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人既是进行审美和创美的主体,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审美与和谐社会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而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为人自身发展历程中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按照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形态划分,当今时代仍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态,现代的科技文明、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导致了人的存在的异化状态。而当代人要实现"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则应彰显辩证法内蕴的和谐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许定雄 《传承》2008,(22):40-41
和谐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人既是进行审美和创美的主体,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审美与和谐社会相统一的结合点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娜 《桂海论丛》2007,23(5):5-8
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要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是培育理性人、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能力人和伦理人相统一的"和谐人".  相似文献   

6.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7,23(2):31-34
和谐社会的审美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的需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和谐意识与和谐美精神,建构起和谐精神的根基。现代和谐社会在继承发展中,以其现代意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活的品质,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矛盾,从而以审美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使和谐社会呈现出审美化、理想化与现实性、功用性结合的特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朝  叶忠明 《前沿》2013,(12):57-58
现代性和商品经济的抽象发展把人带入一个“物化”的世界,造成人的现代性困境,而人的现代性困境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危机,这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要消解人的现代性困境,摆脱形势与政策教育危机,就必须使其叙事方式从宏大走向平凡.  相似文献   

8.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马克思人学观的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英健 《岭南学刊》2007,30(5):96-99
马克思的新人学观实现了从抽象人性论向人的现实存在方式的跃迁,从"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向"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跃迁,从现成人向生成人的跃迁。  相似文献   

9.
论消费时代视觉文化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斌 《求索》2010,(10):69-71
消费时代下,现代化大工业体系高度发达、人口高速城市化、电视等媒体文化产业高速发展、以电脑为代表的最新视觉技术飞速发展等等,这都使得图像以更高的效率生产和传播。传统的审美方式得以改变,社会的道德危机和信仰缺失等问题将人们带入了当代视觉文化困境。于是,回归传统的审美方式并倡导多元化的艺术作品,走向自然的真实视觉,并鼓励人与人的直接交流,从根本上摆脱商品拜物所带来的虚假幸福,以最终超越视觉文化便成了回应消费时代视觉文化勃兴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蒋国保 《前沿》2011,(19):175-178
生态化生存是为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生存方式。从哲学层面上看,人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限度性、道德性与和谐性的生存方式;从现实层面上看,人之生态化生存具体表现在生态化的思维方式、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态化的生活方式三个方面;"诗意地栖居"则是人之生态化生存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是中国社会的走向,也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目标。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还在于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人的生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振闻 《求索》2013,(3):116-118
关注精神世界,是生存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呈现出一幅复杂的图景:一方面,多种生存方式(权力化生存、物化生存、能力化生存)并存;另一方面,能力化生存这一生产方式的根本走向十分清晰。这一复杂图景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双重影响。只有倡导能力化生存,才能重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经验,都会遭遇到独特的现实问题.学习问题突显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深层上与社会变革引发的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生存问题相关联.解决这些时代问题需要树立新的学习生存理念,使学习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马克思主义实践生存哲学思想为深层理解"学习是当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概念意旨和本质意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的真正的自主性和开拓创造性.人的现代性构建了和谐社会的主体,营造了和谐社会自由、平等的发展氛围;优化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方式;激发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和谐社会的建构背景下促进人的现代性应当注意树立公民意识,激发主体性,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相似文献   

15.
张荣 《前沿》2010,(2):30-33
庄子的生存哲学思想,对外主张"形之委蛇"的生存态度、对内推崇"心之逍遥"的生存境界,借此达到人诗一般的生存方式,这对当前现实文化语境和传统之于现代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同时,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深层次思考,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贺来 《长白学刊》2006,(1):45-50
只有把实践活动理解为人本源性的生存方式,才能抵达实践概念真实的理论精神,避免对实践概念真实内涵的种种遮蔽。从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人、人的价值实现、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等五个基本方面阐发实践作为人本源性生存方式的意蕴,能揭示实践活动与人的生命存在之间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17.
和谐图书馆优雅生存的美学维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坚方 《岭南学刊》2006,(1):99-102
优雅生存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一种高层次的充分协调的满足状态。和谐图书馆优雅生存美学思想的主旨是让读者在平等利用文献信息的基础上,有普遍的幸福感和舒适感,达到物化自然与人化自然的整体相融,让读者体验完整和良好的对人的主体服务,创造一个优雅、宽广、愉悦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存背景。  相似文献   

18.
和谐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平衡,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矛盾统一的动态过程。由于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是人的活动在一定时空系列的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熹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协调好以人为主体的三方面的关系,即: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矛盾如果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王建 《前沿》2014,(21):63-64
人的自由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互动共生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高表现、终极目标。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审美理想的内在要求是审美超越,即根据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禀性(即自由创造)的需要,在最高层次上建立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在按照美的规律建造对象世界的同时实行对世界的观念改造和艺术掌握,把人与对象世界的审美关系置于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人性的完善和自由本质的实现、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之上,即生命和自由与生存的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