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拔寨期,基于对过去开发式扶贫的反思,"精准扶贫"提出重要的工作机制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实践上,这一机制存在着诸如扶贫资金有限、贫困户参与不足、帮扶政策失时、帮扶工作队驻村不够等等多方面的困境,其核心问题是理念不清,即在扶贫开发实践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扶贫开发实效的、具有偏颇性的、需要厘清的理念问题,只有摆脱这些认识误区,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2.
2015年前后,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成为国家重点推行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由于普惠金融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农户及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又把金融扶贫作为创新手段,因此二者之间存在天然契合性,但是整合并发挥二者扶贫的政策合力也非易事。利用普惠金融信贷的资金优势,参与精准扶贫中的产业扶贫等项目,能有效实现精准扶贫对象、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地区经济等四者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实践中,精准扶贫的"应然图景"与"实然现状"存在着巨大偏差。精准扶贫工作面临政府行政一元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欠缺、政策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从精准扶贫治理的理念、机制与路径三维向度,重点阐释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精准扶贫要坚持共建、共治与共享的治理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机制,从而满足贫困群体更高层次需求,完善扶贫法律体系,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培养职业扶贫队伍,推动精准扶贫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变迁、检视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扶贫攻坚决战阶段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的要求。从法制变迁视角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所取得成效与存在缺失,是推进其完善与创新的重要进路。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大致经历了产生与形成、全面发展与勃兴、现代性转型与优化三个阶段。其取得了许多现代性成效,也存在与农村金融扶贫现代性发展不适应的缺陷。为优化农村金融助推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功能与推进农村金融法治发展,应从创新规制理念、优化立法保障体系和构建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权利倾斜配置制度、扶贫激励与约束制度、风险控制制度及扶贫实施保障制度等方面,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中公众权益的保护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9,(1):39-45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与大量扶贫资源的实际运用,相当数量的贫困群体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其健康权、参与权等基本权益也得到相应的保护与保障。从此意义上看,精准扶贫政策的核心议题之一就在于保护贫困群体的基本公众权益,并从中彰显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公众权益问题容易被忽视并产生外溢效应,从而导致权利与义务的失衡、收入被过度关注、公众权益保护的不平等以及政策的前瞻性与战略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化解这些难题需构建一种机制性的保护屏障,具体表现为挖掘中间性组织所具有的赋权和授权功能、以"可行能力"为视角和方法的标准转移以及畅通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实现精准扶贫政策系统中不同子系统政策间的衔接与整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扶贫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具有关键性作用。当前我国政府扶贫信息化总体上属于互联互通型的信息化模式,存在着实践应用价值的局限性。可构建精准嵌入型的政府扶贫信息化新模式,以实现扶贫信息化在精准、广度、效度、技术支持及运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系统创新。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能够深入契合当前精准扶贫战略,有效应对扶贫中的新问题,推进未来政府扶贫的深入发展。从现状来看,我国扶贫信息化建设因特定原因,尚存在扶贫信息功能发挥、扶贫主体信息互嵌以及扶贫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破解。为此,可通过确立新型贫困治理信息化理念、以信息精准嵌入优化扶贫信息功能,以及完善政府扶贫信息化的制度保障等途径,建构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新模式,促进贫困治理精准化。  相似文献   

7.
周良发 《理论导刊》2020,(8):121-126
宣传思想工作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形势有序推进。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对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区块链助力宣传思想主体构成的"多元协同"、受众识别的"精准识别"、内容供给的"均衡配置"、话语表达的"共识话语",推动着宣传思想工作结构变革与流程再造;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赋能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也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偏离、技术赋能失去制约、思想共识凝聚被遮蔽等风险和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成效,应着力发挥宣传思想部门价值引领功能、奠定坚实的区块链技术基础、制定区块链相关的政策法规、基于技术普及增强应用能力以及筑牢区块链运行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8.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三五"精准脱贫的新形势下,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有效结合是解决精准扶贫工作实践问题的关键,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分析了政府主导下精准扶贫的绩效困境,强调精准扶贫绩效提升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从发挥好政府政策设计与执行监督功能、建立扶贫动态管理机制、增强扶贫绩效内生动力、构建扶贫绩效监督考核长效体系、激发扶贫绩效活力等方面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建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精准扶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11)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背景下,通过剖析教育精准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意义,以及对当前中国教育扶贫的现有模式进行反思,不难发现,我国脱贫工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精准扶贫方式粗放、分散,导致目标不准、效果不佳以及过度依赖政府扶持、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足等。据此,本文提出了教育精准扶贫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扶贫是破解贫困问题的根本手段,在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历经以"面"为主的"普惠式"扶贫、"面线"结合的"多维式"扶贫、"线点"结合的"专项式"扶贫、以"点"为主的"精准式"扶贫四个阶段。扶贫方略由全国"面"上带动、区域的"面线、线点"协同推进,向以"点"为主的精准扶贫转变,并在扶贫理念、扶贫方略、扶贫方式等方面彰显了教育扶贫政策的成就,反映了教育扶贫政策的价值追求,是党和人民在教育扶贫方面的智慧结晶。新时期的教育扶贫政策要深度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理念,完善教育扶贫动态监测体系,搭建多维度立体式教育扶贫体系,提升解决新时代教育问题能力的精准性、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理念提出后,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其具体落实。目前形成的扶贫网络主要可以概括为"政府单一主导式"扶贫网络,存在专业性欠缺、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社会工作+精准扶贫"模式下,社会工作通过为精准扶贫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促使各参与主体扶贫意识的改变,能够完善扶贫网络,优化扶贫效果,助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理念。作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指导战略,其基本思想可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以及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给奋斗在扶贫开发一线的基层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创新能力等带来了新的挑战。2015年,在总结各地方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中央农村  相似文献   

13.
