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艺术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平面艺术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所有的应用领域。视觉传达设计包含有视觉或视觉与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符号系统复合系统,将这些“符号”通过信息传达者传递给信息接受者的过程叫作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心理学关系密切,心理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3.
彭虹  程伟 《理论月刊》2003,(12):125-127
产生于法国的立体主义是20世纪初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立体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视觉传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体主义直接影响并形成了20世纪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风格,表明了设计师必须善于借鉴和吸收并消化,才能达到创新。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图案承载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美的热爱,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向人们展示其审美理念,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资源,而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艺术元素来传递设计者的信息,达到传播与推广功效,在此尝试将少数民族传统图案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将该图案作为视觉艺术元素,设计出符合大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作品,将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范畴,提高视觉传达设计表达效果,开辟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构成民族文化的话语系统。在国际主义风格垄断设计界受到质疑,多元化设计日渐发展的背景下,一些设计师开始在标志设计中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并把它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为标志设计开辟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视觉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来传递信息、告知信息的设计艺术,在视觉设计中摄入少数民族元素的本质是利用少数民族世代传习积淀的记忆符号来进行艺术创作,并基于有意味的形式影响观者情感、观念以及精神,从而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在此,基于视觉设计对少数民族图像元素、指示元素、象征元素的应用,详尽分析了民族元素视觉设计的形意思维系统,指出综合性感官识别、高级认知心理与多元思维类型在视觉信息传达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7.
边哲 《前沿》2012,(10):133-134
本文论述了汉字资源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作为主体设计元素应用的新理念创想;探究了在未来生活快节奏、高审美需求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题传达的新的表现形式、个性特征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从社会学与文化学的角度上去开掘汉字资源为人类社会所认知的新的视觉化转变,以及创造并获取汉字设计资源在未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强大的视觉感张力与更高含量文化价值的新思维探索。  相似文献   

8.
胡妍 《小康》2023,(11):34-35
<正>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催生出的新的就业形态,将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人社部去年公示的18个新职业中,“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已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们从事产业数字化需求分析与挖掘、数字化解决方案制定、项目实施与运营技术支撑等工作。日前,记者采访了一位在佛山市顺德区工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一探他的数字化“新职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谷庆巍     
《前沿》2012,(8):F0002-F0002
谷庆巍(1969-),男,满族,辽宁鞍山人,2005年韩国东西大学数字化设计研究生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  相似文献   

10.
前沿画苑     
《前沿》2012,(8):1+201
谷庆巍谷庆巍(1969—),男,满族,辽宁鞍山人,2005年韩国东西大学数字化设计研究生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获设计学硕士学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自幼深爱书法艺术,多年坚持临池摹贴,情钟行草,兼习隶楷。2010年参加清华美院全国首届书法高研班学习,蒙张旭光、刘洪彪等老师亲点,收益颇丰。现正在潜心努力,近墨不疲。2004年在韩国举办个人"行草书展"。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被广泛的运用到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并逐渐从单纯的传达信息内容转变为广告设计的主要设计元素。通过发掘汉字的图形特点,使大量的信息内容以简练而有深意的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既能传达丰富的信息,又有视觉和心理的享受。汉字在平面广告中的意象化设计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表现方式。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汉字的意象设计运用中体现出汉字的意象表现与意蕴美,更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2.
信息科技与我们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科技与我们的未来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人类正在走进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移动化、个性化的特点。先说说数字化。我们简直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  相似文献   

13.
陈雷 《前沿》2013,(18):178-179
色彩与构图是戏剧舞台设计中最具视觉传达功能的两种元素。舞台设计师对这两种元素的准确理解与运用,不但能使戏剧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更能够提高戏剧作品的审美意蕴与内在精神品质。本文从色彩与构图两方面探讨了戏剧舞台设计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以数字机器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路径,还促生了大量数字商品。这些数字商品全面进入人类生活世界,生成了各式各样的数字景观,人的视觉偏好、视觉经验与视觉体验也形塑了鲜明的数字化征候。由数字资本主义主导的景观生产体现为生产数字机器而呈现的物质景观,使用数字机器而形成的身体景观,围绕数字机器而建构的文化景观,以及进驻数字机器而产生的数字景观。数字资本主义的景观生产内构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数字景观的异化。我们必须以一种批判性的视野来看待和反思数字资本主义景观生产所导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刚强 《前沿》2013,(14):169-170
设计师每天都跟许多视觉元素发生联系,设计师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同时把它们运用在各自的作品中,最终形成设计师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即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是设计师在长期创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创作手段,是表达设计师情感与传递思想的重途径。解读设计师符号性元素表现语言对于我们今天传承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表现语言具有十分重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Min 《岭南学刊》2001,(6):98-100
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 ,将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 ,它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在这场革命中 ,信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社会主体拥有的资源优势可以说是信息资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正是以信息为“中介”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数字化的表现” ,众多社会关系实现了在网络上的“重新组合和再现”。整体而言 ,网络这种对现实社会的“集合功能”使得网络宛如独立于现实社会的另一个“虚拟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 ,“分工”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数字化电子网络的出现无啻一场革命,它不仅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且也影响和改变着竞争和对抗的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张维 《重庆行政》2018,(2):105-106
正在全媒体时代,新闻的碎片化和同质化成为新闻创新的衍生品,侵蚀新闻内容生产的本质追求。新闻传播者如何以更好的表达方式传播新闻和受众如何更直观便捷地获取新闻成为新闻生产中一体二用的两个问题。新闻设计为问题的破解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式,实现了新闻视觉呈现与新闻表达的有机统一。新闻设计以其视觉报道、视觉传达、视觉欣赏的作用,日益成为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大关键因素。[1]新闻设计实际上在新闻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网络的数字化方式所建构的虚拟空间、虚拟世界,不仅冲击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而且还改变人的传统思维方法。传统思维方式面临挑战。期刊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它以采集、处理、传播学术信息为己任,它反映的是学术新思想、新成果、新信息的生长点,是人类探索、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情报源,也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迈进了信息时代。信息数字化技术给人们提供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方便、快捷的同时,它以网络微信、QQ、视频等独特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依附着这种新的形态,随着以群为单位作为平台的新的交往方式深得大学生们的热捧,大学生网络社团如雨后春笋。这种有别于传统大学生社团的生存现状如何?怎样引导其发展?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生存现状:大学生网络社团吸引力强,但成员不稳定;虚拟的社团成员,游于管理边缘问题;边缘社团的边缘管理问题。为确保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健康发展,我们认为高校必须:创新管理观念;建立管理机制;优化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