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刚满20岁的她,长得亭亭玉立,许多人都不相信她会是一个乡敬老院的服务员。然而就是她,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用自己勤劳的汗水,用自己的真爱,温暖了一颗颗孤独的心,为老人们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她在敬老院工作三年,敬老院连续三年被省市县评为模范敬老院。她自己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就是山东省郑城县十里乡敬老院服务员李玉萍。1994年9月,刚刚初中毕业的李玉萍被乡敬老院招聘为服务员。当时,在家庭和同学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父母亲担心她吃不了这个苦,干不好工作,会…  相似文献   

2.
她,不是哪一位老人的儿孙,对老人们口口声声叫她闺女。这里的老人和她都没有血缘关系,可她把老人当成亲生父母,把这里当成片自己的家。 她,就是河北省隆化县旧屯乡敬老院的服务员李孟芹。 1984年,乡里建起了敬老院挑选服务员,勤劳、贤惠的李孟芹是头一个人选。正值青春年华、时年28岁的她离开了美满、幸福的家庭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条件简陋的敬老院。在这里,她一干就是18年。 来到敬老院之后,李孟芹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的被褥脏了,她主动拆洗;老人的衣服有洞了,…  相似文献   

3.
在山东省金乡县卜集乡,人称敬老院的马西云是孤寡老人的“孝女”。但知道马西云的人们都说: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1989年,卜集乡刚刚建起了敬老院,马西云主动“请战”,由一名乡办企业的业务员变成了一名服务员。当时,39岁的她已守寡7年了。婆婆年近80,儿子、闺女都在上初中。家里侍候老人,照顾孩子,种责任田,全都搁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有人说她,“你真傻,放着既轻松工资又高的工作不干,却偏偏去干侍候人的活。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就你一个人该怎么过啊!”马西云没想那么多,很快就走马上任了。敬老院里工作人员少,样样工…  相似文献   

4.
义务砍柴女     
前段时间,笔者到江西省金溪县石门乡采访.在距乡敬老院约两华里远的公路旁,见着一位青年妇女肩挑一担沉甸甸的余柴,正从那山旮旯里的一条羊肠小道了山.退直往敬老院的方向而去、旁人介绍说:她就是义务砍柴女——一王秋红,现年34岁,两年如一日地为敬老院老人们砍柴。王秋红的丈夫郑直良,是乡敬老院院长。秋红从丈夫的谈吐中了解到.敬老院每年烧柴开支超千元.直接影响了老人们的生活。于是她向大夫表示:“你热心为孤寡老人服务,我该助把力一义务为孤寡老人砍柴,改善他们的生活。”三秋红家四亩责任田的农活,除了裁禾和收割外.…  相似文献   

5.
在钟灵破秀的郎山山麓,暮鼓晨钟的有王寺侧,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它就是曾被原民政部部长崔乃夫赞誉为“五朵金花”的浙江省都县五乡镇定幢敬老院。疯和尚·“阿庆嫂”·看山老汉那是1984年10月,一个深秋的夜晚。她第11次来到凉台上,脑子里镇党委书记的话象颗重磅炸弹:“包玲梯同志,敲定了:佛岭庵几间小屋,3万元钱,半年时间,叫18名五保老人到敬老院报到!”“当过十几年行政村支书的她,刚到敬老院,就接收了三个特殊“院民”第一位是宝幢街上妇孺皆知的疯和尚,法名修法,俗家姓陈,无名。因他5岁父母双亡,由有王守玄真法师收…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伊川县城关镇敬老院的翟银环,当院长10年,遍尝了生活上的苦辣酸甜。苦,是工作辛苦。翟银环丈夫常年在外乡工作,家有年迈的公爹,下有尚未成年的5个子女,她是家里的顶梁柱。1984年她好不容易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想腾出手顾一下家,不料镇领导又让她出任正在筹建的敬老院院长。她为了大家,只得亏了小家,毅然走马上任,并一心扑在敬老院的建设上。她白天跑村庄,走访五保户。晚上躺在床上思考明天怎么办。为了筹集资金,她找领导,找单位,抓捐助,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半夜才能躺到床上,忙了院内的,又忙家里的,累得骨头就象…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大礼堂举行的大学生时装表演晚会上,千余名大学生观众从T型台上数位款款走来的模特中,惊喜地发现了“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倩影。在三个小时的表演中,王军霞一连表演了晚礼服、传统汉族服装、运动服、休闲服共五套服装。尤其是她身穿白色晚礼服,踏着“寂寞之声”的旋律走来时,显得格外修长高雅。其实,在王军霞刚出现在人大校园时,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连莫慧兰经过她身边都差一点和她擦肩而过,“要不是军霞姐叫了我一声,我根本认不出她。她比以前漂亮多了。”苗条的身材,素净的脸,纤细的五官,一袭长发不…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樟树市经楼镇敬老院的70岁老人聂洪发还在为无钱医治早期胃癌而忧心忡忡。而今,他已经完全康复。谈起这些,老人总会满怀感激地说:“黄院长就像我的亲生女儿一样,要不是她帮我筹钱开刀,又精心照料我,我早就埋人黄土了。”她就是经楼镇敬老院院长、全市敬老道德模范——黄卫华。  相似文献   

