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迄今为止经历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我们党30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建设性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三大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1.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此后,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丰富和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飞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指引着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科学发展观是这一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论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现实要求,促成了新时代的原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接续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轨迹,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互动共生,实现了主体性与客体性、权威性与治理性、中国性与天下性以及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人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党的执政理论创新的又一巨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一主题,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内在的逻辑结构,对于我们深化党的理论创新生成机制认识和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符合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要求,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不断向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命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引,坚定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依托,完善和创新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为载体,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武装,是我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举,是我党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工作提出了重大任务,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理解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到“新的飞跃”的话语转变必须厘清两次“新的飞跃”之间的密切关联。两次“新的飞跃”之间一脉相承,是守正创新与境界跃迁的逻辑关系:从历史逻辑看,两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上下篇章;从理论逻辑看,两者均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生成逻辑看,两者均是在“两个结合”中应运而生、发展完善的创新成果;从现实逻辑看,两者均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实践逻辑看,两者均指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今已经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各有不同的鲜明特色:第一次飞跃形成了一个单一的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则形成一个由多个具体理论形态共同组成、有共同主题的理论体系;两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不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结合点、关联点、接触点、交叉点不同,因而关联词也不同;虽然两次飞跃都着重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但第二次飞跃则在更进一步搞清这一根本问题之前,先着重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并把这视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前一根本问题的具体回答和第二次飞跃的逻辑起点;第一次飞跃侧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第二次飞跃则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并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中国化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又紧密结合中国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合力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中奎  罗晶 《党史文苑》2011,(10):51-54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有着丰厚的思想渊源和历史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积累了一系列的宝贵经验。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质是实事求是,要义是创新,主题是发展。我们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对于我们从整体性上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不断推动党的指导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君如 《实事求是》2008,200(1):5-9
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有许多亮点和创新,其中最大的亮点和创新,就是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凝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出了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具有一致性,又各自占有特殊的地位,体现各自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报告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标志着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总结这一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雷振扬 《实践》2010,(8):16-18
一、中国特色民族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体系,是我们党应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的产物,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断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结果。新中国建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重大问题解决过程中推进理论深化和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中国成就基础上的理论自信,是对21世纪中国向现代化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积极主动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人民群众和实践中汲取养分、智慧、经验和力量,在回答重大理论和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涵养和建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