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年年考,年年话高考。近些年来,高考话题愈说愈热,范围愈来愈广。虽不能说一考定乾坤,一考定终身,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能否考上大学甚至是否是一所名牌、重点大学,对今后的就业、创业、立足于社会还是有相当影响。万人争过独木桥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高考移民”,比如媒体对高考的爆炒。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社会的高考焦虑,还是大学的生源危机,其背后的根源都是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格局基本未变。要化解高考焦虑和生源危机,必须推动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3.
据说正在进行中的新课改,可以改变高考(论坛)“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于是我们的下一代将摆脱“挤独木桥”的残酷命运,走向素质教育的新天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的说法是,“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可是我要说的是,抛开考试的形式是不现实的,而所谓的“综合评价”将很可能为一些“潜规则”打开方便之门,从而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公。  相似文献   

4.
高考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近来,围绕高考改革,出现了两个取向点,一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让高校更多的自主招生;二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行制度,在计算高考成绩的同时,计算学生在中学平时学习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重庆涪陵区,在今年一月高考报名中,有541名放弃参加高考,占全区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据悉,这样的情况在涪陵区从未出现过。经过调查,高三学生放弃高考的主要原因有三:高考升学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高校收费较高。上大学,长久以来都是国人心目中改变人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上大学之路,在很长的时期内,几乎都是一条众人争抢、难于通过的“独木桥”。而那段时期大学收费之“低”,以及毕业后收益之“高”所形成的高性价比,也让“上大学”成为高三学生择优选择。如今,部分高三学生放弃“高考”,  相似文献   

6.
微言     
《创造》2014,(6):11-11
@新华视点:高考结束,其热度不减。消除高考焦虑症需要考生和家长的理性,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格局;让年轻人的成才道路多元,消除普通人在社会晋升中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高中以为高校培养人才为己任,高考以为高校选拔人才为目的。近几年。随着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普遍重视,从高考命题到高中教学,都在有意识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进行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 199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的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曾在社会上引起一时轰动,一是这种题目令人耳目一新。二是给了考生极大的发挥空间。三是某杂志曾刊发过与此题相同的文章。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关于“诚信”的话题。仍然让考生自由发挥。这一话题与今年我社出版的第6期《时事》杂志上刊发的文章──《信用:安身生命的基础》不谋而合。如果说3年前的巧合偶然因素居多的话.今年的巧合则包含着更多的必然。高考在不断地贴近社会现实.诚信的问题正是目前社会生活中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日常关注时事、勤于思考的学生.必然对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参加高考.凭着较强的综合素质。他们常常脱颖而出。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政治试卷及其它科目中均有大且例证。 那么,高中教学和高考命题如何与时事教育密切结合?会对青少年素质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走访了有关人士,约请他们撰写了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8.
我所知道的中外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在大学的自习教室,心很平静,似乎暴风骤雨已经过去。可每年都有7月,每年都有高考。几乎每一个坐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都经过了那场暴风骤雨,没有人能够忘记高考。 苦学12年,一考定乾坤 去年的今天我正在题海中奋战。每天下午的“统练”(以高考的难度、长度进行的模拟考试,全年级统一考试练习)让我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消费首次被置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首位,但我国的消费环境却成为制约扩大消费的“瓶颈”。三鹿奶粉事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美的紫砂煲、家乐福价格欺诈……消费领域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营造一个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让百姓放心地消费?  相似文献   

10.
弹指一挥间,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整整30年。风雨30年,高考的记忆随着时光的变迁而沉淀,变幻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书写着无数中国人的喜怒哀怨。30年来,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高考依然刻骨铭心:“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赤脚医生”,“高考为我的人生带来更多机遇”……说话者的身份在变,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和感激。30年前,高考使一代中国读书人“乌鸡变凤凰”,命运轨迹发生重大转变;30年后的今天,高考依然左右着千百万年轻人的命运,但“大学生”的“名片”价值已是今非昔比,“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也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今天,我们依然感谢高考,崇信高考。因为,一个国家,需要建立必要的考试制度,以选拔人才,壮大国力;一个社会,需要为公民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率;一个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更需要国家建立一种制度来为他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高考,在一如既往忠实履行着历史使命。而高考制度,也在人们善意的鞭策下,悄悄地进行着改变。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1,(12):10-11
诚信缺失之一:如何让人吃得放心? 民以食为天。然而,近年来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爆发,导致人人自危,“见食起疑”。我们在一次次胆战心惊之后不由地惊呼:还有什么是能让人放心吃的?  相似文献   