王博  魏晓 《理论探讨》2020,(4):114-119
区块链自身所具有的公开性和隐私性、不可篡改性和不可逆转性以及去中心化和自治性等双重属性,使其对实体经济发展而言既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是不可小觑的全新挑战。一方面,区块链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交易成本,提高实体经济的协作效率,改善实体经济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区块链会导致政府有效监管难度增加,使实体企业犯错的成本提高,传统的中心化治理模式失效。所以,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虽然可以在产品溯源、智能经济、信息共享和物联网等领域实现有效契合,但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仍然面临技术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标准化因素等方面的制约。要真正推动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人才培育等三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球正在掀起区块链创新热潮,我国立足国情,提出"区块链强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建设区块链创新生态系统,这对营造良好的区块链创新环境、打造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区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秉承"创新引领、重点先行,系统布局、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内外并重、共创共享"的基本原则,对区块链创新生态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从创新驱动、环境保障、机制优化、人才为本、文化自信等路径出发,实现区块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提高我国区块链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治理研究:技术、机制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9,(2):80-85
新技术引发新业态并进而提出新的治理需求,是伴随区块链技术发展及产业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议题,但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区块链本身的复杂性对决策者提出挑战。"记录""交易""组织"构成了分析区块链技术原理的基本框架,而针对个体行为的相关激励、约束条件的设置则成为区块链机制设计的核心。基于对区块链技术原理和机制设计的理解,从代码层、机制层、行为层等三个层面形成区块链治理的公共政策框架,既为未来的制度创新提供分析视角,也对具体的政策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2)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农村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问题成为一大阻力,"精神脱贫"成为摆脱物质脱贫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文化教育载体匮乏、农村社会管理薄弱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等影响,使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普遍落后,成为推进农村精准扶贫的掣肘。因此,不断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载体、传媒载体、管理载体和制度载体,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对于消除落后思想观念促进价值认同,推进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和地方的区块链政策文本为基础,建立"认知-制度"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分析区块链政策的内容,发现区块链技术在核心概念、底层技术、生态基础等基础发展方面存在共同的政策趋势,在应用支持、应用范围、应用方法、应用监管等应用发展方面具有共同的政策特点。但是,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受重视程度、应用领域、目标、着力点等方面有着区域特色与地区差异。今后,区块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既要凸显出中央政府的权威性、统一性,及时将地方的有益发展经验总结上升为国家制度加以推广,也要鼓励地方政府探索特色发展,鼓励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介入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以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存在精准扶贫团队专业能力欠缺、民族地区贫困群众主体性不足、贫困对象缺乏精确认定等问题。与其相比社会工作在资源链接、助人方法、助人理念等方面有自身专业优势。在精准扶贫的具体介入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多元化的介入策略,将项目运作与培育社会组织相结合;将扶贫、扶智、扶志三者相结合;将外展服务与社会服务整合相结合,共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对民族地区扶贫的介入中应注意文化敏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7,(12)
<正>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但成败系于基层治理水平。由此可见,贫困地区的基层治理水平将决定我们能否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而基层的治理能否在法治的轨道下进行更是决定了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一、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扶贫识别机制不精准。我国传统的扶贫工作机制存在诸多问题,诸如贫困群众详情不够明确,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一方面,在贫困户识别中存在着贫困状况评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7,(1):40-46
在脱贫攻坚战的实施进程中,精准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基于中央纪委对第一批重点督办的九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呈现出涉及环节广且形式多样化、腐败案件关联性强且涉案金额大、腐败群体基层化且社会影响恶劣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精准扶贫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即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环节存在漏洞、扶贫监管督查机制不健全、社会转轨条件下"权力寻租"、扶贫领域工作干部存在侥幸心理等进行分析,笔者指出完善精准扶贫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规范精准扶贫资金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精准扶贫纵横向结合的问责考评制度,强化精准扶贫工作违纪违法的预警教育机制,建构精准扶贫畅通便捷的群众举报渠道,夯实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构精准扶贫领域的腐败预防机制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