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国自然灾害概况·9月份,我国相继遭受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旱灾、风雹、地震、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凡比亚"和"莫兰蒂"登陆我国,给沿海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回顾2013,这一年,自然灾害的阴影,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带来的强大破坏力深深地震撼并影响着整个世界。超强台风"海燕"横扫了菲律宾、越南及我国南部部分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莫桑比克及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水袭击,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甘肃岷县漳县"7·22"6.6级地震、7月四川盆地及西北地区东部暴雨洪涝、夏季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8月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相继发生。酷暑与严寒、干旱与洪涝、地震与台风,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与伤痛。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洪涝、风雹、台风、雪灾和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各类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尤其是在经历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的威胁后,全市对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基于此,2012年6月18日,山东省威海市台风灾害预警及应急救助综合演练在威海和荣成两地举行。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多灾易灾省份.近年来,浙江省先后遭受了洪涝、干旱、风雹、台风、滑坡泥石流、地震、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年均因灾成灾人口1322.4万人次,农作物成灾面积54.7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7亿元.尤其2004年"云娜"台风、2006年"桑美"台风、2007年"罗莎"台风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灾害,浙江省民政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灾害应急体系,较好保障了灾民基本生活,促进了灾区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低山丘陵地区,深圳市龙岗区多发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影响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自2020年年中以来,龙岗区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普查试点工作,其中,普查数据更新共享等做法获国务院普查办调研指导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6.
日本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亚洲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海啸、台风等"天灾"与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灾"的威胁很大.而且,日本的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木制建筑,对火灾的抵御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海南"威马逊"超强台风和"7·21"北京特大暴雨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在应对复杂灾害的同时,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御能力建设、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综合保障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震、云雨等重制机制灾害的合作交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台风、洪涝灾害频发的省份。据统计,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约受3.3个台风影响,每两年有1个台风登陆,因灾造成死亡人口累计超过1万人。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提出"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2,(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不平静的一年,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累累伤痕.中国的台风"龙王"、"泰利",南亚大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等等,夺去了无数无辜的生命,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王喜年 《中国减灾》1997,7(1):32-36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自然灾害中,通常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滨海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它主要包括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等海洋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导致海洋自然条件改变所引发的人为海洋灾害或人为海洋自然灾害。本文从台风灾害谈起,重点论及伴随台风而来的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与防御对策。1台风风暴潮灾害热带气旋依其强度可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与台风四个等级。在外海,热带气旋灾害主要表现为由它引起的风与浪所造成的灾害;在近岸则表现为风、…  相似文献   

12.
台风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季节性、区域性、破坏性等特点,台风来袭虽有一定规律可循,但仍然是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此,在台风发展的不同时间点掌握相应的避险方式与技能,才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3.
总体概括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减灾》2007,(2):4-7
一、全国概况 2006年全国自然灾害严重,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台风、洪涝和旱灾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4日第,13号台风"泰利"袭击了安庆市大别山地区安,庆市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实践证明应,急预案克服了以往救灾工作的随意性被、动性增,强了救灾工作的预见性规、范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0,(12):56-57
·全国自然灾害概况·9月份,我国相继遭受洪涝(含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旱灾、风雹、地震、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特别是台风"凡比亚"和"莫兰蒂"登陆我国,给沿海灾区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海南省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系统性灾害风险面临加剧形势。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对海南省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省需通过完善法规标准预案体系、健全自然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动宣传教育、培育灾害防治和应急产业等,为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台风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遭受最频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小的损失。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台风灾害防范的科技体系逐步构建。本文介绍了台风灾害多源数据集成与评估指标体系、台风智能灾损评估模型,再以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为例,详细阐述全过程台风灾害损失评估工作,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全国自然灾害概况2011年6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风雹、地震、台风等灾害。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675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79人,失踪93人,紧急转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减灾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增义 《中国减灾》1991,1(1):31-34,24
一、我国的自然灾害概况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灾害频繁,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干旱、洪水、台风、冰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地震与滑坡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农作物面积(播种面积)4000万至47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20.
正提前谋划科学统筹"十二五"期间,海南省强对流天气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台风、风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连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尤其是2014年7月18日发生的超强台风"威马逊",灾情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741.25亿元。面对复杂的防灾减灾形势及重大灾害挑战,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基本完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要任务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加快推进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