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营造感恩气氛,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深化感恩的层次,强化感恩意识。①教会学生识恩、知恩。②教会学生知恩图报。③教会学生施恩不图报。拓宽感恩途径,实践感恩。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识恩、知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报恩、施恩,养成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如何才能切实有效是对道德建设反思的最重要的问题。承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践也一样,不能再在无效益意识的泥潭里斡旋。人类文明发展实践的历史经验证明:感恩是一个有效的切入口,它连接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恩是一个链,包括施恩、受恩、知恩、感恩、报恩;这一链本身就内置着能源补充的机制,受恩、知恩、感恩是动力源;这一能源补充机制无疑又为承扬实践的切实运行设置了切实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林鹏 《青年探索》2008,46(1):35-3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但是,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目前却十分薄弱。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当把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帮助大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引导大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子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为父母争气,为母校争先,为祖国争光,为人民谋幸福,奏响成人、成才、成功三部曲。  相似文献   

4.
感恩的价值     
人类祖先的施恩与受恩,逐渐形成心灵深处的感恩文化。感恩使人与人、人与社会紧密连结,唤醒沉睡在内心的感恩情怀,是每个人要用实际行动去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感恩固然是普世的价值,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古今中外的感恩故事不胜枚举。也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成语,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饮水思源;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积淀成一种报恩文化。报恩是一种高尚的情愫,值得大力的提倡和弘扬。但是报恩文化也并非没有可讨论的地方,古人云"不受嗟来之食",就是说不接受轻蔑性的施舍。从施  相似文献   

6.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我们非常城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缺少。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7.
刘慧 《当代广西》2012,(8):14-14
3月23日,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民"为主题的全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市金湖广场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宣布广西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启动,自治区主席马飚讲话。马飚指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精神动力。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就是要通过感恩共产党,铭记党的恩情,奉献赤子之心,为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通过感恩祖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通过感恩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好公仆;通过感恩社会.感知礼会主义好.践行社会公德,造福社会、奉献社会;通过感恩父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8.
别样感恩     
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有恩必报”是国人的传统美德。可是生活中也不乏这样一些人,施恩并不望报,报恩者无法直接回报。便将恩惠施于他人.施于社会,凸现出感恩的大境界。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读大学新闻专业临近毕业时.到省城一家报社实习。当时这家报社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工作设施欠缺,五六个编辑挤在一间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刚到报社没住房,在外租房,省城房租贵,我这个农村来的穷学生哪能租得起?报社办公室就把一间存放报纸的资料室腾出一块地方让我住。  相似文献   

