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君如 《理论导报》2015,(4):14-15,18
<正>"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没有法治意识,就没有法治国家。要把法治国家建设纲领和蓝图变为人民生活现实,必须举全党之力、全民之力,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此,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在全社会树立崇法、守法、护法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意识是民主政治实践的呼唤我们党之所以提出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在广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是一项现实且紧迫的任务,这对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这一法治理念,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国家和民族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法治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法治文化疑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法治的理念或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特别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下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文化可以从党的领导、法律至上、汲取借鉴、良法善治、规则之治、公平正义、程序正当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特殊的领导和促进作用,客观地分析并认识这种作用,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和基本内容三个层面,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结合中国国情和现代法治理念,分析了树立和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要性,厘清和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进步性,阐明和论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正>基层公安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公安机关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双重职责,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处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位于执法办案、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前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基层公安机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定法治信仰,必须以法治思维引领新常态下基层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8.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这既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就要做到: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精神;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9.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加强检察队伍班子建设的根本保证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10.
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长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树立法律信仰、提高法律素质、创新载体方法、建立基地及援助机构,可以推动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准确把握国家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切实将法治教育落到实处,为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政的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党的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的原则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党的领导活动和执政活动中的具体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依法执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我国农村法治实践中,还存在诸如法治意识淡漠、公民权利城乡差别显著、集体土地征用中农民利益维护不力和农民法律信心缺失等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就在于通过法律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农村法治的现实问题,保障新农村建设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法治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是政府与人民合作下的"依良法而善治"的政府。法治分为实体法治和程序法治,相对来说,程序法治特别是行政程序法治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要实现行政程序法治,首先必须要有行政程序法,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行政程序法典化方面作出努力,同时,要强化公民的程序意识,以求突破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瓶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法治权威积累成就有:立法逐渐完备;在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置中,相关法律得到了较好的贯彻;配合突发事件相关法律制度的创制和适用,法治教育也在积极开展。但仍面临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未能充分利用突发事件的处置树立法律至上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应对国际因素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加快与突发事件应对相关的法治建设步伐,通过法治与国际话语体系对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执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邓小平的执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点是:重视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执政的关系;以发展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重视执政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执政的忧患意识与乐观意识、风险意识与安全意识的统一。深入把握邓小平的执政思想,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对中国共产党而言,社会组织不断巩固和开拓了党的执政资源,日益成为党执政的新兴资源。社会组织通过参与社会治理优化了党的权力资源;社会组织直接和间接的经济贡献丰富了党的经济资源;社会组织的利益协调功能扩大了党的群众资源;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增加了党的影响力,巩固了党的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党的执政责任是远远胜于、高于党的执政能力的范畴,是党基于执政地位对国家和人民的职责担当。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是一个新课题,面临着诸如领导干部执政责任意识没有充分确立、责任与惩治的对接不完全到位、党委高度集权成为责任中心和矛盾中心、"潜规则"影响等方面的困境问题。由此入手,推进党的执政责任建设应围绕着"树立正确的执政责任意识、健全问责制度、建立党内质询制度、建立党内弹劾罢免制度、分解党委的执政责任、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等基本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对以德治国方略具有促进作用,但并非是完全积极的,其正面因素需要我们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手段进行挖掘、利用和推动;对其负面因素则要坚持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进而逐步形成建立在社会道德基础上的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执政党监督的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明确了监督的关键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防止以权谋私和滥用权力;强调对执政党的监督必须以法规和制度为依据和前提;以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然而,领导干部在对待媒体和运用媒体方面却存在着明显不足,如何对待媒体和运用媒体,提高媒体执政力是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