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浦任 《瞭望》2001,(12)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总数约 1176万。目前这些人群“吃饭难”的问题基本解决,“就医难”的问题突显出来。全国政协委员陈灏珠认为,政府应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服务予以充分关注。   第一,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医疗救助的力度。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属于医疗社会保障最下面的一个层次,如果上面的医疗保险漏洞太多,矛盾、困难都靠医疗救助来解决,肯定会影响对需要医疗救助人群的服务。应把出台的新的医疗保险政策作为宣传医疗保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一次契机,并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落实企业尤…  相似文献   

2.
2013年起湖南省相继在郴州市、湘西自治州、常德市及永州市开展了大病医疗保险试点。从保障范围、统筹层次、运行模型、筹资标准、补偿水平等方面深入比较、分析和探讨湖南四地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发现湖南四地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水平、缓解了"看病贵"问题,但湖南四地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保证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进一步明确大病保险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定位、完善筹资机制、建立抑制过度医疗机制以及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农村落实得并不理想。除已基本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均呈现出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等特点,贫困地区尤为突出。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三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消除贫困方面的功能,使贫困人口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从而持续稳定地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新疆城市大病保险的试点现状,当前新疆各试点城市大病医疗保险筹资完全依赖于财政投入筹资水平较低,救助范围小,救助程序复杂,对此提出政府应加大筹资力度,调整救助方案,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新疆城市大病医疗保险宣传力度,加强对大病保险人力投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调整医疗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4)
大病保险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减轻中国大病患者医疗负担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对大病保险的公共物品属性进行界定,并且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大病保险供给体系中引入商业保险的必要性,进一步以美国、德国、英国三个典型国家为例,对发达国家的三种基本医疗保险模式及其商业参与方式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为我国发展大病保险体系中的商业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下:明确大病保险领域各主体的角色分工;加强对商业保险机构的管控;建立基础医疗保险数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罕见病患者是弱势中的极弱势者,只有依靠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他们的基本生存权益才得以确保。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的基本理据是:基本医疗保障是罕见病患者与其他公民平等享有的基本人权,罕见病患者与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应享有平等的医疗保障权,罕见病患者享有受到倾斜性医疗保障的权利。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面临的困境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极难涵盖罕见病药品,商业医疗保险将罕见病患者拒之门外,社会救助难担其责,罕见病药物保障的立法缺失,社会保障的帮助作用甚微。构建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制度,应构建较为完善的罕见病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制定罕见病药品法,促进罕见病药品的研发与引进。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全称为医疗保险以及补充性的医疗保险。实际上,美国并不存在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公共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以及补充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仅限于高龄者、残疾者等一部分人的医疗服务制度。其中,医疗保险适用于65岁以上的高龄者,以及具有一定资格的铁路退职人员,除此之外,不到65岁的残疾者在附加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享受此保险。凡适用于医疗保险的人员,均可以享受面向医院患者的医疗服务、出院后的疗养服务、以及出院后的家庭服务等。不过,在不同情况下,自己必须负  相似文献   

8.
纵观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之路,不同医疗保障模式在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构建过程中各具特色。国外三种典型医疗保障模式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和经验,对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城乡医保制度整合;要进一步明确与强化政府责任;探索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与公共卫生制度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制度,并实现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9.
于滨  郭庆 《瞭望》2003,(48)
目前,“我国贫困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启动。其中,“农村医疗救助”率先出笼,政府将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基本成型,政府酝酿从城市中最困难的人员探索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近些年在覆盖范围、保障水平和基金结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基本医疗保险的共用资源属性、参保人与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容易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所以医疗成本控制势在必行。然而目前"保大病"的政策导向、高起付线与低封顶线的设定以及总额预付费制度等相关控制医疗成本的措施却加重了参保人的医疗负担。因此,为了达到既要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又要控制成本的目的,必须放宽对参保人的限制性规定,实施"多不退,少补"的总额预付,推行基层全科医生制度,建立鼓励医生节约医疗开支的奖金制度,构建公开、统一、全方位的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立节约医疗资源承诺制并配套社会监督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是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农合的成果,推动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目前新农合与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基本统一、社会救助实现了城乡居民一体化、公共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已形成比较科学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等,为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提供了可行性。但是,新农合向社会医疗保险发展还存在着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相对滞后、地(市)级统筹难度大、农民的出资水平难以提高等难点。为此,要继续为新农合添加更多的社会医疗保险的构成要素,加快农民工医疗保障城市化进程,加强法制建设,进行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增加。然而,经济因素制约了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向需求的转化,阻碍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 H 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目标,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必须为老年人尤其是收入低且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大量农村老年人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制度面临筹资来源少、技术难度高、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制约因素,需要采取“低水平、广覆盖、采用多种模式、利用各方力量、加强配套设施”的发展策略。通过建立农村老年医疗救助、合作医疗、“时间储蓄”等多种制度,提供完善的医疗供方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从旧农合制度到新农合制度的变迁,农村私人诊所"突现"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在新农合制度背景下,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发现农村私人诊所在现实中面临着医疗服务困境、公立垄断困境、监督管理困境和未来发展困境。笔者认为农村私人诊所应该从加强规范和适当扶持、鼓励实行多元化办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这三个方面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合作医疗制度已出现衰退,借鉴日本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重新构建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势在必行。我国应建立城乡有别的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基金的筹集应加大政府的支持比例,并可因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农村医疗保障的运作模式应以地方政府部门为主导,农民自我管理相结合。同时,应将参加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农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障存在着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高校医疗保险封闭运行、商业医疗保险理赔手续繁琐、学生保险意识不足和学生身份歧视等问题,不能有效地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医疗需求。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应顺应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趋势,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有效地衔接,而不能被排除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估计,2020年将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偏远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成为家庭主要形式,养老更是面临着经费不足、精神关怀不够、医疗没有保障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保障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一要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承担起基本养老责任,同时,鼓励农民个人积极参保;二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农合”,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三要多次层发展农村养老机构和设施,高标准建立养老院,同时,大力提倡和发展社区养老。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于1998年底作出《关于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的决定》以来,短短两年间,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正在全面组织实施。医保改革政策全面出台三成城市稳步启动 为了解决过去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存在的医药费增长过快、相当部分职工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等弊端,从制度上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机制,国务院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列入本届政府的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之一,1998年底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华 《团结》2008,(1):23-26
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其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与只是针对部分困难户、五保户以及受灾群众的传统救助相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到了“兜底”的作用。这一制度有了明确的保障线标准,避免了过去有钱多救助、无钱少救助的随意性,扩大了保障对象的覆盖面,提高了保障标准,及时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存在多重困境,为此,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医疗保险金的筹集、监管、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医疗服务的管理等相关内容,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权益,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者角色,然而贫困者所面临的生计风险需要传统社会政策在扶贫框架中的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以嵌入性要素来理解我国农村社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这方面,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在反贫困战略中提供了可让我们选择的嵌入性要素.它们是: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本、反社会排斥的劳动力政策、农村生计的保护与发展、健康与医疗政策的整合以及资产为本的个人账户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