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瞿孝军 《新湘评论》2010,(11):34-35
演员唐国强说过“最腐败的不是别的,是心灵。心灵腐败了,还谈什么人啊!”说得实在是好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确实是有不少人精神生活越来越粗俗,除了金钱和时尚,别的什么都没有兴趣,不读诗文,不听音乐,不看绘画,不习惯沉思,稍微抽象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明白,甚至迎面遇上了美的事物,也毫无感觉。何以如此,因为心灵布满垃圾。  相似文献   

2.
瞿孝军 《学习导报》2010,(11):34-35
演员唐国强说过“最腐败的不是别的,是心灵。心灵腐败了,还谈什么人啊!”说得实在是好啊!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确实是有不少人精神生活越来越粗俗,除了金钱和时尚,别的什么都没有兴趣,不读诗文,不听音乐,不看绘画,不习惯沉思,稍微抽象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明白,甚至迎面遇上了美的事物,也毫无感觉。何以如此,因为心灵布满垃圾。  相似文献   

3.
儿时的制作     
快乐大叔 《党课》2013,(1):99-101
儿时能有什么制作?能会什么制作?以当下人们的眼光,十四五岁还是个孩子,别说制作什么东西,能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好就算不错了。可快乐大叔小的时候,普通家庭的孩子动手的能力都很强,许多玩具、用具都是自己亲手做成的,不是我们天生勤奋,愿意鼓捣些东西练练手艺,把聪明才智用在制作小玩意上,而是没有条件,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归根到底一个字——穷。是贫穷锻炼了那时候的孩子,他们自己动手,自娱自乐,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冷也是个宝     
王端阳 《奋斗》2010,(2):63-63
宝,这个字上面一个盖.盖着下面一块玉,形象地寓意着宝是不易被发现的.是需要探索和挖掘才能得到的。有的东西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用途,可是你要利用得好,兴许它就变成好东西了.这叫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5.
好个"过时"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啊!用什么东西来教育孩子,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胎教不去说它,对于学龄儿童和少年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学期天天背着,天天打开看着,天天嘴里念叨着.而他们将来也要为人父母,也要把他们现在学到的东西传给他们自己的孩子.那么,这个教科书给孩子什么东西看,就是一个天大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感动得流泪,很想写点什么,终因感受太多一时无从下笔而搁浅。这些天,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读这本书,无限感慨地说:“妈妈,小豆豆多幸福呀!”孩子眼神里流露的向往,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不禁深深地反思起当前的教育: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产生了畏惧?并由此思考着一个核心的理念:以人为本。——题记  相似文献   

7.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8.
两位农村小学教师来访,一人穿一件皮夹克。我称赞他们穿得漂亮。他们说,这是现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 话题从这里说开去,大家都感叹这些年生活的变化实在太快。 从前,粮食不够吃,粗粮就是宝;如今农民都习惯吃细粮,吃大米还要讲究米质。 从前,北方的冬天吃菜就是大白菜当家;如今什么反季节的蔬菜都不难买到,而且还有什么樱桃西红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候,我去看望表姑。谈起家常来,表姑说,一家子生活满惬意,就是三个孩子什么“时髦”学什么,实在令人担心。表弟一下班就拿过录音机听起那些或者软绵绵或者节奏紧迫得叫人头晕的“泊来乐”;有时还招来一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年轻人,边听边跳,一闹就大半夜。就连小表妹也受到影响,由于看惯了  相似文献   

10.
心情,这是个最值得深讨的一个话题了。静下心来想一想,能与你伴随一生的是什么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爱,可他们迟早会衰老。孩子给予我们满足和喜悦,可他们终究会长大。金钱是天上飘来的彩云,时聚时散。容貌是绿树上芬芳的花朵,有开有谢。原来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自己的心情呀!坏心情是用眼睛看不见的霉雨,时间长了,再亮丽的衣服也会失色。好心情需要用人格、修养、品德去酿造,  相似文献   

11.
魏得胜 《廉政瞭望》2011,(11):67-67
普通人的吃饭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芸芸众生,皆为生活奔波。然而有两个历史上的极权人物——慈禧和蒋介石,他们餐桌上的风云皆有人记录,观之实在让人咂舌。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14,(5):38-38
我觉得“理想”是人生最有价值、最富于吸引力的东西,“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原动力,什么东西能使我们作苦斗的挣扎?什么东西能使我们极富于韧性的拼命?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快乐地、毫不灰心地生活在不能算是人的生活的深渊中?我说就是“理想”!亲爱的,您以为是不是?您说过去许多年都被您浪费了,到今天您才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奋斗,这是很真实的自白,我很高兴呀,由此足证您已踏上光明的途程,祝贺吧,我们遥远地互相祝贺吧!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世,人人都想活得更好。而所谓“选择”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选择那种能为自己带来较大幸福或满足的较好的活法。 幸福或满足这样的概念,经济学中的术语是“效用”,实在是一个意义广得不能再广、泛得不能再泛、一般得不能再一般的概念。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天下有太多的东西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或满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什么也不干,也是一种满足。什么也不干,也就是闲  相似文献   

14.
陈放 《当代党员》2006,(11):57-58
我叫任静,是秀山一中高2008级18班的学生。 张伯伯,给您来信,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无可奈何,只有找您才有希望,因为,我们家出现了莫大的困难——我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急需动手术治疗……我母亲李国珍今年才42岁呀!她上有我70岁的奶奶、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两个未成年孩子……救救我母亲,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5.
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什么是有尊严的生活,让什么人享受有尊严的生活,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追求CDP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还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还要满足人们被尊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党史文汇》2005,(5):53-54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啊!用什么东西来教育孩子,这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胎教不去说它,对于学龄儿童和少年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那么多的孩子,一个学期天天背着,天天打开看着,天天嘴里念叨着。而他们将来也要为人父母,也要把他们现在学到的东西传给他们自己的孩子。那么,  相似文献   

17.
会风与作风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朴素、实在得令人感动的口号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庄严承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更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是党和政府对人的价值和幸福的肯定,表现出党和政府践行以人为本的决心和自信心。但是要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践行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必须弄清几个问题:让什么人享有尊严的生活?享有什么样的尊严生活?怎样才能享有尊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论金钱     
钱这东西的确是个怪物。没有钱寸步难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可见。钱对人类生活的极端重要性。自从有了商品交换以后,钱就是财富的象征,有了钱便可以支配好多东西。但是钱有时也张开血盆大口,它可以吞噬人的理想、道德、良知乃至生命。有一副对联说得极妙;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穷则一穴,埋没多少英雄。 其实,钱本身并无什么特别的本领,它的一切优点和缺点都是人为强加于它的。金钱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并不会厚此薄彼。而影响金钱名声的,恰恰是人。追求金钱(财富)是商品社会人们天经地义的、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做父母的让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玩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的父母对孩子太娇惯了,平时给孩子大把大把的零花钱,逢年过节和生日给的就更多。中央电视台曾对某小学学生在春节期间收到的“压岁钱”进行过现场采访报道,多则上千元,少的也有几百元。这些“压岁钱”是贫困地区一个农民一年的生产生活开销。还有的父母对孩子不合理的消费要求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只差没有摘下天上的星星了。几岁十几岁的小娃娃,身上穿的是名牌,脚上蹬的也是名牌,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