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艳 《前沿》2013,(18):157-158
高要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约19世纪中叶起,高要籍华侨漂洋过海,前往澳洲、东南亚等地区;改革开放后,高要移民规模不断扩大,对侨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高要市的历史变迁、移民历史和海外华侨与侨乡之间的联系展开论述,以阐释广东高要侨乡的社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温州新移民出国特点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州是全国知名的侨乡,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移民高潮,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移民高潮持续不断。本文从移民意识、出国规模、移民目的、移民途径与手段、目的国与谋生手段等方面,探讨温州新移民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化交流逐渐频繁,海外移民数量与日俱增,因此海外华人移民与侨乡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为促进海内外学者在国际移民视野下的对话与交流,2012年11月18—21日,由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潮汕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先后到潮州市潮安县磷溪镇溪口一至七村、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15个行政村(居委会),就新时期侨乡海外移民、经济交往、社会结构、涉侨民俗与文化遗产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等问题进行系统调研。在此次田野考察中,课题组获取了许多第一手口述和文献资料,在侨情动向上了解到不少新的变化,为观察和研究潮汕侨乡乃至国内传统侨乡的历史演变与今后走向,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出国借贷是侨乡民间借贷的一种类型,是侨乡人为筹集出国资金而向亲友或熟人借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因侨乡的海外移民而兴,也助推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和高额的出国费用、民间借贷的优势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汇款是侨乡民间出国借贷兴起的原因。在侨乡民间的出国借贷过程中,它以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为运作基础,受乡土社会传统道德力量的制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韦丹辉 《八桂侨刊》2021,(4):60-67,59
以浙江省青田侨乡为例,从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青田人移民以及青田移民对故乡文化的影响.早期青田移民更多是为侨乡带回来自外乡的物资.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移民与侨乡文化发展显示出双向式互动发展的趋势.侨乡文化的当代变化可对如何应对以华侨回流、华侨回归创业为主旋律的时代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侨乡民俗是侨乡人社会心态的集中反映。本文考察了闽南侨乡在家庭结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当代的侨乡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或改变传统民俗,而是使以移民文化为基础的侨乡民俗服务于新的时代需求。侨乡民俗不管如何变迁,或多或少总会刻上来自海外华人社会影响的印迹,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侨乡特色。  相似文献   

8.
裴艳 《八桂侨刊》2013,(3):45-50
广东中山县①是重点侨乡,海外移民集中于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中山侨汇网络主要依托外商银行、金山庄、银店、新式银行、邮局等机构组建。中山商人郭乐兄弟开办的永安公司在中山侨汇递解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山侨汇对侨乡金融业兴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婉 《八桂侨刊》2009,(2):22-27
广西是中国重点侨乡之一,其侨乡研究不容忽视。本文从三个时期总结和分析了广西侨乡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广西侨乡研究的领域和内容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勇  吴昊 《八桂侨刊》2016,(1):45-55
侨乡是在某一地域内,由于一定时期内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向国外移民,在移民网络、移民跨国实践和侨汇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导致移民输出地家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发生整体性变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闽浙等传统侨乡的非传统侨区,以及在东北、部分内陆省份和沿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侨乡,对于此类新侨乡现象,学术界尚缺乏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透过对延吉田野的多纬度理论解析,从侨乡形成过程而非以给定社会指标(比如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人口比率等)的方法来判认侨乡,阐释和解读前述定义下新侨乡的形塑。  相似文献   

