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干同志在全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五个方面内容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哪一方面都离不开党的领导,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正确实施。所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不仅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强化法律意识,建设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它要求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承担义务,并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一方面要求人们在法律面前或诉讼中的地位平等,另一方面要求居间者的不偏不倚、公而无私;一方面要求实体正义和实质正义,另一方面要求程序正义和形式正义。它是实体与程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荆先清 《世纪桥》2011,(21):59-60
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前,高等院校应当充分把握法制教育的主旨和核心,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从坚持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  相似文献   

7.
刘旺洪 《唯实》2008,(5):47-5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类优秀法治文明建设成果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当注意把握好三对关系:即把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内在统一的关系,创新党的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解决机制;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高度统一起来;增强大局意识,注重执法和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正在全国政法系统深入开展.今年4月,罗干同志在全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特殊的领导和促进作用,客观地分析并认识这种作用,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前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核心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要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在实践中认真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法治理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法治理念,就会表现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及守法行为,它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世纪风采》2008,(1):F0002-F000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部署。报告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领导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既是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顺利推进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概念上是指存在于国家和民族这一特定载体之上,由过去和现在的全体国民共同参与构建而形成的,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法治理念及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在法治文化中,起核心作用,将法治文化疑聚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是法治的理念或价值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特别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下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和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文化形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文化可以从党的领导、法律至上、汲取借鉴、良法善治、规则之治、公平正义、程序正当这几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法治发展的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作为烟草专卖这一特殊行业的监督执法人员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本岗位的执法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来开展工作,充分履行各项工作职能,为加快法治国家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21,(1)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方征  李江波 《当代贵州》2007,(18):31-32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政法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我省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深入,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深入每一个和法治有关的工作实践。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了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构建和谐贵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北京市检察机关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一年多来,广大检察干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坚持用“依法为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理念指导检察实践,在日常办案过程中倾注了不尽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吸收了人类法治活动的文明成果,又立足于我国国情,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指引和推动作用。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在看到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与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目标的高度契合性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陪审制度在理念、制度设计和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思考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