对现代传媒的垄断以及美国本身雄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危机一缓和一发展是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运行的基本规律 ,中美之间综合国力对比悬殊及美国的称霸战略和冷战思维 ,是美国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麻烦、危机的根源 ,中美两国利益上共同点大于分歧点 ,决定了两国关系冲突而不对抗 ,危机而不破裂。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台海政策随着美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美国台海政策新变化,即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美台军事安全合作大幅提升,正进入新的高度,美国台海政策主要出于美霸权利益考量,美国通过曲解“一个中国”原则与维持台海所谓“现状”企图达到两岸长期的“不统”、“不独”与“不战”状态,以便美国长期操控两岸、从中渔利进而防范延缓中国的崛起。然而,随着两岸各自的变化,美国左右逢源、平衡两岸的台海政策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矛盾与巨大风险,并将因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难以为继、濒于破产。  相似文献   

13.
紧急状态是任何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因而行政紧急权力的动用在特定情况下也就同样不可避免。但是何为行政紧急权力,为什么要控制行政紧急权力以及如何控制行政紧急权力,这些关乎行政紧急权力有效运行的重大问题,伴随着紧急状态立法成为我国行政法学者热议的话题。学者们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基本属性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对行政紧急权力法律控制的必要性和控制路径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加强对行政紧急权力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法律控制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侦查权的性质定位,在我国学界存在行政权说、司法权说、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性质说。侦查权作为警察权的一部分,应该是一种行政权。侦查权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行政权,在行使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利益需要,即确保侦查效率与保障人权。科学、合理的侦查权配置,能够确保国家权力得以实现、公民权利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权能设置是著作权立法的核心内容。虽然各国所设置的著作权权能所舍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不完全相同,逻辑结构也存在差异,但随着知识产权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著作权立法不同的理论基础对著作权权能设置的影响逐渐弱化,著作权国际公约对各国著作权权能设置的制约力度加大,各国著作权权能设置已呈扩张态势。我国在修改《著作权法》时,应当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增设著作收回权的权能、启用作者身份权的立法名称、规范著作他项权的立法表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在行政强制执行的分配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混乱。要厘清行政强制执行权分配的模式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该权力的属性,即该权力到底是行政权还是司法权。应当注意的是,权力的性质与行使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确定行政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后,应当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行政强制执行权授予相关机关。在探索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强制执行的分配模式也就比较清晰了。  相似文献   

17.
公共部门主管当局与其工作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是否有效率 ,直接影响公共部门内部效率的高低 ,而处理好集权与机动权的分配关系则是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明确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权责的前提。而不同的公共部门存在着不同的权力分配关系 ,在不同的权力结构下 ,委托人与代理人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不少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所包含的群众范畴、群众观概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内涵有误解,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文本考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以澄清误解。马克思主义界定劳动阶级为群众,与西方群众概念、我国日常用语中的群众概念含义不同。群众观是对群众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人对群众的看法和观点不同。除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之外,还有多种群众观,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辩证、全面、科学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从历史整体上肯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肯定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从现实角度指出个体的群众也有先进、中间、落后的区别,把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汇聚成整体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需要现实的方法并受现实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无论司法权的原始属性是什么。也不管孟德斯鸠是如何看待它的,在现代民族国家权力建构下,司法权都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技术的,一个是政治的,尽管在不同的国家这两个属性的比重有所差异。司法能动也就是朝着这两个方向能动,否则只能是乱动,司法能动主义的界定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是传统的方式,一是完政史的视角。此外,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审查、司法之上等概念也有必要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20.
也论比例原则的法律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例原则是近年来行政法学中讨论热烈、备受关注的论题之一,其作用在于规制公权力行使的手段与方法,引导国家机关妥善、审慎地行使国家权力,调和公益与私益,它是控制公权力的一个标尺,是保障私权利的一个刻度。但对于其如何在法律中适用,能否被确立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和各地区仍有分歧。我国有其法律适用的本土资源,但比例原则没有被法制化,因此,探讨其法律适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