11.
温州人向美国洛杉矶的迁移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按其动因可以分成商业驱动型移民、生活驱动型移民、教育驱动型移民和混合驱动型移民.他们大多利用合法的L1、EB5和H1B签证登陆美国并获得绿卡,也有极少数通过政治避难手段获得合法身份.这些移民在洛杉矶分散居住,在不同行业耕耘,融入当地社会的程度也有差异,但是与温州本地联系都非常紧密.洛杉矶温州人的迁移历程显示,侨乡人口向海外迁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传统商业和经济因素不再是温州人定居海外的目的,反而成为他们迁徙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徐晓俊 《前沿》2014,(9):223-225
广东省五邑地区是著名侨乡,其历史发展演变是中国华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邑之中,鹤山由于历史上曾长期与其他四邑相隔绝,其相关的历史研究更是薄弱。本文针对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鹤山人出洋承工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考述,重点对鹤山人当时出洋的方式、出洋过程中的重要中转地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涌现出新移民现象,“出国热”长期处于一种持续升温的状态。2006年6月和2007年3月笔者对福建省明溪县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旅欧第一县”明溪县内陆新侨乡的兴起、发展过程,并从一个新兴内陆侨乡的视角来剖析新移民产生的原因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同时对新移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粗浅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东南沿海的乐清市是浙江省重点侨乡,拥有3万多海外华侨华人和近4万归侨侨眷,其海外移民的一大亮点在于出国留学与海外谋生局面并存。乐清留学人员不仅在乐清海外移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温州海外留学人员中的比重很高。文章通过回溯乐清市的三次留学高潮,分析其留学人员的性别比例、学习专业和侨居国别等来探讨他们的特点,并通过实证其对家乡的回馈方式来考察乐清留学生的桑梓之情。  相似文献   

15.
黄洞村是东莞的一个重点侨乡。鸦片战争后,就有村民以契约华工的形式被卖猪仔到中南美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有所放宽,使得一大批黄洞年青人相继走上了移民南美洲的老路,这批新移民主要活跃在苏里南、牙买加、圭亚那等南美小国,并以这些国家作为经济上的跳板,再次移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本文以黄洞村为个案,分析黄洞新移民在各个阶段不同流向及其原因,力图呈现黄洞村多种多样的移民情况。  相似文献   

16.
詹娜 《八桂侨刊》2021,(1):89-90
随着现代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不断加深和密切,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范围上都呈现逐年递增与扩大的趋势,移民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引人注目的群体。近几年来,国内关于国际移民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不断涌现出优秀成果。李其荣教授的《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第三卷)》(以下简称《第三卷》)就是该领域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移民政策与治理、非法移民与难民研究、移民法、华商与和谐侨社研究、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华侨华人与中国梦、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中华文化传播、华侨华人投资创业与人才引进、海外华人研究的新视野与方法,共八个部分。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由郑一省、吴小玲主编的《互动与网络——多维视野下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关系研究》一书,其是《侨乡文化研究》丛书的第二本。该书是2015年10月23-26日由广西区侨办、广西区侨联、广西民族大学和钦州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文化"国际研讨会的论文合集。本书集中关注海外移民社区和侨乡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变革进行了探讨。该书收录了学者  相似文献   

18.
王惠  王丽亚 《八桂侨刊》2022,(4):44-51+75
侨务资源是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侨务资源大省集中于闽粤等沿海省份,北方及内陆地区的侨务资源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培育与涵养侨务资源相对滞后。河北是我国北方非传统移民输出省份,其华侨史形成历经晚清民国时期,成为重要的华工输出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北方重要的归侨接纳地;塑造了阳原、高阳和吴桥三个重点县域侨乡;河北籍华侨华人在外广泛分布的历史样态,为地方社会涵养侨务资源奠定了丰厚的历史基础。现阶段河北省涵养侨务资源工作尚未形成规模,且缺乏横纵联系。收集、梳理河北地区华侨历史,将华侨史与侨务资源的涵养与发展深入结合,为涵养侨务资源提供历史依据;实现侨文化与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纵向互动;同时展开本地侨务资源与南方侨务资源的横向协同,以期优化地域侨务资源,提升河北省对外开放水平,助推京津冀三地侨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人移民海外后,往往通过书信与国内家庭保持联系,闽粤侨乡民间为此保存了大量的移民书信。移民书信的保存状况不一而足,反映的华侨家庭故事也千差万别。华侨出国除了带给侨乡家庭源源不断的汇款外,也因长期分离及观念冲突而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由于条件所限,华侨家属选择再移民面临重重阻碍,早期的家庭团聚移民并不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5月8-11日,由广西民族大学、五邑大学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东盟学院协办,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和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侨乡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等省重点侨乡的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