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可以说,余鹏飞走到今天,除了他头脑中极 端自私自利的思想作祟以外,来自父母的溺爱也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从小父母就舍不得让他 干一点家务活和农活?什么时候伸手要钱,父母 都满足他,从来没有二话,以至于余鹏飞觉得从 父母那里骗钱与狐朋狗友鬼混既容易又顺理成 章?父母以为处处迁就孩子就是在爱孩子,殊不 知这样做恰恰害了孩子?正是这样没有原则的溺 爱让余鹏飞无从认识生活的艰辛,逐渐养成了自 私?贪婪?虚荣?懒惰等坏毛病,最后,在看似 偶然实则必然的特定情境下,悲剧发生了?余鹏 飞向挚爱他的父母下了黑手? 在余鹏飞的供述中,他提到在…  相似文献   

2.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最传统也最普遍的希望。怎么才能成龙成凤呢?惟有求学。目前,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出国留学人员年龄趋于低龄化,原来多是大学毕业后再去留学,现在,少年留学生成为海外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吗?当越来越多的“海归”变成了“海待”,您还会选择把孩子送出去么?你认为出国留学一定比在国内接受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孩子的意愿如何?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父母,基本上都能比较客观冷静地对待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但也有一些父母比较盲目, 希望通过送孩子出国留学以达到“镀金”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的孩子是否学会了这个年龄应该学会做的事情?4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都这么反应?这些问题父母经常挂在心里。孩子的身心是否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父母需要一个确定的答案。国外的专家经过多年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标准,以此评价在一个特定年龄段,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是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屡发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变的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做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添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找到“爸爸妈妈”的字样。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  相似文献   

5.
孙晓青 《小康》2012,(2):90-92
正你的孩子饮食健康吗?你相信78%的孩子吃不好早餐吗?富起来的父母为什么还会提供缺少营养的食品给孩子。"2011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显示,错误的膳食结构正在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的同伴交往可能是一个让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都感到困惑的问题。不过 ,两代人困惑的内容并不相同。令不少家长迷惑不解的是孩子的行为 :为什么心中有话不向父母倾诉 ,却愿意与同伴分享 ?为什么对父母的经验之谈听不进去 ,而对年少无知的小伙伴的意见却言听计从 ?让青少年们感到苦恼的是与同伴交往中的疑难 :为什么找不到知心的朋友 ?怎么样才能得到同伴们的接纳 ?与朋友闹矛盾了 ,如何去和好 ?自己喜欢的朋友 ,父母为什么老看不顺眼 ?很多时候 ,两代人都更关心自己心中的疑惑 ,而不太在意对方的苦恼 ,因此 ,即使想沟通 ,也往往话不…  相似文献   

7.
家长也累     
正培养一个孩子很不容易,父母为之付出辛劳是完全应该的。但是,有必要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累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吗?其实,这不能全怪幼儿园、学校,也不能全怪家长,总得想办法找一条出路吧?如今,孩子很累,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有人甚至狠狠地说":下辈子投胎,一定不要出生在中国,在中国做孩  相似文献   

8.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是父母们最关心的事,当家长面对小孩突然表现出的攻击他人的暴力倾向时,往往会感到不可理解和束手无策。有时会采用暴力等手段解决,然而这种方式只能适得其反,加重孩子的攻击行为。如果您的孩子有这种情况时,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家庭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起点,生活和休息的港湾。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教导和关爱,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时常交流沟通,孩子就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孩子健全的人格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父母为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我的同事是一名残疾人,最近他的13岁的孩子由于玩火,致使单位的宿舍楼失火,损失严重。单位提出要我的同事替其孩子赔偿单位因失火而遭受的一部分损失。请问:父母有无替子女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上海吕亮吕亮同志:玩火的孩子今年13岁,是未成年人。那么作为他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负有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婚姻法》第17  相似文献   

11.
鄂璠  杨皓钧 《小康》2013,(7):71
在甘肃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精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为何担不起这"第一任教师"的重任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答":教不好孩子。"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答":找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这是一位45岁的父亲在"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之"走进西部农村·甘肃教育现状与困境"调查问卷上的作答。  相似文献   

