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娜 《中国减灾》2004,(10):24-25
干旱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和其它各种自然灾害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战胜干旱,首先必须认识干旱;只有认识干旱,才能使我们在防旱中处于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和总结干旱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延年 《中国减灾》1994,4(4):30-32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程延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一、农业干旱的成因和类型干旱是我国历史性的自然灾害,它是由综合原因形成的。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降水的地区性、季节性和年际间的差异,是干旱形成的基本原因。地貌、地势和土壤特征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谢卫国 《中国减灾》1998,8(1):39-42
湖南省农业灾害状况和减灾对策谢卫国(湖南省农业厅办公室)湖南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省,深入研究有效的减灾措施,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尽快跨入农业强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湖南农业自然灾害状况湖南年年都会不同程度地并发干旱、洪涝、冰雹、山...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洪涝灾害成因及减灾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灾害是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和急剧涨落的特点.在短时内往往淹没大片土地,冲毁良田、村庄和城镇,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时形成毁灭性的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甘肃省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笼罩范围和灾害损失相对我国东南部要小,但由于该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洪涝与干旱一起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灾情数据显示,2021年,干旱灾害造成山西、陕西、甘肃、云南、内蒙古、宁夏等24省(区、市)2068.9万人次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42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0.9亿元.旱灾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开展干旱灾害监测预警业务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迫...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对2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2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风雹、洪涝和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震灾害等也有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13.2万人次受灾,2人死亡,100余间房屋倒塌,1300余间房屋损坏,  相似文献   

7.
王秀山 《中国减灾》1994,4(4):44-44
1994年第二季度自然灾害概述1994年第二季度,异常天气较多,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涝、风雹、冷冻、台风、地震等灾害均有发生。其中以干旱、洪涝和风雹危害最重。各类灾害共造成2000万人受灾,死亡2088人,伤3.8万人,被洪水围困598万人,紧急转...  相似文献   

8.
张汝鹤 《中国减灾》1997,7(3):26-29
陕西地处祖国西北,为一内陆省份,南北狭长,地跨三个气候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四季冷暖干湿分明的特点。由于降水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干旱成为陕西省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年年有旱灾,2年一小旱,5年一中旱,10年一大旱,是一个干旱缺水的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44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8位,人均占有的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方方面面对水的需求逐年增加,年缺水量达25亿立方米以上,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陕西省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制约因素。关中位于陕西中部,是全省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全省85%的工业、70%的农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减灾十年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 ,每年因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和病虫草鼠害等生物灾害给农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近十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 ,我国农业减灾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 ,粮、棉、油、糖、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的产量持续增长。1 农业减灾主要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防灾抗灾体系。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防灾抗灾工作 ,把抗灾夺丰收作为重要的环节来抓。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成立和各部门、各系统减灾监…  相似文献   

10.
据市发改委、经委、统计局分析,当前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形势较好,但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自然灾害和农资价格上涨压缩了农民增收空间。年初持续低温冰雪冷冻对设施农业和林果产业造成严重危害,入夏以来的持续干旱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干旱、洪涝、风雹、地震、台风、雪灾、低温冷冻、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害主要表现为季节性明显,区域性较强,以水旱灾害为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轻于常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源县人大常委会为促进农业发展,组成调研组,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2007年以来,新源县连续遭受干旱、洪涝和飓风等自然灾害,受灾农作物达30万亩左右,给农村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改变现状,该县从2008年  相似文献   

13.
裘强 《江西政报》2008,(6):45-46
江西省自然灾害主要以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农、林业生物灾害为主。主要特点:一是风雹雷电灾害频繁,雷电死亡人数位居榜首;二是集中性强降雨次数多,常常诱发地质灾害;三是强台风影响早、个数多、损失重;四是农业生物灾害爆发,早稻稻瘟病危害重是近十年之最;五是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特别是近期遭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问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对4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4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干旱、风雹、洪涝、地质灾害、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沙尘暴、地震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造成24个省(区、市)410.7万人次受灾,29人因灾死亡,14人失踪,  相似文献   

15.
周然 《前进论坛》2011,(6):17-17
近年来,我国气候异常,地震、干旱、洪灾、泥石流等各种极端性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了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1发展农业减灾教育事业势在必行地理、气候和历史原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相当频繁和严重的国家,其中又以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最大。自然灾害是我国农业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农业的丰歉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每当农业因灾出现大的歉收,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3):59-59
地震、洪灾、干旱……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当下,对灾情进行应急监测和准确评估日益凸显其重要性。2012年2月8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湖北共建的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示范系统完成安装,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离不开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山东省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种类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时有发生,省域各类自然灾害近年来更是呈现农村总体灾情较重、城市内涝等灾害明显增多、损失日趋加重等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快健全完善满足新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赵震宇 《中国减灾》2012,(10):33-33
青海省海东地区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农业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频发的自然灾害,是海东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区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受灾范围广、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程度深、损失大等特点。近年来,海东地区在防灾减灾和救灾应急工作中主要的做法有: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个自然灾害较严重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台风、洪涝、风雹、干旱、雨雪冰冻、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陷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的新特点。面对灾害造成的生命及财产损失,柳州市民政局从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灾减灾素质入手,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灾害的识别知识、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