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动机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它的产生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为内在条件,称为“内动力”;一为外在条件,称为“外驱力”。我们在长沙市部分企业,进行了青工岗位成才的动因构成进行了调查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魅力、魄力和能力 ,既是领导干部基本素质的客观反映 ,又是领导干部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的动力源泉 ,更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魅力是领导干部“取信于民”的先决条件魅力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力量 ,它是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气质在生活、工作、社会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影响力。我们所讨论的领导干部的魅力 ,不是领导干部长相、身高、体形、衣着等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吸引力 ,而是专指领导干部道德品质、理想信念、脾气性格、内在意志、外在气质等在同事、下属心目中所产生的吸引力。不论事业单位还是企…  相似文献   

3.
社会秩序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价值,它包括结构秩序和行为秩序两个方面,刑法通过对行为秩序的控制来达到对结构秩序的保护。刑法对结构秩序的保护表现为对社会结构中建立在生产关系之上的最为重要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保护,而不是以所有的社会关系为对象。刑法对于行为秩序的控制表现为刑法规范对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和禁止。外在地看,刑法以强制的方式控制人的行为,但不是人的思想;内在地看,行为秩序的控制离不开人们对刑法规范的普遍认同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内在的自由即自由意识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据,外在的自由即自由时空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行动的自由即自由实践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动力.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当代,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人的"自由"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功能;科学发展观指明了现阶段推进人的"自由"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生境界就是指主体以内在本性为根据,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下,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意义领域和心意状态以及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它标志着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域以及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人生境界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内在价值表现为内化的人性价值,外在价值表现为现实的社会价值。分析和实现对人生境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划分,一方面有利于对人生境界价值作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契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边塞诗是盛唐诗歌高峰上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唐代的盛世景象和文化氛围为边塞诗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它全面迅速地发展,并达到思想、艺术的高峰,在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的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它的繁荣既有其内在的历史原因,又有外在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党员境界是党员思想、道德、行为内在修养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是党员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入党,并达到一定高度的具体表现。开展党员境界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从思想上、道德上、行为上真正进入到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即纯粹的思想境界,忘我的道德境界,高尚的行为境界,从而形成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报刊的操守     
《民主与科学》2009,(2):74-74
一个社会永远需要两种规则,一是外在的规则,一是内在的规则,法律制度是外在的规则,道德操守则是内在的规则。操守不仅仅对个人而言,作为舆论代表的报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人的操守表现在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报刊的操守则体现于它如何面对权力的威压和金钱的诱惑。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时所持有的内在标准,而就业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和现象的内在标准。价值观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个体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设计了“毕业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分为“行为取向”和“价值判断”两部份。于2004年6月对青岛理工大学应届毕业…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心理建设连接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建设,连接着社会和谐稳定,连接着经济环境的优化和提升,连接着个人的成长进步。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我们只有具备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始终处在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够有效调适心理情绪,使自己在处理政务工作中,表现出一种进取的、积极的、向上的行为;在面对企业和办事群众时,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由70名心理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人类最高的需要是积极性。因此,激励是一种鼓动,是学会如何让别人去做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它是你每天都有动机又有行动保持高水平内在动力的能力。“一个经理人必须是一个能激发起员工动力的人,这样他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感觉、行为和需求。经理人需要了解人们的优点差异,并针对每个人进行工作,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做出最佳  相似文献   

12.
<正> 激活、巩固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保证它们的充分发挥,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这实际上就是启动职工的发展动力。职工的发展动力可以理解为他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工作的驱力。一般来说,人的发展动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称为外动力。外动力有两类,一类为命令强制,即不管人们愿意与否,执行是唯一选择,否则将受到惩罚;一类是思想诱导,即人们认同、内化组织的要求,愉快地展开工作。人的发展动力的第二个来源是人自身,称为内动力,即个人为达到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某个新期望的目标,内心发出的一种正激励力量。企业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方燕 《求索》2007,(11):210-212
宋代女性割股疗亲牵涉面广,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煽动性和趋同性。就其行为发生的切制来看,既有内在的精神动因,又有外在的社会动力。本文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14.
刘霞 《湖湘论坛》2003,16(5):68-69
当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约束经济生活中的人们的行为使之合乎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所需要的目标时 ,此时的道德规范虽对社会行为具有普遍的制约作用 ,然而由于它尚未为个体所接受 ,因而总是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律令 ,它与个体的具体行为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距离。因此 ,要使这种“外在”的规范真正起作用 ,就必须使之真正内化成个人的德性 ,使他律化为自律 ,与主体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实现伦理道德在节省交易费用中的作用。下面我们从个体德性的角度来研究伦理道德是如何发挥节省交易费用的作用的。一、规范伦理的局限性虽然伦理道德作为一种规…  相似文献   

15.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自身的矛盾和主体自身的怀疑、批判精神。社会发展的需要包括社会转型、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理论自身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学术派别中的理论矛盾、学科建设中的理论矛盾和个人体系中的理论矛盾。理性的怀疑、批判精神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元素、理解创造的基本功能和评价成果的创构机制。它们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供从外在到内在的充足而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行为模式与行为目标具有内在的联系,对于行为结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任何一个后法治国家启动法治时都必然存在关于法治的行为模式的选择问题。中国社会和中国法学家们也对中国法治建设的行为模式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各种主张。我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模式,应当选择国家推进为外在动力,民众  相似文献   

17.
国际犯罪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违反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刑事规范或有悖于人类的和平安全精神,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而应受国际刑罚处罚的行为。恐怖行为是指由个人、组织甚至国家对人身或财产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以引起人们的心理普度恐惧,危害社会安全秩序,并以此企图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各种行为。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为达到特定的国际目的,违反国际公认的国际刑事规范或有悖于人类和平安全精神,运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极度危险手段制造国际恐惧和惊慌,严重危害国际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应受国际刑罚处罚的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个运作畅通、政绩卓著的政府不仅仅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外在的强制性的硬标准,更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道德作保证的软标准。依法行政能使政治廉洁、清明、规范的话,那么为政以德则会使政治运作更加流畅,更能体现出政治的人性化和政府行为的道德和价值的楷模意义。如果说廉洁奉公是作为政府公务员的个人内在品质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话,那么对作为一个根据法律和道德为基础而建立起的政府而言,其本身的道德属性和外在的体现应是蕴含其行为中的、不朽的信用价值。也即为政以德的内在规范和外在表现应是信,就是为政以信。所以,在此意…  相似文献   

19.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10,26(3):64-68
日本人具有浓厚的"恩"的伦理意识。从感恩的对象来看,有天地自然之恩、父母之恩、师恩和社会恩;感恩与施恩是互动共存的,由施恩、受恩、感恩、报恩组成"恩的行为链",构成了日本人的"恩的伦理世界"。为了使外在的规范变成个人内在的自觉,日本人重视"恩"的伦理实践和报恩意识的培养,从而为日本伦理和谐设置了牢固的心理机制,对于社会稳定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高房价社会下,超脱世俗社会过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沉浸于个人世界成为当今一些青年人的生活写照,人们称他们为"佛系青年"。但"佛系青年"表现出的"佛系"态度和行为并不必然代表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内在的认同和表现也是分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