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建设成效丰富,其背后的经济机制包括两点:首先,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客观存在经济结构互补性和供需匹配,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其次,中国探索和实践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是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成效的充分条件。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精华的继承,也是在实践中对经济学经典理论的发扬与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发展与重大创新。未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再创辉煌,将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变成现实,需要从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遵循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积极推进人文交流等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重要领邦,老挝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老两国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深化务实合作,有效提升双方在民生、医疗、教育、扶贫等领域能力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也成为推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和新境界。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进行对外叙事,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塑造大国形象以及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对外叙事能够有效破除西方国家通过话语权为中国发展设下的藩篱和陷阱,解构西方国家对于国际话语的垄断地位,在国家间的话语博弈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提升对外叙事的实际成效,要在叙事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让叙事“言之有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际成效,让叙事“言之有据”;构建全过程创新的话语体系,让叙事“言之有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也是展现开放自信、和平发展形象的重要机遇。当前,“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也是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主流媒体应利用采访资源、平台资源、融合资源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主动讲好我国坚持和平发展、谋求合作共赢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历史流变表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既要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要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丰富了现代化理论,为世界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构建提供了实践支持。应从时空叙事、比较叙事、方法叙事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体系的基本结构,在叙事主体、内容、中介上精耕,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力度,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广度,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的传播精度。  相似文献   

6.
新型政党制度是基于中国政治实践的伟大政治创造,蕴含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讲好政党制度的中国故事,增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阐释能力,其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制度发展、实现有效传播,增强软实力和话语权。对此而言,目前的短板可能不在“故事”而在“叙事”。本文拟从历史叙事、现实叙事、理论叙事、交流叙事等多维叙事视角,探讨推动新型政党制度话语建构与传播力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文明交往维度看,“中亚”均处于中西之间,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的核心地带,更是联通古今中西、促进文明交往互鉴的关键枢纽。增强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力,推动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当前亟待破解的国家战略传播议题。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真实、立体、全面展现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中亚接受中国,并以“中亚”为文明交往中介,促进东西互鉴,让世界理解和接受中国。提升路径上,以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战略引领,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发展道路及其承载的人类共通价值,打造系统协同的中华文化中亚传播战略;以基建为先,夯实中华文化中亚传播的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以内容为本,深挖“中国-中亚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共通价值,构建融通中国-中亚的话语和叙事体系;以体系协同为要,将全媒体传播体系发展优势转化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际效能。并最终以“各美其美绘就美美与共”,推动丝路文明复兴,促进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互融共生,以此形成中华文明对世界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2015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商务部颁发《支持境外合作区发展的意见》,有力推动了中国境外合作区发展并逐步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主要实现形式。境外合作区发展能否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本文系统分析境外合作区建设进展、成果与问题,提出境外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顾宾 《外交评论》2022,(4):1-27
法治化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在要求和显著标识。以软法思路推动“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对现代国际法治的重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遵循以软法为主体和特色的治理思路。本文在“一带一路”软法治理实践基础上,主张“一带一路”软法体系应由参与主体、业务标准、争端解决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参与主体”涵盖双边、多边、多利益相关方、单边等四个类别,“业务标准”涵盖债务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廉洁丝路等三个领域,“争端解决”指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并行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带一路”治理体系以软法为主,但并不排斥硬法。为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的法治化和全球化水平,应深化“一带一路”与现行国际秩序的兼容互济关系,推动“一带一路”符合高且可行的标准,并就“一带一路”多边机制化作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思想。伴随着话语形式的演变,中国的政治话语走过了一个历时发展的历程。在叙事内容、讲述方式和意识形态等方面,中国的政治话语在国际话语生态中表现出很多独立性的特征。将"中国的声音"对外传播,翻译是重要的发声方式,其实质是用译释手段对政治话语内涵作出二度叙事,实现新一轮的话语建构和价值诠释。政治话语的国际化表达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形成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达到主动宣示自我的特征,从而在国际政治话语生态中保持自我价值并获他者认可,使来自中国的声音不仅被"听到",还要能被"听取"。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符号表达和外在体现,意涵深厚且特性鲜明,其国际化传播对于展现中华文明精神风貌、构建中华文明国际化叙事体系和塑造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愈发频繁、舆论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传播新环境下,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国际叙事应以思想引领夯实国际叙事的根基,以情感融通强化国际叙事的情感渗透,紧扣时代脉搏推动国际叙事与时俱进,搭建多维立体、灵活多样的国际叙事平台,实现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国际叙事的高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三大叙事”。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和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叙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创新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大叙事”在共时与历时的过程中呈现出联动、融汇及统一的趋势,话语叙事发生转变。中国式现代化转向建构话语叙事体系,以强化“理论解释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转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之新文明,凸显“民族性”重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向世界,突破“民族国家”范畴,以中国理念诠释人类文明的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和云南全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职业教育国际化成为了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部分,承担了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肩负着推动职业教育从“中国问题—国际经验—解决方案”到“国际问题—中国经验—解决方案”转变的主要职责;发挥着传播技能、传播文明、传播友谊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国际格局复杂多变,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使得人类共同体利益需求凸显,现行国际制度以及国际合作模式的合理性受到了新的考验。现行国际制度利益分配失衡,国际社会对构建新型国际制度以及合作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一项中长期构想,旨在探索全球治理的新模式,并对当前国际制度存在的问题给出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来,取得了明显的制度实践成效,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型国际合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周年,有必要对共建“一带一路”作一个阶段性总结。“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十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五通”合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展望未来,中俄“五通”合作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边境地区的开发开放予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要求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翻开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新篇章,彰显了新时期我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的新理念,为加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也为我国沿边地区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全面落地实施,西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因过度城市化建设和网络赌博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违法犯罪。理清西港问题的重大意义在于将柬埔寨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样板,推动“一带一路”在国际和地区内行稳致远。中国通过优化自身建设来打造“一带一路”良好的国际口碑,而柬埔寨政府则通过加强行政干预来参与西港治理;双方除各司其职外,更应加强执法合作和文化交流,以及扩大双边联络机制,合力解决西港问题,促使“一带一路”倡议在柬埔寨更好地发挥效能。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战略为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地方高校有地缘、行业等优势,但也存在资源短缺、能力有限等劣势.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劣势,顺应“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应立足实际,将服务当下与谋划长远结合,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行业和学科特色为优势,以政府、企业为依托,以人文交流为载体,实施差异化对外合作策略,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推进地方高等教育走出去,驱动教育国际化全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但其发展时有受到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国际安全威胁。如今,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不同程度的警务合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推进科技兴警、区块链技术新兴发展的背景下,提议沿线国家应构建国际警务+区块链以改善现有国际警务合作模式。因警务区块链的构建存在缺乏共同的安全治理理念、法律体系及监管体系不健全、面临“可扩展性”问题等技术难题、警察的执法能力和综合水平有差异等难点,应增强政治互信,重点推进警务区块链标准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促进警务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区块链技术下的情报共享平台、助力国际警务合成作战,并继续加强对专业性警务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