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110与司法联动调解纠纷工作机制,是一种能够把纠纷解决在始发阶段、解决在基层的有效办法。实施110与司法联动要体现“六个化”,即组织领导属地化、人员构成多元化、经费保障预算化、接警处警联动化、受理范围确定化、受理调处庭审化。在此基础上,公安、司法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未战先谋、周密部署,加强协作、齐心联动,分清职责、规范操作,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限于刑事法律和犯罪人的客观状况,刑事被害人的一系列权利尚不能够得到完全地保障和实现。陷入困境的刑事被害人往往易成为信访人,其信访的对象则是作出最终司法判决的人民法院。在信访的被害人已经不信任法院的情况下,仅通过法院并不能够解决被害人的信访问题。由此需要创新工作机制,联动司法。通过联动司法加强对刑事被害方的救助,加强对犯罪分子所判刑罚的说理,与检察机关一道解除被害方的疑惑,并适时引入第三方,对法院的审理程序进行调查,以尽可能地解决刑事被害人方的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社会治理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社会治理是党领导下的系统工程,有赖于人民法院的积极推动。理论层面,能动司法理论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实践层面,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司法转向”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传统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基础。司法建议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主要有保障个案诉讼的顺利进行和以案为鉴、通过个案查堵社会治理漏洞两方面。当前,通过司法建议创新社会治理主要存在文本、程序和效果三方面的困境。在文本层面,规范依据缺失,既有规范效力等级偏低;在程序层面,归口管理机制缺位;在效果层面,司法建议的刚性不足、反馈率低。如何改善司法建议在社会治理中“量少质低”的尴尬境地,更好地发挥司法建议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功能,需要从立法跟进、程序规范和协调联动三方面优化。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民调解联动解纷方式是"三调联动"事实上的传统渊源: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在古代表现为州县中的州县官调解;公安机关委托调解、法院委派委托调解与古代的"官批民调"相似;司法局(所)对人民调解协议的行政确认、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与古代官府确认民调协议、在诉讼中采纳民调意见等做法相似;国家机构与民间组织的各种联合调解与古代官民共同调解相似。"三调联动"诸多因素的古今相似反映出国家与民间调解联动解纷具有某种规律性,这一规律的根本机理在于社会和谐的共同追求、化解疑难纠纷中情理法的综合适用。  相似文献   

5.
民法庭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的重要渠道,其确立的司法权威对乡村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其他机关不可替代的公信作用。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宏观背景下,当前人民法庭的职能配置只是简单地将各项职能简单叠加,而构成的职能运作体系,无法彰显人民法庭在社会管理创新重心下移背景下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重要单元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难以担当人民法庭有效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基于此S省P县法院对当下人民法庭发展中的困局进行了深刻检思,以人民法庭职能转型为突破口,并通过不断实践,积极探索构建"案件快速处理、纠纷联动化解、宣传以案说法、服务全域覆盖"的人民法庭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提升了审判质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海  胡志英 《湖湘论坛》2011,24(2):116-120
"三调联动"机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建立"三调联动"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其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整合力量、整体联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如何发挥"三调联动"的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当前多发多样的社会矛盾纠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新形势下"三调联动"机制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三调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与缺失,提出了完善"三调联动"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7.
7月23日,托里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就县人民法院2014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法院负责人向调研组一行详细汇报了2014年上半年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管理创新等情况,并简要介绍了法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组结合调研情况提出几点建议,要依法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进一步提高司法效率;要加强与各部门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交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法院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继续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各项权力的规范运行,并通过推动信息公开、加强工作宣传等方式,增加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司法体制改革大潮中,吉林省检察机关在深入推进中央部署四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同时,坚持省院带头、以上率下、三级联动,扎实推进内设机构改革,与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司法责任、加强监督制约改革同步,形成了"四位一体"改革模式,打通了司法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检察院科级干部孟兰星去年从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从江县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模式为重点,在办案的:过程中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复议程序中,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治,是一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政府行政资源与社会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所)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在社区环境中进行针对性、人性化、开放式教育改造的手段与管理形式。当前,我国社区矫治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地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诸暨市公安机关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以劳动教养所外执行人员为矫治人员,以人性化公益活动为基点,以社会儿童福利院为平台,形成公安、司法、民政、乡镇等社会联动、多方参与、教育感化相济的社区矫治工作方法与机制,努力营建社会联动优势互补的社区矫治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做贡献,既是人民政协的内在要求与优势所在,又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人民政协应当找准工作的角色定位,当好科学发展的促进者、制度建设的推动者、民生幸福的守护者、社情民意的代言者,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促进科学发展、推进民...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政策是基于历史的承接、现实的反思和时代的发展这一动态过程,在和谐社会语境下提出的指导运用刑罚方法与犯罪作斗争的基本刑事政策。对这一政策所蕴涵的时代精神做正确解读,必须立足于其提出的现实政治根据,并据此厘清该政策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及"严打"政策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深刻领会其指导价值,正确把握其基本导向。对这一政策所蕴涵的时代精神的理性解读,不仅有助于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提高贯彻的自觉性和执行力,而且也有助于明确中国刑事法治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论犯罪低龄化与法律正义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法律与正义发生冲突时,应当以正义为先。当现实的正义在法律上得不到实现时,应当修改法律以适应人类正义的需求。本文立足于当前犯罪形势的发展,认为刑法应当与时俱进,以彰显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14.
“民间反扒联盟”是近几年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兴起的一种民间公益性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威慑和遏制城市中的各类扒窃犯罪活动,可以弘扬社会正气,彰显社会的正义力量,具有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但“民间反扒行为”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等各种规范加以规制和引导,“民间反扒联型”要有效地开展工作和永久地持续下去,需要加强各种职业风险的防范与保障。  相似文献   

15.
叶兴艺  傅育 《桂海论丛》2005,21(6):37-39
正义如果趋从于规则中的逻辑而不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法律就会渐渐地失去其可理解性和合法性.法律上的合法性只有建立于社会本质阐述的合理性基础上方为有效,于此我们才能对社会中的正义观念形式起到合法化的证明作用.实践指向的正义观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性、反思性、实践性,人们在法律发展的经验规律和人的目的反思中达到趋向法治的过程化理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起“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基本刑事政策由“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向“宽严相济”演进,随之具体刑事政策亦将由“严打”向“破小案”演进。考量法律的严肃性和执法的公正性,在刑事执法层面,警察机关应树立“破小案”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追求司法公正是在应然层面上法律所永恒追求的价值,而维护司法权威则是在实然上树立司法独立形象的必然。实际上.树立司法权威也是为司法正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两者却貌似水火不容,冲突极大。一些当事人、大众传媒往往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惜以冲击、诋毁司法机关为代价,致使一些司法机关名声恶播.甚至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因此.如何协调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程序正义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展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程序正义理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意欲借此提高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价值。但程序正义理论有其隐含的假设与适用上的局限,再加上刑事诉讼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以至于许多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并没有体现程序正义原则。为了提高程序正义理论的解释能力,需要补充其内在的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学术界对"重实体,轻程序"等错误做法给予了批评,但仅停留在重视程序的非工具性价值的问题上还远远不够,应当设计出实现程序正义的法制途径,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文章拟就国情,寻求程序正义实现的思想保障,探求程序正义实现的制度保障,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使程序正义以渐进式的、多元化的方式逐步影响我们的社会,最终成为中国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