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各国的政党内部秩序立法主要可分为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两种实践路径。在内部组织方面,要求政党党章和党纲不得与宪法精神相违背,组织架构和内部意志形成的各种要素配置及运作须合乎民主价值的要求。在成员管理方面,要求政党在对党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得侵害党员权利,建立起相关仲裁机制解决政党内部争议。在政党领袖及公职候选人的产生方面,要求程序上体现"自下而上"的特征,维持最大程度的开放性和民主性。在全面推进依规治党、落实党中央所提出的发展党内民主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的过程中,我国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地借鉴域外政党内部秩序立法的实践经验,推动我国党内法规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中,各国政党都十分注重党内民主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些主流政党,即正在执政和曾经执政并可能再度执政的政党,为了克服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衰落和选举失利的不利形势,都纷纷推行党内民主。西方发达国家的党内民主建设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总的看来,它们大都主要以扩大党员在挑选党的领导人和国家公职候选人中的参与为重点来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3.
政党民主是民主理念在政党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政党的党内民主、执政民主、国内党际民主、对外党际民主等内容。政党民主建设是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执政民主建设、国内党际民主建设、对外党际民主建设之有机联系和有机统一,其成果主要体现在政党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党民主制度的成长和政党民主行为的养成这三位一体上。政党民主建设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在政党政治时代,政党民主建设之于政治民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共产党急需以党内民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政党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一种通过沟通协商进行集体决策或思想和行动协调、协同整合的民主活动范式,而党内协商民主则是这种活动范式在政党内部不同程度的运用和发展。以扎西会议及其前后与之关联的一系列中共重要会议及活动观之,中共党内协商民主呈现出从欠缺到发展的明显过程,协商民主的重大作用和显著特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和彰显。遵义会议和扎西会议在时间、内容上的关联尤为紧密,作用尤其重大,本文中有时将两个会议合称为"遵义-扎西会议"。遵义-扎西会议与党内协商民主有极为密切之关涉。从"遵义-扎西会议群"之前,党内协商民主欠缺、薄弱;临近遵义-扎西会议,协商民主急迫出场;遵义-扎西会议是党内协商民主的一次重大实践等三个方面分析,可阐明遵义-扎西会议形成和召开期间党内协商民主的发展和斗争实践逻辑。由此可知,这一历程挽救了党和革命,是党内协商民主成功实践的光辉典范,在政党民主和协商民主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第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非常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在坚持党代会年会制、健全党内监察制度、实行民主制等方面为各国政党树立了榜样。但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只重视组织建设,而忽视了思想建设,使得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在党内逐渐泛滥,终于导致1914年党的破产。我们要学习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汲取其在思想建设方面的惨痛教训,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际民主是从党内民主通向人民民主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党内民主作为实现人民民主的突破口正日益成为共识,然而党内民主并非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受到党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就党内而言,组织自身的过度集中化倾向和凝固化倾向对党内民主就是一个严重的制约。人民民主的实现也是一个矛盾的问题,提高人民素质,克服人民内部的冷漠和极端化倾向,是搞好人民民主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必须引入外变量。党际民主则由于自身的优势能够承担这一任务而成为从党内民主通向人民民主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政党内部几乎都永远存在不同的思想倾向乃至思想流派,发展党内民主必然会遭遇这些思想倾向或者流派演变为政治派别的问题.苏联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说明,党内不同的思想倾向、流派一旦演变为有组织的派别活动,党内的政治对抗将难以避免.党内政治对抗不但会削弱党的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导致党的分裂与毁灭.苏联共产党在1991年瓦解的直接的组织原因就是党内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政治对抗导致的党事实上的分裂.因此,在发展党内民主的过程中,防止党内有组织的派别形成,消除党内政治对抗的土壤,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组织前提.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内部的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是共产党的政治本质规定性之一。民主凝聚党心,团结成就伟业,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  相似文献   

9.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是由理论与实践证明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中国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形态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独特发展路径.而历史选择和现实重任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是中国政治民主形态的特殊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路径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是中国社会民主形态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且能够走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政党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自然的逻辑结论是:由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和国家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之初,就积极引入民主制原则,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的早期就很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自身实行党内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汲取外国政党的教训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发展党内民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逐步实现了党内生活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前提下,由重点强调集中和纪律到重点强调党内民主的初步转型。展望未来,我们党必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进党内民主的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内和谐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而党内和谐的实现,有赖于党内民主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全球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具备一种国际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有益经验.同时,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接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不仅要容纳党员,而且还要容纳广大的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  相似文献   

12.
