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11月9日,香港著名作家、《明报》创办人查良镛(金庸)先生偕夫人林乐恰、儿子查传倜来到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故乡浙江嘉兴市访问。在四天时间里,他们游览南、北湖,观赏钱塘江潮,投资办企业,忙个不停,获得了乡亲们的赞誉。东山再起金庸先生于1993年3月退休。他辞去《明报》董事局主席,将艰辛经营32年的《明报》出售给于品海为首的智才集团。尔后,他却依依不舍这心爱的“江山”,准备东山再起。去年72岁的金庸老当益壮,一次在杭州香格里拉酒店对记者说:“人生总是无常的,生命也不知道哪一天结束,任何事情是没有永远的。”金庸先…  相似文献   

2.
杨早 《协商论坛》2016,(4):50-51
阿里欲收购《明报》的传闻大概是2015年底传媒圈最热话题,网友调侃马云是因为爱看金庸小说才萌生此意.在内地读者印象中,提起《明报》首先想到金庸,《明报》为金庸一手创办,他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名作都是在《明报》连载发表,成就了《明报》巨大的发行量,内地读者也多是因为武侠小说才知道《明报》这张报纸.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看电视,里边又在讨论香港电影是否已死?有人考证,这一非新话题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明报月刊》。之后的1997,香港终于回归祖国,这里踌躇满志或观望其成的电影人怀着各自的“想法”与“想象”准备新的航程,  相似文献   

4.
孙天明 《创造》2008,(12):54-54
在中国作家里,金庸拥有最多的读者。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庸小说。然而,金庸的伟大不只是因为他是平民文学的大师。也不只是因为他是香港《明报》的创办人,更关键在于,当古典中国的“庙堂”背弃了“历史正义”时。金庸通过他的小说创造了一个“江湖”,在那里。“侠”的精神就是“不服从的精神”,这既是寻找“历史正义”的一个通道,也是迈向公民社会的一个精神接榫。  相似文献   

5.
在香港,最为文化界、知识界推重的两大报刊,一是《明报》,一是《信报》。《明报》的创办者为著名的金大侠——查良镛,而《信报》的创办者则不太为国内读者所知,他就是曾经追随过查良镛、后又自立门户创办《信报》的林山木。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再评李泽厚先生的民主观陈良谋最近看到香港出版的《明报》1993年10月号上登载的李泽厚先生题为《北京行》的文章,文中对《真理的追求》(1993年第5期)对李先生的批评作了答复。这个答复我看比较重要,现摘录介绍如下:“我在北京时,看...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演出引起纷争方华以创作和演出了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而闻名全国的河南省豫剧三团,去年10月悄悄把《金瓶梅》搬上了戏剧舞台。一时间,在河南戏剧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不知为什么,河南新闻却对于这一争论几乎毫无报道,而香港《明报》及台湾《联合报》等1...  相似文献   

8.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0,(5):28-28
领导人三次提前回国看中国变化 香港《明报》 由于青海玉树的严重地震灾害,4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前结束出访回到北京。有网络媒体提到新中国领导人的三次提前回国。  相似文献   

9.
“当一声声童音柔柔响起,整个礼堂洋溢着悦耳歌声,再配合稚气未脱的舞蹈动作,令在场师生笑声不断,乐也融融。”这是香港港九潮州公会中学何燕燕同学笔下“英语之旅——欢乐训练营”的场景。自言将来想做记者的她,第一次投稿便获得香港《明报》2002年4月校园记者写作大奖,“好开心”,何燕燕的笑靥灿烂。  相似文献   

10.
到站王卫军画7月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明报》头版刊登整版广告,就当年推行《华人移民法》及向华人征收“人头税”一事,代表政府和人民向本国华人郑重道歉。1885年,加政府通过《华人移民法》。向华人移民征收“人头税”。1903年,“人头税”额更由50加元猛增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1947年,加政府废除了排华法,但在加国内歧视华人的社会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加拿大政府对历史问题彻底检讨,表明其意在消除歧视,将公道还给为加拿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华人;同时也表明,近2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日渐提高,海外华人力量不断壮大。历史…  相似文献   

11.
1981年7月18日上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即金庸)。这是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台湾作家、诗人、评论家、新闻工作者。《亚洲周刊》主笔《,中国时报》《、明报》专栏作家。1999年入选台湾《天下》杂志评选的"50年来影响台湾的200位人物"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民进党"执政"8年的不满,但"马"上就会好起来么?在南方朔看来,国民党或许有长期执政的可能,但想要退回此前的威权体制,绝无可能。台湾地区完成了二次政党轮替。此前,台湾民  相似文献   

13.
文廷海  丁光泮 《求索》2008,(7):226-229
苏辙在集解《春秋》时,从思想史的角度对《春秋》的思想进行解读。政治思想,首先从“尊王命”、“正周班”、“尊王官”、“尊王人”、“王者无敌”、“天子无出”、“天子不会”第一次对《春秋》“尊王”之义进行全面的解说,这是苏辙《春秋集解》的重要贡献。此外,夷夏之防、“轻刑慎杀”等政治思想,也阐发新的见解。伦理思想,以“隆君父”为说,强调《春秋》的政治教化意义和“诛心”的作用。史学思想,说经以《左传》史实为本,标举《春秋》“书实”的思想,对春秋时代作“通变”性的历史考察,灌注了自觉的史学意识。苏辙《春秋集解》阐发思想内容丰富,对当时“以意说经”的《春秋》学风有所矫正。  相似文献   

14.
令人刮目 2003年、2004年,在“枫叶之国”加拿大有几件事情让一个叫范京辉的中国大陆移民令人刮目。 ——2003年10月,多伦多中国移民家庭的9岁女童张东岳,睡梦中在家里被绑匪从父母身边劫走,案件震惊加拿大全国。在绑匪并未露面、众多的多伦多华人社区闻人高调发表言论呼吁民众募捐、悬红缉拿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2000年投资移民加拿大、现为中国加拿大贸易促进会会长的范京辉挺身而出,以“一名中国大陆新移民”名义,斥资匿名在多伦多《明报》头版刊登整版广告,呼吁绑匪悬崖勒马,尽快向警方自首,并声明只要绑匪保证幼年人质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15.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16.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7.
聚集港澳台     
《小康》2010,(5)
领导人三次提前回国看中国变化香港《明报》由于青海玉树的严重地震灾害,4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前结束出访回到北京。有网络媒体提到新中国领导人的三次提前回国。另外两次:一次是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上,中苏两党产生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变世界》、《永不言败》、《心灵巨人》、《关注“十一五”》……走进北京图书大厦,“优秀出版物回顾展和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图书专架”迎面而立,两百余种新书赫然入目。“不灭的精神”,“曾经的岁月”,“时代的辉煌”,仿佛凝成一幅幅图画,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让人强烈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雷永强 《前沿》2011,(16):10-14
乐教在先秦为儒家所重,其与《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六经。“广博易良”四字从动机论、知识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四个维度切实、全面地体现了儒家乐教的内在特征。“广”即“广其志意”,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尚志”趣向;“博”即“博学于文”,展示出儒家乐教的致知进路;“易”,取之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表现了先秦儒家乐教的教化之方;“良者,善也”,它真实地反映了儒家乐教以“成德”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