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前一个时期经济学界对马克思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争议颇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仅就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马克思在他的经典著作中的确没有使用过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概念。但是,这决不是说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不是马克思贫困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认真地读一下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有关论述就可以知道,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内容,是贯穿于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论述之中的。马克思在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时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8页)在这里马克思对无产阶  相似文献   

2.
李云 《前线》1960,(17)
三、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一方面,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则形成大量相对过剩人口,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则越来越贫困,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普遍的规律。马克思写道:“在一极有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对极,那个把自己的生产物当作资本来生产的阶级,就有穷困,劳动折磨,奴隶制,无知,粗暴及精神颓废等等的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主张政治问题经济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坚持劳动优先于资本。与之相应,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于推进经济解放、政治解放、社会解放、思想解放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在21世纪,劳动与资本关系依然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社会关系。劳动与资本哪一个具有优先性,在不同社会制度中具有不同的制度设计、价值取向与实践后果。对这一制度设计、价值取向和实践后果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不难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关系中,资本明显具有优先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社会”,本质上乃是为了从整体上实现和维护资本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的劳资关系中,劳动必然具有优先性,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为了从整体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充分重视市场的力量、劳动者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坚决贯彻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最大多数的阶级路线实现农业合作化和农村人民公社化是农村经济战线上的大革命,充满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由于农村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不同,对革命的态度也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组织阶级队伍,解决依靠谁、团结  相似文献   

5.
黄英君  苗英振  蒋径舟 《探索》2011,(5):154-158
本文以社会资本投资为研究视角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基于贫困的二重性(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认为,物质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只能缓解物质贫困,人力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能够预防物质贫困和缓解精神贫困,预防和解决精神贫困需要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政策体系;并通过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的历史变迁来验证这一分析,发现: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资本投资缺失是未能有效解决精神贫困和实现预防贫困的主要原因;进而对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政府反贫困政策创新的路径,即建立社会资本投资主导的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理解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必须划清它与两极分化的原则界限。两级分化是一种形象语言,用以形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那就是社会财富往资产阶级手里集中,生活贫困往无产阶级身上集中,形成鲜明的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资产阶级的富有,另一个极端是无产阶级的贫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1,(3)
科技革命、自我调节和资本扩张 ,促成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但依然存在 ,而且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 ,表明其缓解的余地将达到极限。不管前面的路还有多长 ,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本章主要说明资本的不同形式和剩余价值在各个剥削集团之间的分割情况,以及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以及地租)所表现的资本主义关系。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理论分析,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历史性质,进而明确无产阶级是受整个资产阶级剥削的,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郭红婴 《新长征》2011,(2):60-61
三、共产党人在吉林的早期革命活动20世纪初期,吉林省以铁路工人为骨干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形成。此后,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外国资本的侵入及中外企业的增加,工人队伍逐渐扩大,工人阶级逐步成长起来。工人阶级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斗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关乎教育公平、社会平等,其充分就业对于摆脱贫困、解决贫困代际传递意义重大。文章明确了贫困生就业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结合贫困生就业资本情况,提出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运用低成本战略降低经济资本、提升人力资本;运用差异化战略提升心理资本;运用集中化战略提升个人社会资本,并进行资源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全球化的过程中,国家垄断继续存在和发展,但不能简单地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括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垄断与竞争并存;垄断与反垄断并存;国家垄断和私人垄断并存,同时向全球扩展,即资本的全球垄断;企业兼并、合并席卷全球;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转;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网络化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组织的全球协调功能大大加强;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等才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孙辉 《唯实》2002,1(11):11-1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成熟 ,名副其实的全球化才真正形成 ,资本主义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在股份公司资本占有结构、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非但没能随着这些新变化而得到解决 ,反而由于失去了内外制度的竞争压力而趋于激化。资本主义正孕育着更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资本的社会化和资本的全球化,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又促进着资本所有者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数量增长和力量联合,于是无产阶级实现从一国到多国再到全世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遇到了新的困难,作为资本全球化衍生物的文化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丝毫未放松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压力和攻势。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来自外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金磊  杨军燕 《求实》2002,1(12):18-21
马克思认为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 ,其源动力是资本的无限增殖和扩张的趋势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但其最终指向却是共产主义的 ;全球化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苦难 ,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制度下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这是导致反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0页)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有以下两种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涵义应该理解为无产阶级解放的“各种具体条件”。他们说,无产阶级进行解放斗争,直到实现彻底解放,是一个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长久过程,必须解决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各种具体条件,不仅需要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马恩思想中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文的观点是作者强加于马克思恩格斯的。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国有制的思想是一贯的,即始终认为,在经过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到股份公司占有和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后,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剥夺剥夺者,宴行无产阶级国家占有,在促使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整个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使劳动异化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大公司治理结构、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跨国公司与主权国家的权力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新变化非但没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且原本有所缓和的矛盾又因为资本主义失去了内外制度的竞争压力而趋于激化,使资本主义内部孕育着更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实现过程,对资本条件下贫困普遍化现象进行了伦理拷问及历史透析。伦理建构同历史演进的统一促使破解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之法真正形成,生产力的大力推进及生产关系的合理调节在发展中走向一致,这是社会贫困的伦理性和历史性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高度结合。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探究,将有力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任务的开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价值旨归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构成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的生产和以物化为表征的生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自反性,使劳动现代性取代资本现代性成为历史必然。劳动现代性重建的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摆脱资本的奴役,从异化劳动回归到自由劳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扮演着革命主体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才能取代资本主义成为现代性的主导力量。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遵循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和劳动现代性重建的阐释路径,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资本现代性的拯救方案,实现了对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动力、社会和品性的重塑,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