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看待巴西的独立,史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有人认为,巴西与西属美洲殖民地“是通过不同的道路取得独立的”;也有人认为,“萄属殖民地巴西同西属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的道路,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同样是武装斗争夺取独立的道路”。历史是生动的,同时又是具体的。深入细致地比较葡属美洲与西葡美洲历史的发展和两地独立运动的异同,不难看出,巴西的独立运动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追溯这种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家提出两个半球理论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该理论折射出了美国与欧洲在政治制度上二元对立的观念,同时也体现出了与欧洲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识形态取向。随着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美国政治家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美洲联合的思想,最终在门罗宣言中以国家文件形式全面阐述了两个半球理论。这种理论实质上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一种设想,它试图把整个美洲集体孤立于欧洲之外,使之成为美国独自控制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3.
印支三国即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就与印度建立了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联系。这种联系一直延续到近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印度和印支三国在18世纪中叶以后相继沦为殖民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世界各国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汹涌浪潮冲击下于1947年8月寿终正寝,而法国对印支三国的殖民统治则苟延残喘至5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自16世纪被西班牙占领以后,就丧失了它的民族独立.1898年以后又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但由于菲律宾人民奋起进行解放斗争,美国政府不得不于1946年向人民的要求让步,同意把宣布它为法律上独立的国家.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强烈依附美帝国主义的一个国家.菲律宾是由总面积近三千平方公里的8个  相似文献   

5.
对于西班牙美洲民族形成的问题,苏联学者米罗舍夫斯基提出这样一种见解: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居民“直到十九世纪初期还没有来得及结合为一个完全的民族”。他认为,结合为民族的条件“在西班牙美洲还不具备。……克里奥约人、黑人和许许多多的印第安部落的相互之间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心理状态,没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米罗舍夫斯基的论点是有悖予历史事实的。试想,如果没有全体居民的总动员,十九世纪初席卷整个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斗争怎么会赢得胜利?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明至清中期以马尼拉为转运中心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丝银贸易经历了兴盛、危机、复兴与衰败几个时期.西班牙占领马尼拉后,以中国生丝和丝织品为代表的商品物美价廉,迅速占领了美洲市场,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贸易进入兴盛期.明末清初的动荡造成了中国生丝生产的下降,贸易停滞,也使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陷入危机.清朝开海以后,与西属美洲的贸易重新恢复,但此时也遇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及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也因此彻底衰落.  相似文献   

7.
一 华盛顿时代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孤立主义是美国开国元勋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而奉行的一种务实外交。这种孤立主义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和思想根源。早在独立战争前夕 ,北美殖民地人民就从实践中认识到孤立主义的危害性。殖民地时期 ,由于北美大陆与欧洲之间的联系 ,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谷在法国控制之下 ,英、法两国处于敌对状态 ,因而欧洲的战争不时影响到北美大陆 ,使美洲成为欧洲政治的角逐场。“七年战争”更使北美殖民地人民完全陷入英法冲突的漩涡。所以 ,摆脱欧洲政治的冲突 ,独立地发展对外商业交往 ,就成为一…  相似文献   

8.
哥伦布生活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涌现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大变革时代,这使他既成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杰出航海探险家,又成为美洲殖民统治制度的开创者。本文仅结合哥伦布的部分实践活动,对他在西属美洲实行的殖民政策和分配制作些浅析。从商站制到商业殖民地制哥伦布最初实行的殖民政策是商站制和商业殖民地制。这一政策的形成,与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传统背景及其在葡萄牙获得的直接经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坚持大陆团结、联合反殖,把争取民族独立同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联系起来,把反对西班牙殖民者同反对一切外来势力干涉联系起来,赋予民族解放斗争以更深刻的内容,是西蒙·玻利瓦尔政治思想和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作为一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外交家,玻利瓦尔的杰出才能和贡献,突出表现在他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主义的对外政策和策略,为捍卫新独立国家的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战斗,为大陆团结、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规划了蓝图。所有这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初拉普拉塔地区的独立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的“五月革命”,揭开了拉普拉塔地区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的序幕。由于这次革命的胜利发展,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告成立,成为西属美洲继海地共和国之后第二个取得独立的国家,对当时整个西属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拉普拉塔地区独立战争的历史前提,历史贡献及其性质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澳门创办的一份报纸,在宣传维新思想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它于1897年2月创办,1901年1月出版最后一期。在这段时间内,正值1896—1898年菲律宾革命和菲律宾人民进行抗美救国斗争时期。菲律宾革命是亚洲最早爆发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对亚洲、对中国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知新报》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过不少报道,向中国人民介绍菲律宾  相似文献   