12.
武诗 《当代思潮》2012,(7):24-26
刚刚结束的2012年高考,被称为“史上监考最严的高考”,这是否意味着考场诚信在学生中已严重缺失?现阶段,我们的考试选拔制度是否合理?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人才?带着这些问题,趁着高考余温未散的时候,记者走访了太原工业学院院长吴俊清教授。太原工业学院坐落于龙城太原市北部,是一所综合应用型大学。学校位置虽算不上是依山傍水,却在繁华城市尽头独处一隅,不算偏僻,显得十分安静。来不及过多观察校园各处景色,记者便来到位于主楼顶层的院长办公室。见到吴俊清院长时,他正忙于处理手头各类会议等事务。记者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眼下,各类考试中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吴俊清院长稍作思索,略显忧虑地说,考场作弊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3.
每年六月都被人们称为黑色的六月,因为这个月要进行两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高考和中考。特别是高考。高考,像一道人生难解的几何题,千百万学子拼搏,亿万人民困惑。尽管升学率在逐年上升,但高考仍然被看作是万人过河的独木桥。在每年的高考中,考试与人性的冲突屡见不鲜。今年高考也不例外——各地上演了一幕幕令人费解的苍凉的闹剧、悲剧:为了让孩子安静应考,有人将附近烦噪的青蛙毒死;考生家长组成人墙阻拦车辆通过;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父亲去世母亲对女儿隐瞒死讯;母亲送孩子高考遇车祸,女儿含泪上考场;迟到2分钟,母亲给监考人员下跪……湖南电视台“钟山说事”最近制作了《高考天问》节目,主持人钟山血脉贲张地质问:这些事件是让人感动还是令人心寒?有网友将这个节目视频在新浪微博上发出后引起轰动,几天时间有近50万人转发、评论。我们不禁要问,高考,究竟怎么了?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广东省高考“3 X”科目改革方案,在经过十年的充分酝酿后出台。回顾我国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走过的路程,深入研究“3 X”科目改革的成因和实质,对我们进一步搞好高考改革是一件十分必要、颇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1,(9):30-30
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08,(11):60-60
高考从“全国统一”改为“全省统一”,出现了“新高考移民”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专家认为,首先,高考资格评定要以学籍为主,淡化户籍。目前中国流动人口过亿,约有2000多万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对于数字庞大的在外地就读的务工人员子女而言,户籍和学籍不对称使得他们从高考起跑线上就没有获得公平的竞争机遇。这不但牵涉到教育公平,而且也影响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在现行的“学籍+户籍”的高考管理体制下,移民二代正在成为没有归宿感的“无根的一代”,这不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影响孩子融入社会,也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及其家庭都为高考而担忧,很多场合都会蒙上升学紧张的阴影。尽管考试竞争有其深刻的社会发展水平方面的原因,但考试政策及其制度安排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政府不可回避的职能。一、“剔除性”筛选考试与身份变迁的权力在我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一考定终身”的具体情景是我国民众熟悉的,这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都已经有很多事实证明,无须赘述。从制度(学制)的角度分析,高考之所以有决定命运的作用是因为它“剔除性”的筛选功能造成的。对很多人来说,高考的作用就是证明“失败”,因为考试之后那张记录总分的成绩单只是…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之后,美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和制定了一系列更趋完备的法规体系与技术标准,美国的这些重大举措,对我们有一些启示。 确立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 “9·11”事件是“永远改变美国如何看待其全球角色以及怎样思考安全问题方式的变革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高考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公共政策,如何改革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正义理论。地区差异、阶层差异等问题使得改革至为复杂,任何完美的方案,如果实行一刀切,结果肯定是一塌糊涂、漏洞百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如此多元的国家,应该允许多元的高考模式存在。  相似文献   

20.
曹刚  张和生 《求索》2012,(10):201-202
当前高考改革在理论上的模糊与混乱、实践上的"折腾"与争议,在很大程度上是缘由对高考价值取向的偏差和盲目。高考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公平与效率价值选择的两难问题在高考中的显性表现。现阶段高考应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做到公平性与科学性、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拔性与导向性、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结合,并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