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主义的危害与遏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是指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的消费生活方式及行为实践活动,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消费主义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多危害,在我国也表现出富有特征性的倾向与形式。要摆脱消费主义的蔓延,遏制消费主义的影响,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消费主义是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之一种,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关注是比较迟缓的。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视近十年国内关于消费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景观,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消费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学术展望,我们认为应逐步加快国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步伐,不断开拓消费主义研究视角,揭示消费主义的种种危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主义思潮生活化传播背景下,开展消费主义传播与我国文化安全实现问题的研究尤为必要,学界既有成果对此着墨不多。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消费主义传播与我国文化安全实现"基本理论的梳理,内在关系的分析,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实质及危害,我国文化安全的实现策略等环节进行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是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之一,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关注是比较迟缓的.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视近十年国内关于消费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景观,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消费主义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学术展望.应逐步加快国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步伐,不断开拓消费主义研究视角,揭示消费主义的种种危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指向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人们进行消费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不断追求被众多企业、商业经营者和媒体故意制造出来、刺激起来的物质和精神欲望的满足,即“虚假的需要”.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极有可能被盲目崇拜和效仿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消费群体消解掉.消费主义的蔓延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加剧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消解节俭、进取和拼搏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导致人的异化.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延伸,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消费理念.面对消费主义给资源、环境、生态上带来的破坏与不可持续,越须提倡、选择一种新的可持续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消费主义者鼓吹"生活就是为了消费",这一思潮冲击着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价值观。消费主义思潮的泛滥,使人们的科学消费观发生扭曲,自我价值观的确定时而迷失,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产生冲击,一系列的伦理危机频频出现。这些异化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全球化的进程,消费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随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向发展中国家侵袭,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逻辑主导下,消费主义思潮迅速渗入青年的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伪仪式感”是当代部分青年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对美好生活错位的理解和追求。其主要表现为以虚假伪饰呈现个性人设、以超前消费赋值精致品味、以意义消费伪装绚烂生活。这些表征源于消费主义视觉诱导下沉迷感官刺激,消费主义符号魅惑下迷失自我价值,消费主义算法推荐下固化行为惯习。对此,需要从戳破消费主义价值幻象、营造健康的媒介环境、注重精神滋养等维度出发,引导青年走出“伪仪式感”固化圈,在生活实践中创设富有生命意义的仪式感。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是生产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消费异化在大众生活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产生的理论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消费主义盛行所形成的虚假性需求,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人的异化,影响了人类的全面发展,使人类陷入规模空前的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人类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可持续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思潮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我国城乡青少年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消费主义思潮与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的国情严重不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与危害。对消费主义的遏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是西方众多文化思潮之一,相对西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关注比较迟缓。检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近10年国内关于消费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学术景观,可以发现,学术界对消费主义的概念、本质、产生原因、特征、影响等做了全面的研究,逐步加快了国内对消费主义研究的步伐,也不断拓展国内消费主义研究视角,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大,对消费主义问题的研究将创造出新的发展点,并在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上持续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化的推进,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滋生蔓延。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产生攀比性、享乐主义、超前性和炫耀性消费倾向。本文就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女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名为"援助交际"的新型性偏差行为."援助交际",本质上就是卖淫,但之所以会被称为援助交际,是因为"讲面子"的文化.它产于日本,能够在韩国蔓延,是因为男性中心、消费主义和商业化地看待女性身体的文化为其提供了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消费主义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探讨了消费主义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形成及其蔓延的机制,指出消费社会作为晚期现代性的形态,具有独特的运作逻辑,并大致勾画了消费主义在中国初现端倪的现状和相关的影响,以及我们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崇尚的价值理念。人们通过消费在社会中进行自我身份的定位,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求,但却并没有带来最终的幸福感和存在的价值感。崇尚消费主义价值理念的人们背离了消费的本质意义,难掩精神世界的空虚和无聊,存在着普遍的精神生态危机。因此,消费主义终将成为一种短暂的价值体系,人的全面发展才理应是个人价值追求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精神境界有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思想层面上看是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从现实层面上看是受科技、全球化、社会转型三者的负面效应以及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影响所产生。  相似文献   

17.
消费是人的一种基本活动,是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在生产和欲求无限扩大的同时,消费发生了异化,成为挥霍性的消费。挥霍性的消费必然带来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从生存论的视域中规范消费主义,提倡“合理消费”与“适度消费”,建立一种节约型的消费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论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与遏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主义是二战后产生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消费思想。这种消费思想主张人有权无节制地占有和享受物质资料,以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认为恣意地进行物质消费是人所应追求的最高的人生目标。消费主义的产生与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严重的后果,如资源的消耗加剧,地球生态体系失衡,生存环境恶化和价值目标错位等等。因此,探析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寻找遏制其蔓延滋生的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处于全球化和现代化宏观背景下,国民的社会生活同时受到生产主义思想和消费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在这种特殊历史时期,如何在社会消费的视域下,探讨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公正意识的现代社会主体,建立健康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成为值得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的当代表征与消费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在当代主要表征为炫耀性消费和先行性消费,由此带来了当代人的价值失落和“消费人”的生成,造就了享乐主义的消费伦理。当代社会需要建构一种合乎科学发展的“适度性”消费伦理,对消费主义进行理性规范与约束,从而实现消费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