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17年6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拉丁美洲研究所编辑部主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副主编刘维广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外多家高校、研究机构的近百名有关专家学者及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和媒体人士出席了发布会。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编审杨群代表出版方致辞。他高度评价了拉美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6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7—2018)》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由拉丁美洲研究所编辑部主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副主编刘维广主持。来自党政机关、科研院所、企业及新闻媒体约120人出席了本次发布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梁艳玲和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主编袁东振研究员分别在发布会上致辞。梁艳玲副社长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6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暨拉美形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联部、外交部、全国友协、全国妇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南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京内外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中下旬,胡锦涛主席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同时将出访哥斯达黎加、秘鲁和古巴拉美3国.在这前夕,中国政府于11月5日发布<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组译的9卷本《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中译文约70万字。《剑桥拉丁美洲史》第3卷概述了19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殖民统治的瓦解及拉美各国从独立至1970年左右大约50年的历史。本卷分为5大编18章,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7位著名学者,其中包括5位拉美学者撰写。英国拉美史学家约翰·林奇为本书撰  相似文献   

6.
2010年3月22日,"纪念中国-古巴建交50周年:<垂而不死的新自由主义>首发式暨新自由主义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与古巴驻华使馆联合举办,拉美所副所长宋晓平教授和古巴使馆官员威廉先生共同主持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3日,<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举办"2009年拉丁美洲形势"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配合拉美所的科研工作,总结一年来拉美地区的形势、展望今后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本刊"2009年拉美地区形势笔谈"栏目组稿作更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在京举行。论坛共分三部分: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拉美大选后政治格局的变化、拉美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本届论坛是继2005年和2006年之后举办的第三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形势国际学术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以及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曾钢等应邀参加会议并分别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出…  相似文献   

9.
2005年3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拉丁美洲研究所主办、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论坛:2004~2005年的拉丁美洲"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时拉丁美洲最主流的定位是在"第三世界"层面,但在最权威的平面媒体<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中,也存在着对拉美"西方"层面的定位.本文认为,两种定位并不互斥,而是从不同层面表述对拉美的认知.在中西方交流日趋紧密的今天,多一些对拉美"西方"层面的定位,可能有助于增加中国人对拉丁美洲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俞文岚 《东南亚》2011,(1):8-16
2010年,南亚各国似乎可以开始从政治动荡走向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然而各国普遍继续存在的党派纷争,仍为地区未来的安定发展蒙上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但南亚各国新政府仍然把发展经济,注重民生作为工作中心,各国普遍走出了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开始了经济的恢复性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特点可以概括为“政治上喜忧参半,经济上整体上扬,区域合作缓慢推进”。总体上讲,除泰国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基本上都保持了政治社会的稳定;尽管挑战明显增加,但东盟共同体建设以及由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仍然缓慢推进;东盟国家整体实现恢复性增长,东南亚成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签署2011年批准生效的俄罗斯与挪威关于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海域划界与合作条约,"一揽子"解决了两国长达40年的海洋划界争端及渔业与跨界油气田开发问题,并创设了新的国家实践。条约是综合考量两国北极战略与能源战略及外大陆架问题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对两国关系及国际社会都会产生相应影响,并对类似的海洋划界、跨界油气开发及国际合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Why do some negotiators benefit from making the first offer during negotiations while others do no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ntents of conversations that take place before negotiators make their first offers in order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ltimately successful first offers that benefit from anchoring effects and ultimately unsuccessful ones in which negotiators apparently derive no benefit from making the first offer. In‐depth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the conversations that role players engaged in prior to their first offers were conducted in simulated negotiation exercises. Their analysis identified five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tactics that negotiators employed in one‐on‐one negotiations to gain power in the negotiation, or what they call here “power conversation tactics.” Thei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negotiation outcome (i.e., net value) was related to how the negotiators employed and combined these tactics during the pre‐offer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y conceptualized four types of power‐gaining/power‐losing pre‐offer conversation scenarios and explored the link between negotiation outcomes and each of these types of pre‐offer conversations. This study further develops the literature on power dynamics and conversations in negotiations as well as the literature on the anchoring effect of a first offer.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几点思考 萨本望(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和平与发展>编委、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喻舒曼(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研究员、博士、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提出"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更加发奋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这-判断完全符合实际,是指导我们分析研判国内外形势的基本依据.我们应把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判断上来.认识一致,行动才能统一,步调才能一致.下面谈谈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对防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部防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和核裁军三大支柱的不平衡发展,外部受东北亚、南亚、中东的地区核扩散和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挑战,条约正面临诸多困境.国际防扩散和核裁军领域的新进展让人们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0年审议会议充满期待,但我们看到仍有大量困难和挑战,因此应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民主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诉求超越政治倾向,尊重民意、关注民生、深化民主、避免政策极端摇摆正逐渐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政治演进的趋势。拉美经济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其走势差异明显,政策调整的压力和风险都在加大,避免经济波动、增加就业将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的政策目标。拉美贫困和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影响社会形势根本好转的不平等发展依然是该地区难以回避的严峻问题,局部地区的社会形势仍然令人担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稳定和扩大已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拓宽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实现平等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实用主义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外交的特点,各国间不同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难免会有冲突,由此引发的局部关系紧张难以避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多数国家都在寻求拓宽各自的外交空间,而美国对拉关系的战略调整也逐渐清晰,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a method we have used successfully in both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 to rapidly introduce novice negotiators to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terest‐based negotiation: “the walk in the woods.” The walk incorporates much of the principles of interest‐based negotiation: fostering self‐awareness, cultivating curiosity,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world view. The walk's effectiveness is illustrated in this article using the case of the merger of two large, complex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中美关系较2009年相比,可谓明显的“暖转冷”,摩擦、冲突不断。主要表现在美国不顾中国的核心利益,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等,这些做法理所当然遭到中国的坚决回击。美国对华示强,除了固有的不适应中国崛起的心理因素作怪外,还有着其亚太政策调整、国内对华强硬派得势、中期选举等原因。美国对华强硬并不意味着其“两面下注”的对华战略政策的调整,只是对华防范领域扩大。未来中美关系仍是合作对话、防范遏制与反遏制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0.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to the extent it is effective, should not only prevent escalation of low‐intensity conflict, but should also facilitate de‐escal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managing low‐intensity civil wars through third‐party mediation. Specifically, we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ird party‐mediated direct (face‐to‐face) and indirect talks in low‐intensity civil wars from 1993 to 2004 using the Managing Intrastate Low‐Intensity Conflict data set. We argue that a focus on short‐term success is valid because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ediation, short‐term success, humanitarian aid access, and peacebuilding. We also assess the roles of mediator identity, mediation strategy (behavior focus versus incompatibility focus), peace agreements, war type,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level of democracy, and conflict duration. Our overarching finding is that direct forms of mediation in which all parties meet face to face were the most likely to yield short‐term success in the sample of civil wars that we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