12.
开普港口贸易与南非土地问题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旗 《西亚非洲》2008,1(1):35-41
南非土地问题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追溯至历史上荷兰人开拓殖民地之时.造成殖民者逐步侵吞科伊桑人和班图黑人土地的根源在于日益扩大的世界贸易,以及开普港口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尽管布尔人到南非半个世纪后便中断了他们与祖国的联系,但他们从来没有中断与外部的联系,正是贸易把他们与欧洲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而他们经营贸易的过程又和他们在南非的土地扩张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和美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我国是在明清时代,即从1572年至1815年这两个半世纪中,曾通过菲律宾和美洲有着广泛的贸易联系,并有相当一部分华人踏上美洲的土地。他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加强了同美洲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在美洲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南部摩洛人在几百年的反殖斗争中形成了以信仰伊斯兰教为基础的认同,这种同一性是战后菲律宾南部穆斯林反抗运动的主要精神动力.但是战后兴起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及阿布沙耶夫三个反抗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均没能从这种宗教同一性出发,反抗运动的领导层和下层穆斯林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错位的现象,普通穆斯林积极参加反抗运动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为中国的独立富强奋斗了40余年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 ,他也为亚洲 ,特别是20世纪初期东南亚地区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较大贡献。一、孙中山对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自17世纪起 ,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而在全球角逐 ,其侵略范围已扩大到东方。许多亚洲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在东南亚 ,1896~1901年菲律宾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抗美救国斗争 ,首先点燃了大规模革命的熊熊烈火。此后 ,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孙…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雷古洛·布雷利·里瓦斯阁下,尊敬的拉美国家驻华使节阁下,朋友们,同志们:我高兴地向各位介绍西蒙·玻利瓦尔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近代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大大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也造就了许多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历时四分之一世纪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摧毁了西班牙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缔造了一大批独立的民族国家,开创了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拉美民族意识和“拉丁美洲”名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湾的格兰德河往南,一直到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合恩角全长1万多公里的大陆和沿海岛屿。拉丁美洲这一名称是复合名词,由“拉丁”和“美洲”两部分组成。它的演变和形成过程,同该大陆人民的民族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洲这一名称产生于16世纪初。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到达今天加勒比海中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揭开了一个大陆历史的新的一页。哥伦布误认为这个地方是印度的一部分,并把此后发现的岛屿和大陆均称为印度,把这片大陆上的当地土著人称为印第安人。受其影响,此后300多年间,西班牙王室一直用印度或西印度称呼其美洲殖民地;直至1506年哥伦布去世时,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一直没有意识到,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思想史和国际关系史的角度审视巴西和拉丁美洲的关系。学界曾普遍认为"拉丁美洲"概念最先是由法国人提出的,但事实上,为了强调共同拥有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一些旅居巴黎的西属美洲作家和知识分子早就已经开始使用"拉丁美洲"这种说法了。在取得独立后的1个多世纪里,无论是西属美洲学界还是各共和国政府,都没有将巴西看作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而同一时期,巴西政府与学界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欧洲并从1889年以后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美国。冷战期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逐渐将巴西纳入"拉丁美洲"概念,但巴西学界和政府仍不认为巴西是该地区的组成部分。20世纪初美国与巴西间维持了一种特殊的同盟关系,但二战以后,美国既没有帮助巴西获得其所期盼的政治地位,也没有继续向它提供特殊的经济援助。深感失望的巴西政府开始推行旨在增进与南美洲各邻国关系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9.
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兴起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拉丁美洲范围内,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和政治、文化平等权利的斗争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即所谓“土著人的崛起”。印第安人社会运动的崛起反映了印第安人新的觉醒。尽管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某种有利的变化,但是,印第安人问题既与主流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也与造成拉美国家普遍性社会分化的制度与政策因素联系在一起。拉美国家对印第安人问题所表现出的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政治愿望表明,人们已经把这个问题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理解,正在从积极的方面逐步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统治菲律宾近半个世纪。在此期间,美国殖民者推行了一系列的殖民政策,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影响、改变菲律宾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方式。这些政策之一便是在菲律宾建立美国式的教育制度。美国教育的移植和实施,对殖民地时期乃至独立后菲律宾人的生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和渗透作用。如对这个问题进行历史的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