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贺伟 《湘潮》2010,(7):30-33
<正>1959年8月5日,新华社乌鲁木齐电:"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2日上午由赛福鼎、郭鹏、陶峙岳、张仲瀚等陪同到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参观,受到男女职工的热烈欢  相似文献   

2.
贺伟 《党史文苑》2008,(11):42-46
1959年7月下旬,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结束在苏联的休假回国,途中到了北京,想和中国领导人见面。留守北京的陈毅副总理说中共领导人都在庐山开会,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胡志明执意要见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请胡志明秘密前往庐山,对外不报道。  相似文献   

3.
在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激烈阶段,胡志明决定派一批干部子弟到中国学习,为抗法战争和以后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1953年夏天,胡志明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希望中国能在华南地区建立若干所越南学校,其中包括一所越南干部子弟学校。中共中央同意了越南的请求。同年7月9日,越南教育部长阮文萱签署了在中国江西建立“庐山越南少年学校”的决定。8月25日,第一批越南儿童抵达庐山。为了给越南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半年后校舍迁到广西桂林育才学校和南宁育才学校。  相似文献   

4.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1959年7月26日,越南人民领袖、劳动党创始人胡志明从苏联回同,秘密绕道庐山,拜会了正在召开庐山会议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庐山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接待外国元首。  相似文献   

6.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史称“庐山会议”。 在庐山会议初期,毛泽东跟贺子珍曾在庐山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7.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地。庐山,又称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隐此得名。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耸立鄱阳湖畔、长江之滨。山上有险石、峭壁、清泉、飞瀑等胜景,林木郁郁葱葱,江湖水气郁结浮聚,云雾弥漫。登临此山中,宛若进入仙境一般。毛泽东是提前到庐山的。他的情绪很好。虽然一路风尘,但是毫无倦意。他对迎接他的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和夫人水静说:“庐山,山好,水好,空气好,还有老表好。”一个压在毛泽东心底多年的愿望突然升腾起来:见见贺子珍。这愿望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庐山。会议期间,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来庐山进行了一次秘密访问。胡志明是在苏联休假返回祖国途经北京,得知中共中央在庐山开会,为会见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同志,特意访庐山的。 在庐山历史上,接待外国的国家元首,这还是第一次。尽管胡志明是秘密来访,但对庐山来说这是一件大事,非同寻常。 作迎接贵宾的准备 这次胡志明来庐山,是周总理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亲自安排接待的。事先制定了接待方案,组织了精干的接待班子,抽调交际处副处长陈先喜为接待组长。按照胡志明的要求,确定不搞欢迎仪式,不发消息,不在公开场合露面;并交待工作人员严守外事纪律,不得出任何差错。 为胡志明准备的下榻住所是中九路394号别墅,这是一幢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西式别墅。它座落在小山头上,居高临下,红色屋顶,灰色的门窗及廊柱,  相似文献   

9.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0.
1969年9月2日9时47分,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胡志明主席在河内不幸病逝,终年79岁。在越南劳动党中央发布的胡志明逝世讣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胡志明主席患病期间,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们日夜守护着他,并委托一个有资格的和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医生组成的小组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治疗。每人都尽了自己的最大力量,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把主席的病医治好。但是由于他年事很高,病情严重,胡志明主席与我们永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