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从学习、理解、宣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角度,围绕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推进经济建设的重要部署等问题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掉队。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实现各地区各民族的全面小康所作出的庄重承诺。广西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壮乡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中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体。它的产生、形成、发展和不断丰富,是人民的呼唤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深挖广西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以弘扬广西精神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快推进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乐山市金口河区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筑牢底部、抓住优势、把握机遇,对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短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让金口河人民获得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走出“金口河小康之路”,力争率先在大小凉山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要求,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批判吸收我国传统小康思想的基础上,在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提出了小康社会思想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历经小康社会奠基时期、实现初步小康时期、实现总体小康时期、全面建设小康时期、全面建成小康时期。党对小康社会思想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深化,最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小康社会思想的演变发展脉络,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演变的历史逻辑,有助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7.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基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形式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从领导、制度、组织、权益、能力、环境等六方面入手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部分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寻找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进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山县加强和推进生态县建设,是加快全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马山行动.必须着力于实施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建设进程,合力推进生态工业建设,努力推进生态旅游产品健康发展,全力加强整治城乡环境,不断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0.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中心内容.报告第三部分,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建设"到"建成",是一个质的阶段性标志,昭告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要求更严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和昭告.对这一目标及其新的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贯彻执行和落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确保如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化权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对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城乡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公民平等享有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2.
吴莹 《社会主义论坛》2010,(12):16-16,15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中央完善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也是云南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建设桥头堡,对于加快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意义十分重大。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桥头堡建设内容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在本质上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的,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统一战线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实现经济发展、人民富足,而小康社会本质也是追求提高社会发展水平,人民收入较高,生活富裕。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标题首句呈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发展理论成为了改革开放的路线图,并在实践中逐步实现,先富实现了总体温饱,后富实现了整体小康,而共享发展之路下的全面小康社会也即将建成。三部分必不可少并相互连接,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正确性和渐进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牢牢将不断富裕和坚持共享作为两大发展抓手,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桥头堡建设和扩大沿边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开放水平和层次,把进出口加工业培植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滇中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国家桥头堡建设、主体功能区规划、“十二五”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计划以及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都得到体现。加快推进滇中经济区建设不仅对深入推进桥头堡建设十分重要,而且对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处在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法律信仰的缺失、供需之间的矛盾、素质能力的欠缺等原因,导致司法公信力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社会需求。为了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必须确保公正司法、廉洁司法,落实司法为民,推进司法公开,改进司法作风。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因素,对战略全局具有重要的统领和牵引作用。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深刻认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的内涵和意义,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面临的挑战,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全国各地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体系,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