党内民主是执政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党的先进性不会自发形成,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力量源泉,它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3.
党内民主作为国家和社会民主的一部分同样离不开法治的支持 ,私法自治式的社团自治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更加广泛的民主化要求 ,不足以保障党内民主秩序的建立和维持 ,也与政党在现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称。对党内民主必须有政党自治和法律规制的双重保障 ,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具有最高政治权威地位、肩负着崇高历史使命的政党而言更是如此。对党内民主进行法律规制应在尊重政党自治权的基础上实行间接性和原则性规制 ,不是用法律具体设计和包办党内民主 ,主要是从外部保障和规范党内民主 ,为党内民主设定底线和边界。对党内民主进行法律规制必须建立起相应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 ,为此 ,应着手修订我国的现行宪法和选举法 ,制定政党法 ,创建政党违宪审查制度、政党行为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政党规范是关于政党的各种规范的总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进行政党治理、维护政党政治秩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政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社会规范、内部规范。这三种形式的政党规范既有一定的联系,在价值追求、形式特点、效力范围、实现方式方面又有明显区别。在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复杂性、系统性、多样性,决定了仅靠任何一种规范都难以有效地进行政党治理;只有把政党规范作为一个体系、树立系统的政党治理观,既加强立法、依靠法律来匡正政党行为,也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用伦理秩序来匡扶人心,还要加强政党内部建设、整合党内秩序,做到德法相济、内外相济、各种政党规范相协调,才能构建合理的政党政治秩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考虑列宁主义政党特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党内民主的改革需要在政治稳定和政治风险之间保持平衡。改革开放以来,领导人基于对毛泽东时代政治实践的反思,推动着党内民主的发展。这表现在四个方面:党的最高领导人实现了主席制向总书记制的转化;党中央高层制度的调整和制度化;中央委员会地位的提升和差额选举的推行;重大事务决策的渐进民主化和透明化。党内民主的发展来源于领导人的推动和领导人更替的政治动力。精英更替推动了领导人权威基础的转换、政治推出机制的形成和制度化以及政治规则的转变。这些变化将为党内民主近而是国家民主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人民民主体现在政党制度层面上就是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长期的党际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坚持共产党领导为基本前提、以执政与参政有机统一为重要内涵、以民主协商为主要方式的党际合作模式。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逻辑和现行政治体制决定了发展党内民主对优化党际合作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选举权扩大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则是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产生的,既有清末预备立宪的推动,也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觉实践,这是中西方政党在起源方面的最大差别。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注重权力运行效能、强调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等,均可在这种差异上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8.
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第一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党非常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在坚持党代会年会制、健全党内监察制度、实行民主制等方面为各国党树立了榜样。但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只重视组织建设,而忽视了思想建设,使得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在党内逐渐泛滥,终于导致1914年党的破产。我们要学习德国社会民主党在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汲取其在思想建设方面的惨痛教训,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政党组织结构从根本上决定着政党民主的程度,有什么样的政党内部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政党民主。近代工业大生产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政党组织结构多呈现金字塔型,虽然具有效率高、指挥灵活、便于发挥精英人士的巨大作用、能以较小的付出获得最大收获等优点。但是,政党的组织越严密、纪律越严格、权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窒息政党民主(政党内部民主),导致寡头统治现象的出现。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从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向网络型扁平化组织结构逐步过渡为政党民主的充分发挥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的政党监督,可分为政党之间的监督和政党内部的自我监督.其党际监督主要表现在在野党或反对党对执政党政府的监督,同时,在民主政治理念下,西方国家政党也积极完善党内的民主监督机制.虽然西方各国的政党体系和政党政治格局有所不同,但其政党监督的形式和特点,在西方总体的政党政治环境中,亦呈现出较多的共同性.西方国家的政党监督机制,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对我国政党民主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