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引导下的英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首相布莱尔一上台便提出了被称为“第三条道路”的“布莱尔主义”,并把它作为英制定内外政策的指导原则。经过两年来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可以说“第三条道路”在英国得到了比较成功的运用,它不仅推动了英的内政改革,而且也为英从一个衰弱的老牌帝国走向一个重量级的国际强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这个雄心勃勃的最年轻首相日益从一个英国首相跻身于“国际首相”的行列。一、“布莱尔主义”的政策思想布莱尔首相是当前风行欧美的“第三条道路”的领头羊,因此,“第三条道路”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多的英国色彩。他主张从社会民主主义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相继提出第三条道路理论并加以探索实践,以期改变西方奉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险象。随后欧美国家的许多执政党(社会党、社民党或工党)也开始效尤,一时间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一、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内涵及其倡导者 (一)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含义。第三条道路理论从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早期,纳粹曾利用这个词,作为他们替代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法西斯主义招牌。后来又有人寻求“中间路线”。但这里所说的“第三条道路”与它们都不同,指的是以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超越左右”的新第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相继提出第三条道路理论并加以探索实践,以期改变西方奉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险象。随后欧美国家的许多执政党(社会党、社民党或工党)也开始效尤,一时间新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英国"第三条道路"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的"第三条道路",是适应英国国内阶级变化和政治经济改革,适应全球性经济、科技、社会和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变化而出现的新的政治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试图探讨"第三条道路"发端于英国的内在动因及其外部背景,并对"第三条道路"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5.
“第三条道路”并非一个新概念 ,冷战时期就有人称社会民主主义为介于美式市场自由主义与苏式共产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冷战结束后 ,“第三条道路”被赋予新的含义始自美国民主党人 1996年提出的“新进步主义”。英国普利策出版社 1998年出版了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系统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作为新的政治理论 ,“第三条道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同时也招来不少批评。 2 0 0 0年 ,吉登斯的新作《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者》(AnthonyGiddens :TheThirdWayanditsCriti…  相似文献   

6.
5月5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赢得了英议会大选,实现了工党百年历史上首次“三连胜”,布莱尔本人也成为英战后连续三届当选首相的第二人。但是,布莱尔也很可能是步撒切尔夫人后尘被迫在第三任期内提前让位的首相,其执政地位在大选后即开始动摇,英政局走向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首先,布莱尔执政地位面临严重挑战。由于伊拉克战争的阴影,工党虽赢得“三连胜”,布莱尔却面临党内“逼宫”,其执政地位处在动摇之中。大选揭晓的5月6日,布莱尔在组织新内阁时,即被迫放弃要减少副首相和内务大臣查尔斯·克拉克部分职责及将露丝·凯利调往财政部的成令。接…  相似文献   