9.
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科 《桂海论丛》2008,24(6):74-76
人所具有的感恩意识本是一个人努力实现人类之爱和人格之善的基础,拒绝感恩是一个社会族群道德失落和不文明的表现。社会要重建感恩文化,就必须在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感恩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上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杨娟娟 《青年论坛》2009,(2):138-140
日本人在集团社会里,大多数人存有他律的耻意识和自律的罪意识。依据“耻意识”按照相同的规则一起行动,对集团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情的话则一定报恩。“罪意识”是自己能够意识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团,注重自律。而森鸥外的文学作品《舞姬》体现了耻与罪意识的重要特征。从小说的主人公去德国留学经历可以清晰了解,日本人的耻意识的统一性、责任感以及报恩意识。罪意识在日本自古就有,但是自己意识到背叛了集团时,耻与罪意识在同一个人物同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促进现代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就是要实现孝从传统道德的核心基础地位向现代家庭道德规范的回归;从强调角色义务意识的孝道观念向注重感情互动的转换;从单向度的义务规定向权利与义务并行互益的转换;从单一性孝道实践模式向多样化的转变以及从他律为主向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陈翔 《长白学刊》2021,(3):46-55
群众组织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组织能力。群众组织力的伦理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可逾越的前沿性课题。显在的伦理规范、潜在的共识、科学的精神谱系是建立群众组织力的理论和现实准备。群众组织力的发挥根本来说是一个共享式的群体系统,只有正确处理好求真之道与战略思维、明善之道与底线思维、审美之道与辩证思维、言志之道与历史思维、自觉之道与创新思维等五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寻求伦理共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群众组织力的伦理共识,不是传统的或古典的,而是现代的;不是思辨的,而是现实的。事实上,群众组织力的伦理共识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所打造的个体性和整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时代,增强中国共产党群众组织力的伦理共识,需要实现从意义世界到生活世界的过渡、从道德形态到伦理规律的转换、从规范秩序的建构到政治伦理的建构,在增强群众组织力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伦理精神",同时外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日常政治生活。因此,群众组织力的伦理共识不是抽象的共识,而是基于政治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机理,扬弃冲突的、具体的、历史的和谐,实现政治伦理的和谐本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推进,势必涉及多方的利益关系并将改变现存的经济格局。作为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的伦理道德,总要反映和维护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伦理道德的变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从伦理学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理念,彰显了人的目的性和主体作用;(二)追求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公平的伦理精神;(三)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四)突出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有浓厚感恩美德底蕴的民族,而当代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大学生亲情淡漠、人际关系冷漠、师生情淡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弱化是其感恩意识缺失的典型表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应该从德育的理念、目标、内容、体制、过程几个方面实现传统德育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产阶层文化价值取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产阶层形成了多元文化价值取向,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分割”的伦理模式,生产伦理和消费伦理在体现主体创造性和主体意识的层面上统一起来;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化及主体意识;中产阶层的“利益”追求和“价值”追求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中的矛盾型人格导致中产阶层价值观方面的不和谐和矛盾性。为了更好的发挥中产阶层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应该整合中产阶层多元文化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李思飞 《青年论坛》2011,(3):143-145
服饰是透射一个民族艺术哲学理念的重要窗口。中国传统服装美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教规范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注重"美"与"善"的相似性,缺乏对人体之美的正视与研究,把服装审美创作看作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维护礼制的形象表征,遮蔽人体曲线,宽衣博带;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统摄式思维观照下,追求衣饰与人体在整体审美上的和谐,淡化人体特征而凸显精神气韵。西方服装美学注重"美"与"真"的共同点,求真务实地强调人体曲线,以探求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审美理想。如何承袭中国传统美学智慧,又借鉴西方服装美学求真精神,创造出中国服装独有的时代语言,是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8,24(5):33-36
和谐社会的实践,离不开各种资源的借鉴,就异文化而言,日本实现伦理和谐的实践值得我们思考。它们在学习儒学的过程中,克服排除了儒学虚无不实的因素,强调实际、实用,并以训练为切入口和平台,为道德素质的生根营建了最为切实的基础,昭示人们一个哲理:道德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王腾 《桂海论丛》2013,(2):30-34
莱布尼茨道德哲学奠基于预定和谐体系的形而上学理论之上,道德哲学研究必须首先阐明预定和谐体系理论。"实体表现世界"原理是理解莱布尼茨实体之间相互交通的新体系的关键所在。莱布尼茨将每一个实体与上帝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关系,而实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和谐。由此,实体与实体、实体与上帝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和谐一致的体系。实体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心灵与身体。莱布尼茨对他所提出的预定和谐体系的可能性进一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现代监狱职能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传统伦理性社会的‘人治’特征使司法在结构和职能上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报复性价值理念和阶级镇压的惯性思维主导了对监狱价值及其社会职能的分析和认识.阻碍了监狱价值利用和社会职能的全面发挥。要适应社会要求,监狱必须把履行社会职能作为监狱存在意义的根本所在,构建以促进罪犯安全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实现当代监狱维护社会和谐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一失衡一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现实困境,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观与价值观、生态伦理意识、生态文明、文明体闲和制度环境等是实现人与自然终极和谐的有效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