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亮点一公务员的范围变了《公务员法》总则第二条规定:“本法所指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明确界定了公务员的范围。如果一个工作人员同时符合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这三个标准,就属于公务员的范围。具体说,这就意味着,公务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还包括此前争议较多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各民主党派、各级人大、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全部包括在公务员范畴之内。亮点二职位分类:着力破除“官本位”与《暂…  相似文献   

2.
袁祥 《求贤》2010,(4):14-14
2月24日在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首次审议了行政监察法修正案草案。行政监察法规定的行政监察对象应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但从2006年开始.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范围进行了扩大.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外.还包括了在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民主党派机关工作的人员.  相似文献   

3.
孟州绝招     
中共河南孟州市委不久前对45岁以下科级干部、40岁以下一般干部进行了工作办事、公文写作、口头表达“三种能力”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公务员过渡、提拔、晋级、评选的重要依据。结果有81名机关干部因没通过“三种能力”测试而成为留岗赶队对象。孟州的这一招好得很,它使公务员队伍中的“南郭先生”难以再混下去了。不少机关确实存在着一些“南郭先生”。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了机关,就好象进了“保险柜”,高枕无忧,放松学习,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结果越来越落伍于时代.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公务员队伍的要求。《国家公…  相似文献   

4.
观点搜索     
公务员升迁辞职走向法制据2004年12月26日的《今晚报》报道:12月26日,公务员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审议,草案出现了诸多引人注目的新亮点:①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被纳入公务员范围。草案规定,公务员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和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法官、检察官纳入公务员范围的同时,根据其职务特点,草案另行设置法官、检察官职务;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与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纳入公务员的范围。②公务员职务职级划分将有较…  相似文献   

5.
《前线》2006,(12)
1.什么是公务员?哪些人员属于公务员的范围?我国《公务员法》所称的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按照上述界定标准,公务员的范围主要是以下七类机关的工作人员:(1)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2)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3)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4)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5)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6)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7)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的工作人员。2《.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  相似文献   

6.
郭利 《实践》2005,(9):31-32
《公务员法》的颁布是我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一 个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 首先,进一步规范了公务员管理,提高了机关人 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1993年,国务 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国家行政机关建 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经过近12年的实践证明,推行 公务员制度促进了干部人事管理,尤其是机关人事管 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对于提高公务员素质,维 护公务员权益,调动公务员积极性,促进行政能力建 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总结12年来建立、推行公务员 制度和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适当借鉴国外 公共人事行政管理的有益经验和办法的基础上,产生 了我国首部《公务员法》,使公务员的管理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进一步推进了机关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 化、民主化、制度化。 其次,加强了对公务员的依法监督,同时保障了 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依据职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把国家机关里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不叫干部,而叫公务员,实实在在是一个新闻,如果再把国务院总理、乡镇政府的一般工作人员统称国家公务员,这绝对又是一个特大新闻。如今,公务员不再是一个神秘的人群,而是在“阳光下”“作业”的普普通通的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干部人事管理无法可依的状态,使我国公务员制度迈上法律的台阶,<公务员法>有不少创新之处,其中之一是扩大了公务员的范围,将法官也纳入公务员.但纵观世界各国,没有任何国家完全将法官纳入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法>的这一创新是与司法改革背道而驰的,与法官高薪制和法官高龄化越步越远,而且法官竞争上岗,也违背法官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9.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5章第20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国家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注重实绩是在对公务员的管理过程中,以公务员在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实际成绩和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和标准来确定公务员职务的晋升和工资待遇的管理原则。这一原则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明确规定,是我国干部管理制  相似文献   

10.
时政宽带     
山东:农民也可“考”机关山东省县级以上机关今年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部分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并从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中考选部分工作人员。此次公务员招考彻底打破身份限制,符合条件的农民也可报考县级机关。今年山东省公务员招考工作,鼓励具备条件的省直机关和市直机关面向全省或全市招考,省直机关面向全国招考符合条件的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省、市两级机关面向在职人员招考,坚持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做法,符合条件的农民可报考县级机关;考试内容和方法将更加注重对报考人员能力素质的全面考察。——《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党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充分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一心一意为了群众的利益奋斗,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赢得民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