7.
大事综览     
2005年5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一、布莱尔赢得三连任。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工党在英国大选中赢得三连任,并开始重组政府。新内阁中内政、外交等主要大臣的职务未作变动。布莱尔早前曾表示,工党的新一届政府将以经济工作为重,努力帮助低收入人群,提高国民医疗和教育水平。17日,布莱尔公布了其第三任期内的政府议程,其中包括45项政府议案和5项草案。英国媒体就此指出,布莱尔能否在议会中通过这些议案将决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20日,美国第三任国家情报主任丹尼斯·布莱尔声明“将于当月28日正式辞职”。布莱尔出生于1947年,1999-2002年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从2009年1月19日正式上任到2010年5月20日提出辞职,在国家情报主任任上只干了16个月,成为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团队中第一位中途“下课”的高级官员。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的第三条道路——庇隆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历史发展表明 ,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一条。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确立以来 ,一部现代化历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发展并向全球扩张的历史 ,而且也是对立的意识形态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如果说资本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条道路的话 ,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则是第二条道路。在这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 ,产生第三条道路甚至第四条道路 ,也就不足为奇了。本文试图以阿根廷的第三条道路即庇隆主义为研究对象 ,对其表现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一 全球视野下的第三条道路要深刻认识拉丁美洲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种重要思潮,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全球化是其现代意义形成的大环境。从第三条道路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务实性是其保持活 力、不断发展的保障, 中庸性则是它在各项具体政策上的思维方式, 两者决定了第三条道路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主要国际政治思潮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冷战思维的新保守主义,突出反共意识,强调“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和“道德政治论”,鼓吹“单极稳定”和“霸权领导”;提倡西方价值观为特色的新自由主义,挑战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文明冲突论”、“人权高于主权”,并按西方价值观建立国际制度与规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第三条道路等是冷战后国际政治思潮出现的3种新动向。作者对此从国际关系构架学理以及实践上进行了服人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1920-1940年代,李敦化第一个从哲学角度系统展开了“人乃天”思想。通过“人乃天”思想的哲学体系化,李敦化尝试了天道教的“神学”,从而为吸收西方文化,重塑民族宗教提供了一种模式。李敦化“人乃天”思想的体系化旨在澄明天道教这一民族宗教的位置,通过天道教激发建设地上天国的新信念,开拓一条“民族开辟、社会开辟、精神开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英国从“日不落帝国”, 到“英国病” ,再到“第三条道路”, 在世界经济发展之路上书写了极 具借鉴意义的兴衰历史。英国经济发展之路对我们的启示是: 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 必须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此文对目前国际政局中出现的“第三条道路”的主要观点作了综合和归纳,对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作了简要分析,并对西欧国家当前内外政策调整的影响作了概括,指出这是一种与当前时代背景有密切联系、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而出现的改良主义思潮;它既是一种政治现象,是欧洲国家政治“左倾化”现象在观念形态上的体现,又是欧洲中左政府当前内外政策目标、相对于右翼政府、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动趋势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潮经历了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三个阶段。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宣称用现代地缘政治学思想、传统主义、“保守的革命”新方法论和“第三条道路”经济模式丰富了欧亚主义。“欧亚党”把新欧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属于中派政党,在政治上支持普京总统。但是普京的观点与新欧亚主义并不一致。新欧亚主义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新欧亚主义和欧亚党在俄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经过1997年、2001年、2005年三次大选锤炼的英国新工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掌控政府新闻、应对传媒、利用传媒为本党赢得选举,并为顺利执政创造有利条件的策略和机制,尽管并未以文字的形式标明,但这是一种真实存在并积极指导工党的潜规则。成也布莱尔,败也布莱尔,他的传媒战略为其赢得选举、推行政策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把继任者布朗推到了如何处置布莱尔这一政治遗产的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三次思想大解放则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一条主线。第一次思想解放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开始,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第二次思想解放从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开始,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从1997年召开中共十五大开始,突破了“公”和“私”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曾强 《亚非纵横》2002,(3):44-47
今年3月9日至11日,津巴布韦共和国举行了第三次总统选举,“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一爱国阵线”(简称“民盟”)领导人穆加贝以56.2%的得票率击败所有竞争对手,第三次蝉联总统。3月17日,穆加贝在国家宫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并呼吁国民精诚团结、摒弃党争、巩固民主、发展经济、共同建设国家。目前,新政府虽牢牢控制着局面,但也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未来6年的执政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9.
英国缘何在科索沃问题上如此好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中,英国可谓是美国最坚定的追随者,因而布莱尔有北约“孤独的战争领导人”之称。英国为何在科索沃战争中如此好斗,布莱尔这位二战后出生的高贵文雅绅士何以变成一个狂热的好战分子,这是个值得探讨和回答的问题。首先,借助美国的“...  相似文献   

20.
评新干涉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月24日,以美、英为首的北约向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猛烈的空袭。随着战事的进行,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了一项处理国际事务的崭新理论———新干涉理论。布莱尔表示:“长期以来,不干涉主义一直被视为国际秩序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不干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