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救灾应急物资作为应对安全风险的物质保障,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吉林省第一时间安排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做好物资调研准备,调度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实时掌握了解当地防疫防控所需物资情况,做到了供应和需求第一时间精准对接,很好地发挥了应急物资的服务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顺畅的应急物资保障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必要支撑。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健全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国家储备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着眼"十四五"期间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聚力推进。一是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应急物流主管或牵头部门,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需求对接更新、军民融合保障、社会力量动员及补偿、常态化演练及考核评估等机制。  相似文献   

3.
杨晓彤 《中国减灾》2023,(15):14-17
<正>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统筹全省、聚焦基层、多元协同、精准高效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夯实物资储备基础,不断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资保障是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应急物资保障一头连着国家安全,另一头连着国计民生。当前,我国应急物资需求的精准匹配及其保障的有效性均有待进一步优化。服务需求导向是构建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逻辑基础,可以使应急管理走向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彭静 《民主与法制》2020,(11):30-32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当下,我国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存在应急信息共享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区域差异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决策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需要从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统筹加快国家应急信息化建设、创新应急物资保障的“数字孪生”智能场景入手,提升国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数字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王莹 《中国减灾》2023,(15):10-13
<正>“以备不时之需”是应急物资储备的目的,作为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物资储备不仅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基层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在数次灾害应对中,确保了应急物资供应充足,受灾群众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应急物资保障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本刊开辟物资储备专栏,连续刊载应急物资储备相关理论探索和地方实践经验。栏目通过介绍应急物资储备的政策制度、资源投入、地方实践、技术支撑等工作,以期为各地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新形势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压力越来越大,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需要重视。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强化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快储备立法、优化储备布局、实现数据集成、加强资源统筹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江西省是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旱涝灾害频发多发,抗灾救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做好全省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江西省应急管理部门夯实基础、强化统筹、加大投入,在灾害应对、灾情管理、救灾物资保障等方面提升效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湖南省第一时间制定周密应对措施,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省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防范"同时抓",一边助力防疫物资生产,一边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同时立足应对肺炎疫情的需要强化应急物资准备,以冲锋者的姿态、守护者的身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保障、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多次公共卫生事件后,韩国形成以统筹协调、法律保障、预警应对、应急救治、信息管理、物资保障、宣教引导、国际合作等机制为主体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在最大限度保障经济社会运转正常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有效应对了各种公共卫生事件,为国际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突发事件来临,监狱能迅速把日常管理转变为处突战斗的危机管理中"平转战"机制是处突工作的关键环节,决定着监狱应对突发事件管理的成败。当前我国监狱应对突发事件"平转战"过程中存在":平转战"预警机制不健全、反应速度慢、备战能力差、应急保障不足等问题。为此,监狱应构建科学的"平转战"机制,建立"平转战"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切实提高监狱民警"平转战"的实战能力,提升监狱"平转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应急物资供给体系方面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加快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供给体系迫在眉睫。目前,全国各地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工作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急物资在市场流通、运输和调拨配置方面的机制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散而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构对物资生产企业较难集中管理,应急物资资源信息共享不畅。同  相似文献   

14.
《四川政报》2020,(3):9-9
现将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和调度安排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凡涉口罩、防护服、电子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全力生产,当地主管部门"一厂一组"派驻联络员,做好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物流运输、能源要素、资金等方面协调保障。二、鼓励相关企业扩产扩能,抓紧技术改造,研发新品,提升质量,增加产能。支持具备一定条件企业转型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建立应急审批"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军供站应对突发事件保障能力建设是新时期军供站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针对日益频发的突发事件,军供站如何科学应对,全面提升军供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关键要把握好"三五"路径,即从科学分析突发事件在军供工作中的五种特性,找准军供站应对突发事件保障能力存在的五个问题,建立军供站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完成军供任务的五大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应急管理体系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治"载体,与常态化政府管理体系互相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根据突发事件或危机事务特点,围绕萌芽、响应、处置、恢复阶段的物资调配、岗位配置、任务分配等管理问题构建完整责任链条,以数字技术为驱动,科学设计智慧应急体系,努力提升应急管理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人民公安》2021,(2):4-5
事件三部门部署京冀应急物资运输和交通保障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邮政局印发《关于科学精准做好河北,北京等地应急物资运输和交通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提出,要全力保障河北省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顺畅通行,加快在石家庄周边设立物资中转调运站,切实加强北京地区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序做好河北省邮政快递寄递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广大一线从业人员防护举措。  相似文献   

19.
林梅 《人民论坛》2020,(14):49-51
慈善领域应急机制作为社会自发的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及时快速处理分散性信息,应对分散性危机,继而做出快速反应,进行自我适应性调整。因此,迫切需要对慈善组织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物资保障等环节进行统筹设计。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0,(11)
正各类央企、地方国企在"抗疫"这场阻击战中,均发挥出了各自的力量,从加班加点保证医疗物资生产、组织医护人员驰援一线疫区、积极参与应急医院建设、捐赠急需物品、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到投身于各区域阻隔疫情传播的一线,各级国有企业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切实履行了国企的使命担当。国有企业平台化转型的优势国有企业是以为社会提供具有公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