9.
最近,山东省招远市招城镇敬老院退院三年多的温德荣老大娘又回来了。人们都说,是李院长的办院经发展了招城敬老院,把温大娘又给吸回来了。招城镇敬老院始建于1989年秋,当时基础设施、生活条件都较差,首批入院家在城区的温德荣老人觉得赶不上自个儿在家自在,待了一年多时间就办了退院手续走了。曾任过Zo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金星院长感到心情十分沉重,经过认真分析他决心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把敬老院办得红火起来。他会同镇民政办不断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加强敬老院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院民生活水平。首先由镇政府下达文件,把…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86年初,山东省烟台市农村敬老院就已开始了迈向社会化的尝试。经过10年的努力,农村敬老院全面迈向了社会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广开财源,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拨给一部分。烟台市各级政府高度支持敬老院建设,市、县、镇三级财政都拨出一定数目的款额,用于敬老院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完善。1998年芝罘区只楚镇敬老院兴建老年公寓时,市区两级财政拨款达15万元,镇财政安排75万元;龙口市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敬老院建设,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有奖募捐筹集一部分。烟台市民政局采取了有力措…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省滦南县奔城镇敬老院里,时不时地会听到大爷大娘叫一个年近半百的妇女“闺女”,“闺女”笑容满面,痛快地答应着。她,就是敬老院的副院长王凤英。一声“好闺女”,让她心里热乎乎王凤英年轻时是有名的“铁姑娘”,18岁入党,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1980年,镇里筹建敬老院,领导点名要“铁姑娘”到  相似文献   

12.
韩淑珍女,河北省固安县光荣院院长,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她从1962年起便在条件艰苦的光荣院工作,至今已有32个春秋。32年来,她以苦为荣,以院为家,视优抚对象为亲人,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地为他们洗涮缝补,端水送药,无微不至。光荣院共收养了103位老人,经她亲手伺候送终的有69尺,这些老人的平均寿命达79.8岁。32年中,她有卫个除夕夜是在光荣院度过的。她所领导的光荣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光荣院。徐升莲女,陕西省丹凤县大峪乡敬老院长,省劳动模范。她撤家合业,拿出自家的1300元钱筹建乡敬老院。经费不足,她靠打工卖苦力挣钱补贴,工…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省无为县的敬老院里,人们经常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跑前跑后,像对待亲人那样侍奉着孤寡老人。这位纯朴、善良的工人家庭出身的女性,在这里工作已有16个年头了。她就是先后被授予县精神文明‘十佳”,省民政厅民政女“十佳”,省妇联‘三八红旗手’的敬老院副院长孔繁珍同志。1984年夏天,孔繁珍从无为编织厂调到敬老院工作。当时院里的20多位老人,有八九十岁的耳聋眼花者,有理智不正常的精神病患者。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要侍候他(她)们穿衣、吃饭,甚至要搀扶他们去大小便。那一年,孔繁珍刚30出头,正值青春年华。在这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炎陵县策源乡是经济条件本不好的边远山区,但敬老院却办得好。在乡领导的关怀下,这个敬老院抓经济,办实体,搞创收,院民年生活费加零用钱近3000元,不仅保证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幸隔愉快,还主动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一是开展扶贫工作,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000余元用于贫困户购买杂交种子、化肥,帮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开展救灾工作。海拔1650米高的梨树洲村连续三年津大霜,春播作物一扫而光.连吃蔬菜都成困难.敬老院拿出Zoop元帮灾民安排生活,度过灾年。三是开展敬老院活动。敬老院每年负担全乡老人节10OO余元慰问费,光大了中…  相似文献   