12.
龙凤呈祥     
望子成龙,而不是望而生畏;望女成凤,而不是望洋兴叹,这是多少家长的期待?一辈子,就为了孩子!这是多少家长的感叹?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子女不争气,没出息,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家长心里那个急,那个焦躁,那个揪心,都露在眼上,写在脸上,挂在嘴上.孩子是自己心血的凝结,智慧的结晶,精华的延续,自己一辈子的寄托,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的成就.如果龙凤呈祥,那家庭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幸福,人生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成功!反之,感觉失败,沮丧,无望,颓废,天昏地暗,暗无天日.可怜天下父母心!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怎样做父母,其实是很讲究的. 玉不琢,不成器.不能让孩子“绑架”了家长,也不能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奴隶”;不能让孩子心态像“草莓族”,也不能让孩子生活做“啃老族”.要知道: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疗伤!谁错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被孩子错怪!  相似文献   

13.
舒展 《北京观察》1999,(11):52-53
孩子三至六岁进幼儿园的这个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年龄”。在这几年里,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特别好奇,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常常会提出许许多多令年轻的父母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香蕉为什么没有核?蝴蝶下雨天在哪儿避雨?大热天狗为什么张开大嘴伸着舌头喘气?人害羞为什么会脸红?爷爷大笑时为什么会出眼泪?电视卡通是怎么画成的……聪明的父母犹如循循善诱的老师,对种种疑问,总是采取鼓励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以“这是常识!”“长大你就会知道了!”等等办法支吾搪塞了事。一些孩子善于提出激发被问者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是动脑筋、爱思考、渴求知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北京某媒体曾做过《首都人形象调查》的社会调查,其中:“哪种人最让人尊敬?“一问,公众作出的占第一位的回答是:“教师。“成千成万的家长都曾经从老师写来的条子里,从家长会上,体会到教师是当今社会相当认真负责、非常辛苦的一大群体。自从恢复高考,几亿父母在孩子入学前就抓教育,可以说,全世界再没有比中国父母更重视孩子读书的了,也没有比中国学生更用功的了,他们起早熬黑,中午多无休息,许多父母都清楚,孩子比自己上班还累还苦。可是,考上了又怎样,毕业了又怎样?真想说,美国教育最成功的一项措施,就是在中国设置了一个中国教育成果收割器——托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父母是非常有爱心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好?我们大家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一个规律:如果这个孩子他跟同伴的关系是和谐的,朋友是多的,他就会容易成长得好;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是和朋友的关系紧张,那么他就可能发生问题,有很多的危机可能将伴随着他。  相似文献   

16.
尊敬父母     
对学生进行爱父母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孩子连他自己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话很有道理。现在初一学生,年龄一般都在十二、三岁。我们教育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要求他们在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热爱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了。父母养育了他们,疼爱他们,是他  相似文献   

17.
林正岳 《半月谈》2004,(12):69-69
“孩子大了,心里的话也不跟我们讲了,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想的?”我们时常听到不少中学生的父母这样抱怨孩子。其实造成孩子不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原因主要在父母一方。因为,除了父母在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众多媒体和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关于聋哑人犯罪落网的报道,作为从事特教教学工作十余载的我,每当看到这,“辛酸”的滋味顿然充溢胸膛,总会不禁地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成果——“桃李”满天下吗?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形成如今这种态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聋哑人存在生理上的特殊性,父母对他们往往会产生种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种是放任惯纵。许多家长对这些孩子都怀着怜惜…  相似文献   

19.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无良策的父母。这是一对善良可敬的父母在孩子抚养过程中的可悲之处:孩子称雄任性,他们一笑了之;孩子贪占便宜耍流氓,父亲简单粗暴,母亲疼爱护短;孩子盗窃强奸,他们为保面子用金钱遮掩息事;当孩子犯了死罪时,他们……这可怕的结局,不能不说是对溺爱孩子的父母最严历的报应。  相似文献   

20.
野山 《观察与思考》2006,(20):38-39
<正>孩子未婚同居,父母准备好了吗?刘女士的儿子已成年就业,为了给他多一点空间和自由,刘女士平时很少管他。有一阵子,刘女士和先生发现儿子外宿多日未归,有些衣服也不见了,才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搬去和女朋友住了。思想传统的刘女士很难接受儿子未婚同居的事实,却不知该如何跟儿子沟通。为此有专家提醒父母,当孩子与异性同居时,不要觉得是世界末日或有辱家风,因为“性=不道德”的时代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提醒孩子应该想清楚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