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国家并不完全是想象的共同体,仅仅通过教育和宣传难以达到构建国家认同的目的。如果民族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受到损害,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就会减弱甚至丧失。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国家认同构建必须以民族利益作为基石,充分维护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涉及国家和民族治理问题上,多民族国家维护和追求统一常常通过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来实现;而多民族国家要在这种统一中维持国家安定与社会和谐则需要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认真对待.如果说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在概念上的分离是认识民族认同独特性的必要,那么民族身份和公民身份在事实上的同一为加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多民族国家在包括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纷纷解体,不断走向碎片化。不单这些国家,多数统一的发达资本主义多民族国家也不能独善其身,深受民族分裂势力的困扰。当前,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的分离、分裂运动,致使部分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族际政治整合问题,有些国家甚至有解体的危险。因此,多民族国家如何在维护其主权的同时整合内部各民族、如何将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不仅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阐释,论证了将民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分析单元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民族整合的制度标准:既能回应和保护民族权利,又能降低民族群体的政治主权要求。促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开展学校语言教育,赋予各民族成员一致性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4.
应以历史文化、政治体制和执政理念认同为前提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历史文化认同需要破解的一个核心问题,政治体制认同必须明确在民主、国家形式以及社会与法的相容性等问题上的原则,执政理念认同的难点在于执政党如何有效回应当今社会的多元政治观,实现人们对于政治的回归,统一多民族国家意识形态认同既是新社会空间的构建过程,又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实现“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化,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葛数金 《学理论》2013,(24):385-38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意义重大,本调查以藏族大学生为样本,运用调查问卷结合个别访谈方法,对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探索提高藏族大学生国家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对策。  相似文献   

7.
传统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带来国家认同的变迁。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面临新的挑战。现代文化的现代性、公共性、社会性、参与性特征是增进国家认同的积极因素。对于政府来说,现代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认同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高建 《政治学研究》2012,(5):127-128
随着民族主义及相关民族政治理论(如多元文化主义、差异政治理论等)的兴起,多民族国家内各个民族群体的民族意识及相关利益要求日渐兴旺并逐渐出现质的提升,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峻。在如何维持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这个根本性的政治问题上,苏联的解体无疑敲响了一记警钟,美国国家认同面临危机的事实再次凸显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协调族际政治关系、将多个民族群体整合在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之中,维持多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和稳定,就成为政治学、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民族与现代国家这两个复杂的概念背后各自持有一套价值旨趣和伦理规范,导致现代民族国家内部始终存在着两种难以完全重合的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而这两种认同的矛盾直接引发了诸多国家治理的难题。同时,在全球化的强力冲击下,“公民”概念也无法继续作为一种连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有效中介,必须探索一种团结多民族国家全体国民的新路径。而对以“文力”为代表的基于中国文化与历史基因的概念的深入研究,能够为世界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非我族类”思维惯性的国族整合之道。同时,对中国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也有助于形成一种非“民族国家”模型的国家理论,这种新的国家理论指向的是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民主和民族一般关系的分析,指出了民主与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其中包括:民主制度的“多数原则”同少数民族权利之间的矛盾,民主的表达沟通机制同民族语言差异之间的冲突,一体的民主政治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张力。如果多民族的状况与民主制度安排之间不能实现适当的协调,要么就是民主难以实现,要么就是民族分裂。为此需要从进一步保障少数民族权利,同时加强民族融合,提高国族认同,以及创造新的民主机制等方面入手,来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主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菲 《理论导刊》2012,(7):34-37
新疆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意识膨胀、回归运动、民族分裂主义、跨国犯罪仅仅是新疆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实质是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共生互融又冲突对立,从我国地缘安全的视角看,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要充分尊重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也包括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与互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2.
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是一个聚焦争议又错综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呈现出主体的多重统一性、内容的多维一体性、过程的动态复杂性特征。从国家治理视角而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面临民族治理矛盾、全球治理挑战、文化治理冲突、制度治理困境等危机。因此,应立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通过培育多民族国家治理主体、建构多民族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多民族国家治理能力、推进多民族国家的软治理,以革新国家认同体系,重构国家认同内容,凝聚国家认同力量,完善国家认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认同是困扰多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新时代边疆治理应将强化国家认同建构作为重要使命。在边疆治理中,公共政策作为基本治理工具,建构着国家认同的利益、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团结基础。公共政策对国家认同建构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审视边疆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存在着政策模式中稳定与发展关系失衡、族际主义政策取向、政策执行力不足、政策冲突、政策创新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边疆地区民众的国家认同。新时代边疆治理应不断优化政策,促进国家认同的持续、稳固建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5)
目前,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也身处其中,面临既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又要维护自己民族认同的双重挑战。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苏联解体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民族经历了痛苦的自我审视过程,民族认同问题不可回避。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认同问题,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旨在构建新的俄罗斯国家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5.
国家认同是确保主权国家统一、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心理基础和内生动力,主要由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等因素复合而成,而且呈现出动态建构过程。进入新时代,作为香港发展生力军、“一国两制”事业接班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参与者的香港青年,其国家认同面临港内“本土主义”“命运自决”等思潮和港外“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等陈调的侵扰和挑战,提升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对于凝聚香港民心、保持香港稳定繁荣、顺利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战略意义重大。培育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需要从教育改进、政治制度完善、媒体舆论善用等入手,辅以民生建设,结合港情综合施策和稳步推进,积极引导香港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的建设伟业。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各民族人民国家认同感是巩固各民族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兴盛的基础。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由于其生活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也导致了不同民族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民族地区大学生是我国各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直接关系到我国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育对于提高国家认同感,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农民对国家政治认同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国家是民族——国家、民主——国家和民生——国家三者有机统一的结合体.中国真正开启现代国家建构的历程之后,农民政治认同的类型几经变迁.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处于历史跨越时期,这预示着农民政治认同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4)
在全球化不可逆流的今天,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了严重的危机,由于西方的文化意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占据着重要地位,从而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步履维艰。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给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大学生爱国意识逐渐变弱、国家观念逐渐淡薄等多种状态下,要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变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发展的国家,加强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构建强大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5)
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在新时期,尤其是当美国的战略东移之后,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言论也是甚嚣尘上,当代的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外部挑战,在挑战面前如何增强自己对国家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张成豪 《学理论》2012,(5):13-14
全球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争论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是一个焦点。全球化正日益从国家主权、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族国家发起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将最终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世界政府、世界公民社会。尽管如此,认为民族国家将会终结的说法仍然显得为时过早,而"世界公民社会"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