15.
在巍峨绵延的大巴山深处,流淌着一条潺潺东去的清水河。清水河畔,万绿丛中,有一幢整洁的院落,它不是普通的农家大院,而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家庭──宣汉县双河镇敬老院。在这个超越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里,有一个担当家长、女儿、母亲多重角色的特殊女性,她就是县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市“双学双赛”先进个人、四川省敬老好儿女金鹰奖获得者刘玉坤。 敬老院的“家长” 1984年6月,双河镇敬老院正式成立。时任东风村妇女主任的刘玉坤被推选为敬老院管理员。刘玉坤上有年逾古稀的双亲,下有4个上学的子女,还有8亩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广东民政》2011,(3):7-8
明确思路,凝心聚力 构建农村敬老院整合改造强有力的推进机制2005年,黑龙江省确立了“三个一批”的敬老院整合改造工作思路,即“以县为单位,撤并一批规模小、设施旧、管理成本高的乡镇敬老院;改造一批基础较好、中等规模的区域性乡镇敬老院;新建一批标准较高、功能齐全的县级中心敬老院”。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11日,河北省放城县西丰屯乡双屯村87岁的老妪刘氏,由她的儿子刘洪义陪同,赶到乡敬老院里,将5000元现款交给了院长。刘氏一家并不富裕,全家七口人,只住着四间土房,屋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家人也没有一件高档的衣裳,生活十分俭朴。几年前,全家人承包了20白果园,一家人起早贪黑地照料,到去年第一次收回成本、又净赚5000多无。不久前,一家人商量这钱怎么开销时、老人做主说:“就先给了敬老院吧,那些老人们比我们难。”当敬老院院长问她捐献的缘由和想法时,她说:“我是老人,我心里想的是老人,就用这些钱为老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09,(4):45-46
在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福康街,有一处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好地方——布吉敬老院。布吉敬老院是布吉街道2000年筹资重建的福利单位,2002年敬老院晋升为广东省一级敬老院,2005年分别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和深圳市福利部门唯一的“绿色单位”。工作成绩得到了区、街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上高县翰堂乡敬老院1997年荣获“全国模范敬老院”称号,其中融入了院长李水生7年来默默耕耘的汗水和赤谈….上高县翰堂乡敬老院创建于1988年。1990年里岁的陇塘村党支部书记李水生被乡政府任命为敬老院院长。他刚踏入敬老院时,看到的是破旧的危房,光秃秃的黄士荒坡,干涸低浅的水井,几亩枯豆的瘦田以及院民身上破烂的衣裳……这一切,使他心情格外沉重“要想改变敬老院的落后面貌,只有苦干实干”。从此,他不分白天黑夜,一头扎进了敬老院的工作。敬老院所处地势较高,生活用水十分困难。他四处探访,从湖南请来了一位师傅,经过…  相似文献   

20.
爱的奉献     
今年重阳节前夕,记者走进三峡库区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敬老院,用镜头纪录了县人大代表、义务管理员李淑娥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今年63岁的李淑娥是一位有着30多年党龄的普通农村妇女,几十年来,李淑娥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与她非亲非故的40多名孤寡老人,把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她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把敬老院营造成了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