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埔》2017,(1)
正我父亲叫曾瑞聪,现年96岁,广东揭阳人(现广东揭西县五经富镇)。1939年广东沦陷,高中毕业在家乡教书的父亲为国家独立、民族生存而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广州)17期通讯科。1941年毕业后分配在成都部队,后调到川东师管区。1949年随部队在四川渠县起义,部队整编为第四野战军50军独立师。因母亲岳用仙是成都人,父亲起义后一直在成都生活。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1956年,母亲在成都市幼教培训班毕业  相似文献   

2.
北伐专辑     
《黄埔》2006,(4)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分赴北伐前线。黄埔军校学生参加攻武昌城的战斗。以黄埔军校炮科学生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在武昌洪山阵地上。国民革命军为在北伐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修建烈士墓。北伐专辑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4,(1):18-18
正李明瑞(1896-1931),广西北流人。北伐名将,百色龙州起义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896年11月,李明瑞生于北流县清湾乡朱砂地村。李明瑞父亲在私塾教书,他随父学"四书""五经"。由于家境窘困,他曾寄宿于舅父家,与俞作柏等表兄弟一起习文练武。中学毕业后,母亲将卖猪所得的银两给他到广州准备考大学。由于没有大学学费,他决定考公费军校。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15)
正郭为美,台湾著名画家,但却出生在老北平。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离奇?讲她的故事,还得从她的父亲母亲传奇般的经历开始说起——一郭为美的父亲是郭柏川,台湾台南人,1901年生人。1915年公学校毕业后考入台北国语学校师范本部。1921年从学校毕业,先行任教。1928年,以美术方面的专才,前往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进修。1933年,以半工半读方式在日本著名画家梅原龙三郎处习画。1937年随梅原前往中国,在伪"满洲国"各地写生。1938年,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6,(6)
正造就革命军队的未来军官孙中山亲自创办的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孙中山为了反帝反封建军阀、北伐统一中国而创建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该校从1924年6月开办,至1928年3月,在不到4年时间内,由第1期至第4期毕业的学生就有4981人。他们来自全国26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李默庵将军诞辰100周年,回想我家几代人曾与他交往的经历,我更加缅怀这位老前辈。李默庵将军是湖南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血战沙场几十年,战功卓著,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位著名的爱国人士。由于我的叔祖父段霖茂(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曾在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所辖的第九十八军任军长,我的二姨父杜心如(黄埔一期毕业)亦是湖南人,因此,我的父亲段德峻(后更名德怀,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在抗日战争期间便与李默庵将军相识,称他为叔叔。后来,我父亲回安徽地方工作,从此,我致)在我的求…  相似文献   

7.
陈策     
《新东方》2014,(6):I0003-I0003
<正>陈策,1893年-1949年,字筹硕,海南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人,国民党海军上将。曾协助孙中山在广州对抗陈炯明,抗战时负伤截断一腿,有"独脚将军"之称。日军攻陷香港时,陈策带领数十名英军成功突围,获英皇颁授帝国骑士司令勋章。陈策三岁时随父亲到新加坡,八岁时回中国。小学毕业后,到广州的"广东海军学校"读书,并且加入同盟会。1 923年孙中山任陈策为广东舰队司令,北伐后,广东舰队改为国民革命军海军第四舰队,陈策为司令。  相似文献   

8.
谭安利 《黄埔》2011,(5):42-44
我的母亲谭珊英与黄静汶于1926年11月一同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亲密战友。大革命失败后,武汉军校女生队提前毕业,母亲返回长沙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继续就读,1929年冬毕业。1930年春,母亲曾在上海与黄静汶见面,此后相互失去了联系。  相似文献   

9.
拜谒中山陵     
吴钟祺 《黄埔》2006,(6):16-17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父亲吴子培早年跟随孙先生荐身军旅,东征北伐。我于1924年即黄埔军校创建同年出生,和黄埔同庚,命中注定后来投笔从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炮兵科,1942年毕业后奔赴抗日战场。1949年4月21日,解放大军渡江时起义。1950年,我于华东  相似文献   

10.
我是黄埔军校第九期学生,193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在校工作期间,历任区队长、队长等职。1934年6月16日,我参加了黄埔军校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情况追记于后。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于1924年6月16日,毅然在广州黄埔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从军校毕业的同学们,在东征、北伐中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打倒了许多地方军阀,成为举世闻名的革命军队。从六期以后,学校北迁南京,遂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门外修有一条宽广的柏油路——黄埔路,以示本校为黄埔军…  相似文献   

