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磊 《理论前沿》2009,(12):32-34
治理理论为我国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治理理论的本土化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夯实民主政治基础,培育和完善法制社会,当前要加快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切实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建设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两大压力的必然选择。地方政府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地方政府官员政绩)中动及地方政府间权力利益竞争造成了地方政府职能错位,是能耗上升、污染扩大的原因之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难题。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完善以绿色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健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的财税政策体系和以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为根本的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是创新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效型政府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是人民政府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建设的高效型政府,应该是能力型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责任型的政府、法制型的政府。要建设高效型政府,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实践勤政为民,完善政府法制,落实行政责任,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4.
促进乡镇政府转型 构建惠农型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政权结构的基础层联结国家-农民关系的纽带,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文章论述,农村税费改革标志着“汲取型政府”的终结,这为乡镇政府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乡镇“悬浮型政府”的存在,又为乡镇政府转型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乡镇政府转型的目标,就是在农村建立一个“惠农型政府”,实现乡镇政府“汲取型政府”的到“惠农型政府”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型政府对我国二十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这只能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一种过渡的政府形态,它必然要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重点应从经济建设转向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应构建新型的政府与社会互动关系模式,要改进服务方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合理的目标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基础作用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新阶段新的发展条件要求党和国家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对政府行政体制和行为方式即政府治理方式进行适应性改革。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和适应性改革的途径是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及时转变职能,实现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目标取向是从传统行政走向公共行政、服务行政,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方国家相继进入了新一轮政府改革运动。与“官僚制政府”和“企业家政府”相比,新一轮改革强调部分之间协调行动、相互促进,强调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我们将这一轮改革所欲实现的政府形态称为“协同型政府”。将三角模型作为协同型政府的组织分析框架,并与官僚制政府和企业家政府相比较可以得出,协同型政府表现为善治的政府、“无边界”的政府、“社会人”政府、使命驱动的政府、灵活应变的政府、“外向型”政府和“魅力型”政府。为此,政府必须着力培养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必须努力提升自身形象和凝聚力;必须不断提高合作能力;同时,又必须善于放权,吸引更多主体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8.
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本文出于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扫除障碍的目的,着重对政府所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虽然没有“开药方”式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却对政府改革必须面对的各种弊端从根源上做了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怎样实现政府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相契合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纪芳 《地方治理研究》2024,(1):50-61+80
乡村振兴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思维。一些地方政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通过运动式治理推进乡村“强富美”建设,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在有限财政约束下,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制度化方式承担高标准乡村建设的成本,负债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应对策略,由此形成乡村振兴中的透支型发展模式。对地方政府而言,透支型发展的优势不仅在于可以弥补资金不足,更在于可以扩大地方政府的制度外行动空间,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体现为地方政绩以及市场化导向乡村发展的双重逻辑。作为地方政府的策略性发展行为,透支型发展隐含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乡村发展悬浮、乡村社会管理成本增加等风险。应警惕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振兴透支型发展策略取向,回归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稳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规范政府行为,借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作用,建立掌舵型的“企业型政府”,将是我们治理“政府失灵”,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