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我国首例采纳电子邮件为证据的案例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时代,电子邮件作为最经济最便利的信息传送手段,在公共事务商务贸易活动,乃至私人交往中被广泛应用。2000年,上海浦东新区法院的一份判决,开电子邮件为证据的先河。本文结合该案从电子邮件的证据资格、证据属性、证据力等方面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案件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应由侦查人员进行;根据案情不同,电子证据可按简单流程和复杂流程进行收集;可采取保全公证、技术鉴定及其他方法确保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手机短信可采取拍照、记录的方法固定;对于电子邮件除直接向电子邮件收件人和发件人收集电子邮件证据外,还可以从ISP的邮件服务器调取收集相关邮件信息.  相似文献   

3.
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它不仅能够用于传送文件、个人通信、利用"匿名FTP"访问远程信息资源等,还可以被用来传输商务往来文件,进行E-mail论坛讨论。由于电子邮件的内容反映了案件当事人的行为,留下了行为人制作、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相关信息,所以,电子邮件的内容对于证明某些待证事实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在介绍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电子邮件证据在诉讼中的保全原则和方法,以及在诉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电脑网络通讯已经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现代化通讯手段被大量运用于市场交易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这些现代化通讯手段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而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电子邮件(E-mail)在给人们带来快捷效率的同时,也暴露了其本身的一些弱点.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书面形式可以体现为电子邮件(第11条)及一系列实际案件的发生,一个新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电子邮件是否可以作为定案证据?其证据地位和证据效力如何认定?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5.
电子邮件作为一种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对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在安全等方面的不足。人们使用网络发送电子邮件,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同时,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也开始运用电子邮件进行犯罪活动。随着电子邮件技术的日益完善,电子邮件逐步成为公安执法工作人员获取犯罪线索、搜集犯罪证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作为一种记录侦查询问过程、固定言词证据、保证程序合法的材料和方式,日益凸显着它的证据价值.然而,其证据属性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明确.但是,新《刑事诉讼法》认定证据的标准已经更具开放性.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证据价值不仅具有司法实践的基础,更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等基本属性,其证据地位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进一步立法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日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中 ,首次将电子邮件打印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此种操作 ,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该案的案情及争议的核心问题所引申出的证据法上的命题为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 ,电子邮件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此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从另一起真实案例中抽象出“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同时适用”的讨论模型。本刊特发表该院法官的二组讨论文章 ,以期待学术界能够举一反三 ,推动我国法官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日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中 ,首次将电子邮件打印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此种操作 ,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该案的案情及争议的核心问题所引申出的证据法上的命题为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 ,电子邮件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此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从另一起真实案例中抽象出“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同时适用”的讨论模型。本刊特发表该院法官的二组讨论文章 ,以期待学术界能够举一反三 ,推动我国法官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日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的案件中 ,首次将电子邮件打印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此种操作 ,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该案的案情及争议的核心问题所引申出的证据法上的命题为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框架下 ,电子邮件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此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从另一起真实案例中抽象出“违约金与损害赔偿是否可以同时适用”的讨论模型。本刊特发表该院法官的二组讨论文章 ,以期待学术界能够举一反三 ,推动我国法官理论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领域最有争议的证据规则之一,它体现了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两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如何细致、清晰地考察西方国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经验,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是当前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介绍国外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适用情况及我国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状况的基础上,时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电子数据证据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电子数据的无痕性、易变性、开放性使电子证据极具脆弱性,但根据我国的诉讼模式、证据制度、证据规则、司法实践,以及国际立法的现状、趋势和电子商务等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可以推断出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的三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审查判断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于传统七种证据之处,把它归于视听资料只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合同在虚拟空间进行,借助电子技术的支持,超越了时空、国界.它与传统合同有区别,在管辖权、证据收集、法律适用和裁决执行等问题上都有别于传统合同.  相似文献   

13.
一、图像证据及其真实关联性 证据--这里主要指广义的而不仅仅指法学意义上的证据--是证明事实存在的中介而非事实本身.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符号.证据符号面对的事实是过去式的、不在场的,因此需要借助于证据符号将过去的、不在场的事实进行复原.当然这种复原是一种符号性的仿真或推导,而非事实本身的重现.可以充当证据的符号媒介几乎是无限的,但最基本的有三种:语言证据、文字证据和类象证据.  相似文献   

14.
证据是一切诉讼活动的基础,作为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准则的证据规则在诉讼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国家,证据法理论研究及立法工作均相当发达.英美法系以证据法典或单行证据法规的形式,对证据能力及证明力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大陆法系各国也在诉讼法有关证据的章节及部分实体法中规定了一些有关证据取舍的规则.尽管两大法系证据法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在立法思路、技术及若干具体规则上均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反映了证据立法的通行原则和技术.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存在内容简略、未成体系等缺陷,可借鉴国外证据立法的经验,制定统一的证据法典,对证据采信的一般规则、取证、质证及证明力等方面的规则进行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于2001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未经许可的录音、录像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是最引人关注的一条规定.它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重新设置非法证据判断标准的一项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但在实际适用中,要求当事人在收集视听证据时,一定要保证证据的合法有效性.同时要求法院对"未经许可"证据的采信要慎之又慎,严格控制、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确立的瑕疵证据理论是证据法学界的大事件,对我国刑事证据法理论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瑕疵证据”的地位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其“补正或合理解释”的治愈规则也备受争议.就实质而言,所谓瑕疵证据应是一种证据取得禁止规则,它规范着相关国家机关的行为,其与非法证据产生重大分野,取证行为瑕疵的出现并不当然导致证据的排除,瑕疵证据可以通过相关治愈规则恢复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辨析——兼与李莉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据能力与证据的合法性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它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为诉讼证据的条件 ,是一个从质上反映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的范畴。因此 ,只有同时具备了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事实材料 ,才具有证据资格。证明力是指证据事实对案件事实的作用及作用程度 ,它的涵义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 ,它反映某项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系 ;第二 ,它反映了某项证据对待证事实产生证明作用的效果。证明力是从量上反映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的。证据资格与证明力共同作用 ,才能完整地反映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对抗制庭审模式,基本上承认了检察机关的证据展示,这对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阅卷难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法律对辩护方应向控方展示的证据未作任何规定,这与世界各国刑事证据展示的双向性原则极不相符.建议设立我国刑事辩方证据展示制度,从辩方证据展示的范围、时间和地点、程序及辩方不展示相关证据的后果等方面加以规定,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主要以电脑为发送、接收平台,网络作为传输载体的新生通信手段,它同时具有快捷性(以电子网络瞬间传递)、可视性、可搭载性(以附件形式传送声音、图象……)、易备份性(可以打印存档)的特点,这是传统的电话、电报、传真、书信所不能比拟的.正是这些特点,电子邮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当今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电子证据取证的滞后及其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证据在案件中发挥重要的证明作用,但在电子证据的取证中,存在着立法滞后,检验机构不完善,缺少高素质的取证人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取证技术和取证流程标准等问题,削弱了电子证据的证明力,阻碍了电子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应针对电子证据取证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取证机构、人员、技术、流程等方面探讨规范电子证据取证的方法,为电子证据取证的标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