11.
[市民咨询]我们夫妻2006年毕业后,把在学校的集体户口迁到工作地高新区集体户口,想咨询孩子将来如何落户?[部门答复]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婴儿的监护人或者户主持出生医学证明向婴儿父亲或者母亲常住户口所在  相似文献   

12.
潘月兰43年前出生在北京大兴县风河岸边一个农家小院,她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她长大后也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小学教师,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 3岁时,潘月兰失去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养猪种地拉扯着心劲儿极强的女儿。女儿看见母亲太苦,太辛劳,发誓要争口气。后来,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13.
杨淑瑛 《台声》2007,(8):71-73
父亲杨春松是台湾桃园县人,1926年赴广州投身中国革命.同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于1927年夏回台从事农民运动。当时的他做为台湾农民组合的主要干部之一,在“二·一二事件”中被日本殖民当局抓捕并被判监禁10个月。1929年.父亲在保释期间与母亲结为伉俪.从此相伴相随.历经风雨坎坷。  相似文献   

14.
袁静  袁澄  袁清 《北京观察》2003,(5):40-43
父亲袁同礼,1895年生于北京,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到清华学校图书馆工作。1920年8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送父亲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进修,1922年,父亲毕业干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随即进入图书馆专科学校(哥大图书馆学院前身),1923年毕业。1918年12月21日,北平图书馆协会成立,父亲当选为该会会长,李大钊、高罗题当选为副会长。1924年父亲归国后,任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目录学,并继李大钊之后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1925年,父亲还出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理事兼图书部主任。1926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用部分庚子赔款与教育部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正、副馆长是梁启超和李四光,父亲为图书部主任。1927年,父亲任该馆副馆长。1928年,京师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傅应秋 《黄埔》2006,(6):18-20
黄埔从军东征北伐我的父亲傅正模,字镜磨,号汉卿,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乡班冲。父亲少青年时期处在国家深受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军阀纷争割据、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这一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1923年夏,父亲高中毕业回乡探亲,期间,欣闻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长程潜创办的湘军讲武堂正招收有志青年学习军事,即与同乡学友李默庵、左权、蔡申熙商定结伴前往,途经长沙又结识了刘戡、李文,一同南下,考入讲武堂。1924年6月,黄埔军校建立,招收了五个队的学生入第一期学习。是年9月经程潜同意,由李默庵、陈明仁、袁朴、刘戡和我父亲等12人作为…  相似文献   

16.
《八桂侨刊》2005,(1):55-55
丁关海是丁肇中的父亲,1934年毕业于当时的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后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王隽英是丁肇中的母亲,当年也在美国留学。他们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但是因为早产这个意外,丁肇中成了地地道道的美国公民。  相似文献   

17.
长沙分校     
《黄埔》2019,(3)
<正>黄埔军校在长沙先后两次办分校,即北伐时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和抗战时期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由于这两个长沙分校没有渊源关系,故分述于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一、历史沿革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组成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黄埔师生大多数投身其中。一路上,北伐军长驱直进,势如破竹。7月11日,唐生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占领长沙。蒋介石感到形势大好,但深感军事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18.
还记得故乡小溪边,柳荫下,有一块母亲的洗衣石,这是一块厚厚的麻石,质朴、洁净,安详地睡在溪边的沙子上,表面十分的光滑,那是母亲用岁月洗去的……小溪在我家老屋前流过,只记得麻石是父亲从山上背回来的。母亲常年就在这块麻石上,洗着父亲被汗浸透的汗衫,为我揉搓着儿歌,棒槌下不知打落了多少个岁月的心愿。后来我进城上了高中,离开了故乡,也离开了这块美丽的洗衣石……每一次回家,母亲便为我把衣服洗好、晾干,让我第二天带回学校。一次,我回家时已经很晚,母亲借着微弱的月光来到溪边,一不留神,踩翻了一块石头,“扑嗤”一声摔伤了腿,痛了半…  相似文献   

19.
《政策》2001,(7)
1926年底,北伐胜利,国民政府决定迁汉。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农委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所长的毛泽东来到了武汉,在武昌都府堤今红巷13号与邓演达等主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3月正式开学,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学员,同年6月毕业。 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共同创  相似文献   

20.
忠诚追随孙中山,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个人独裁邓演达,字择生,1895年2月初五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水湖乡鹿颈村。父亲是清末秀才,母亲是农家女。邓演达幼年随母亲在家种田。1916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在福建参加粤军。由于他忠诚革命,治军有方,很快由连长提升为营长、团长,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