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挣脱出来的现代性,本质上就是消解"神圣形象"的"上帝的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哲学通过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现代性之"主体性的自由"在观念上得以确立。但现代性在消解"神圣形象"的同时,又确立了"非神圣形象",人刚摆脱"神圣形象"的统治,又陷入了"非神圣形象"的统治,现代性还只是"半截子"的现代性,它仍未完成。而真正使人摆脱"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的双重异化和统治,最终获得自由个性彻底解放,正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的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阈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人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指明了实践批判的方向,并为人们探索新型现代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正是这种独特的视域和维度使马克思不可超越,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习、研究《资本论》的热潮充分说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没有过时,依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李鑫 《学理论》2014,(6):133-135
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游荡着一个叙写都市和女性的作家群——新感觉派。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感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率先开启了中国小说具有的现代性的一面。他们通过建构女性形象诉说着自己眼中的都市图景,女体的描述成为他们笔下独有的典型特征。都市的图景永远与女性纠结缠绕在一起,通过女性的书写完成了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6)
在鲍曼看来纳粹大屠杀是现代性发展的产物,种族主义并非大屠杀的肇因,科层制与园艺文化的管理体制、受害者的"理性选择"与社会生产中的道德盲视则是大屠杀发生的直接原因,这些原因背后都有着现代性的影子。现代性的思想实质是理性,理性战胜道德成为主导思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鲍曼对于理性、道德的解读与韦伯、涂尔干等学者具有一定的冲突性,审视这种冲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思考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俐  李家富 《学理论》2013,(17):213-214
曹禺在创作初期塑造了诸如蘩漪、陈白露等散发着现代气息、充满生命激情的叛逆女性形象,但自《北京人》中温柔善良、美丽贤惠的愫芳开始,曹禺笔下的女性又开始回归传统和古典。两类极端的女性形象承载了作者不同阶段的生命体验和与之不可分割的审美艺术标准,彰显了作者创作"蜕变"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6.
伯林虽是现代性语境中的思想家,是自由主义(也是现代性)的代言人,但其价值多元论却具有后现代性意韵.从后现代政治学视角来解读伯林的价值多元论,这种多元论思维在政治学研究中实际上开启了一种反基础主义的政治理论叙事方式.他对普遍人性论和一元论理性主义的批判,与后现代政治学对政治学的现代性基础的消解是一致的,在理论旨趣上与2泄纪60年代以来出现的"多元"、"差异"、"冲突"等后现代理论范式是相契合的,其多元的政治思考方式与后现代政治学的差异政治观又具有相同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公共事务,出现了公共权力以后,就有了一个公共权威“公共形象”的问题,但只是到了“现代性”的背景下,这种“公共形象”才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理性内容。传媒网络构建了新社会形态,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强大的传媒系统(包括技术、话语、意识、方式等),一方面,主导着政府的政治与行政过程;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影响甚至干预着现代领袖群体的行为方式。公共形象的“抽象”意义、“人格”意义、“伦理”意义,表现为形象所包蕴的伦理性和评价性。领导者公共形象如果被视为非正义的话,那么必然危及政治合法性,撼动统治和领导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城市形象在于它有与政治、经济融为一体的文化软实力。巴黎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就是古典主义美学观。这使得巴黎在17世纪之后的每个时代都充满了“时尚”、“新潮”的现代性。并因领导着世界的文化潮流而具有世界性,使法国的政治、经济在世界上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探讨古典主义如何成为巴黎城市文化形象中永远的“现代活力”,对拥有着大量传统文化资源的中国,建设“现代”“世界”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夏宏 《学理论》2009,(5):189-190
爱说爱笑、天真烂漫的史湘云,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史湘云天性开朗、豪情天真烂漫:待人率真赤诚、胸怀襟怀坦白:她超逸的才情和诗思的敏捷。颇有文气称得上才女:湘云的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悲剧十分独特。正是这种稚嫩纯真使她显得空灵透脱、胸无纤尘。使作者曹雪芹笔下塑造的史湘云形像更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中,吉登斯的理论很有特色。他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对现代性的内涵及诸多后果从制度上作出了分析。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为依据,对其现代性理论作出解读。包括:现代性的含义及断裂特征、反思性、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及其全球化的维度、现代性的后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关于现代性的断裂性特征的一些启示和思考,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集中对我国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就是指现代社会的本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在西方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安排和理性化的文化精神。在当今时代,现代性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战争与和平》(武汉出版社出版),是李尔重笔下的长篇巨著。全书约300多万字,完整地、系统地、形象地描写了抗日战争的始末,艺术地再现了从松沪抗战、热河失守、长城之战、城下之盟的塘沽协定、抗日同盟军、东北义勇军、屈辱的何梅协定等重大历史事件。书中所展示的战争画面和深沉的历史内涵,以及书中所成功塑造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使这部书洋溢着火一样炽烈的情感。作者写的是真人真事,或叙述、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有张有弛,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对形象的"过度"关注带来的从人到物的"过度包装"问题已成为一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困扰的新的异化力量。剖析这种困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发现,在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现代性全方位渗透的过程中,工具理性的膨胀甚至使工具本身成为目标,从而导致了价值理性的边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无论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从社会进步的意义上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发轫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现代性指引人类创造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将现代化建设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追求现代性成长,表明现代性仍是人类未完成的谋划.现代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势,为当前社会发展指引着方向.然而,社会现代性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警示我们不可盲目地对待现代性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批判应是必然的思维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成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胡满英 《学理论》2009,(30):77-78
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启蒙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哲学奠基,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和中心话题就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对人的自由、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成为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开创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经济学话语.资本逻辑是现代性的生成基础,这是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认定.资本逻辑既推动了现代性的演变和发展,又使现代性陷入了二律背反式的悖论之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于,只有正确处理好中国资本市场,转变社会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中国摆脱现代性的困境,迈向一条更合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9)
赛珍珠常常以中西方双重文化视角审视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女性命运。然而从身体空间政治学角度看,她笔下的中国女性是困在"形式上"的中国女性。为了尊重所要表达的作品主题,她无意识地将西方女性或是西方女性主义者的平等自由的一些观念赋予中国女性。所以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是理想中的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呆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武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带有很强的文化意味。韦伯是研究文化现代性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借助工具理性来阐释文化现代性的核心内容。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文化现代性蕴含了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三大文化特征。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了现代性文化诉求的意味。现代性遭遇了后现代的质疑与批判,这是因为现代性本身固有的矛盾和张力:工具理性与自由、一元化逻辑与多元化文化诉求。其中,现代性文化的传统性悖论是现代性文化固有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